2017年05月18日09:36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編者按
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并致開幕辭。由光明網出品的【學習時刻】欄目,今天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請他談談對主席講話的理解。
訪談實錄
大家好,歡迎來到光明網“學習時刻”,我是中國人民大學的王義桅。15日,在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圓桌峰會上,習近平主席說了這么一句話,我們要“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享合作成果,讓‘一帶一路’建設更好造福各國人民”。那么“一帶一路”怎么造福各國人民呢?會給中國的老百姓會帶來什么好處呢?
我先講幾個故事來說明。第一個故事是我們去巴基斯坦的時候,看到巴基斯坦人民見到中國人就擁抱合影,對中國非常友好,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感到十分自豪。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幫巴基斯坦修了喀喇昆侖公路,從新疆的喀什一直修到了伊斯蘭堡。在海拔幾千米高的地方修路極其艱難。對此,巴基斯坦朋友感動地說,我們的友誼像喜馬拉雅山一樣高,像印度洋一樣深。如今,對于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他們說兩國之間的友誼會比蜜還要甜,比鋼還要硬。所以“一帶一路”就是要點一盞燈,讓世界人民看到光明。當然,“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簡單的對外援助,沿線國家不僅接受中國發的“紅包”,將來也會給中國發“紅包”。中國大量的產能會走向這些國家,給他們創造就業機會的同時,也給我們的公司帶來巨大的利潤。“一帶一路”就是要培育沿線國家的經濟增長點,同時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持續的增長空間。
另外一個故事是我們在非洲做調研的時候,了解到非洲現在大概5億多人還沒有用上電。他們以前買iPhone的手機,不僅很貴,而且非常耗電,而他們兩三天才能到城鎮里面去充一次電。后來,華為手機來到非洲,非洲朋友發現華為手機的電量可以用好幾天,待機時間很長,價格也比iPhone便宜很多,非洲朋友非常喜歡。“一帶一路”的關鍵就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我們在非洲建設“三網一化”工程,即高速公路網、高速鐵路網、區域航空網、基礎設施的工業化。整個非洲搭上了“一帶一路”的快車。非洲人民到中國來,不再是要援助了,而是招商引資。這些都是在學習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脫貧致富的經驗。現在有三句話在非洲很流行,就是中國人常講的“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要閃富,通網路”。可以說,非洲是“一帶一路”合作里最容易出亮點的,充滿希望的大陸。
最后一個故事回到中國,我們知道古代的絲綢之路給我們帶來了番茄、石榴、胡椒,那么今天的“一帶一路”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呢?我們知道,飛機運輸價格很貴,而海上大規模的運輸周期非常長,現在中歐班列開通以后,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捷了。比如在鄭州,我們發現超市里德國、比利時的啤酒,居然比我們在當地買還要便宜。那是因為超市直接從中歐班列的物流中心買,是批發價,而我們在歐洲當地買的是零售價。鄭州現在有像在北京后海那樣非常洋氣的酒吧,很多外國朋友也愿意在鄭州生活了,鄭州人也可以享受到更多“一帶一路”帶來的好處。所以,“一帶一路”不僅是造福沿線各國人民,也造福于我們中國人。
“一帶一路”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帶一路”建設將資金投向實體經濟、基礎設施和民生,讓沿線發展中國家可以更多地實現彎道超車,讓世界看到光源。這是我們的擔當,也是我們經濟發展的機會。為人民服務,為“一帶一路”的人民服務,這也是“一帶一路”的精髓。
(光明網記者周明艷采訪整理 剪輯:臧穎)
這位法國前總理著有《中國的啟示》一書,他說,這是“一封給法國青年的公開信”,希望幫助他們更客觀地認識“古老而又年輕的中國”。
2017年4月1日,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2017年5月8日,李克強總理赴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封片區考察,希望河南提升改革開放水平、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綜合效應不斷累加放大,國際國內大牌企業、富商巨賈爭相布局河南,“逐鹿中原”再次成為看得見的恢弘場景;在追逐更短時間、更高效率、更快發展的速度經濟比拼中,“得中原者得天下”再次演繹著一個個經典案例。
文化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構建精神家園、增進思想認同的基礎。博大精深而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精神支柱與發展動力。
2015年7月8日,俄羅斯重要的工業和文化城市烏法,正在這里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七次會晤上,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出聲音,對接“一帶一路”。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秉持開放、包容的精神,國際社會應廣泛共同參與。
鄭州市金水區舉辦首場“一帶一路”線下健步走活動
中國買家的海外資產配置戰,又拉響了新一輪的號角。此次,人們把目光投向了東南亞,直指“一帶一路”國家。
中國買家的海外資產配置戰,又拉響了新一輪的號角。此次,人們把目光投向了東南亞,直指“一帶一路”國家。
加強話語體系建設是“一帶一路”建設全局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樣對于加強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和長遠意義。
高新區最美少年“一帶一路”勵志游學首站古城西安行,首站西安歷時兩天,于7月5日圓滿完成,旗開得勝。
“一帶一路”是一條創新發展之路,創新也是中國國際話語體系的動力之源和戰略優勢。為此,我們一方面應加快中國國際話語傳播方式的創新,依托大數據時代的新媒體網絡平臺技術優勢,豐富中國國際話語的呈現方式。
昨日,新華社以《河南借力“一帶一路”建設走向開放前沿》為題,對不沿邊、不靠海、不臨江的河南近年來緊抓國家建設“一帶一路”有利時機,大力打造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借力空中、陸路、網上三個向度的絲綢之路,由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進行了報道。
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的定位,將讓鄭州發揮物流商貿潛力,將讓批發零售業迎來一個新時代。確實,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鄭州固有且不斷強化的樞紐優勢,將迸發出強大力量,挖掘出物流商貿城的巨大潛力。
“一帶一路”的建設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它正由構想一步一步走向現實。“一帶一路”四年來所取得的成就也為今后更大規模的建設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