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01日08:45 來源:央視
4月26日下午,美國空軍玩了一個軍事游戲,從本土靠近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范登堡空軍基地向太平洋中部馬紹爾群島夸賈林環礁拋送了一個“一分鐘人”,準確送達目的地。盡管這個不大不小的“一分鐘人”沒有在國際社會引起多大的波瀾,美軍的這一游戲在當下可是大有貓膩的。
名小能強
這里的“一分鐘人”是指美國空軍現役列裝的、也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洲際彈道導彈“民兵”-Ⅲ。這種導彈取學名為“民兵”,實際上是“一分鐘人”的雅稱。“一分鐘人”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一個民團組織稱呼,用以形容其行動非常地快。這一組織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有著十分出色的表現。
這種導彈用“一分鐘人”這個稱呼為代號,也意在表其打擊威力之強、行動之迅速是其它洲際彈道導彈所無法與之相比的。目前,美國的“民兵”-Ⅲ導彈是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也是美國目前唯一的一種陸基洲際彈道導彈。雖然這種導彈還沒有參加過實戰,但其強大的作戰能力是不容懷疑的,如最大射程可達1.48萬千米,從地下井發射的反應時間僅僅32秒,命中精度約180到450米,可攜帶3個彈頭的分導式多彈頭,每個彈頭的威力達近18萬噸TNT當量,總的威力相當于40多枚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可見,其名稱雖小巧威力卻巨大。
那么,美國在當下緣何要玩一把投放“一分鐘人”的游戲呢?大致上看來應該有這樣幾個方面的目的。
塑造威懾
目前,美國與朝鮮關于核導問題的博弈正酣,然而卻遲遲不見成效。一方面,美國與韓國正在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這可謂是從戰役戰術上向朝鮮施加壓力。同時,美國又不斷將航母戰斗群派向東北亞地區,戰略核潛艇也趕赴這一地區,這是從戰略上向朝鮮施壓。然而,這些都沒有起到什么讓朝鮮妥協的作用,朝鮮方面仍然在與美國方面頂牛。
在這種形勢之下,美國祭出“民兵”-Ⅲ洲際彈道導彈,這是美國擁有的一大殺器。從目前朝鮮的防御能力看,朝鮮還是無力對付這種導彈的。一旦美朝開戰,這種導彈對朝鮮來講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從傳統形態的戰爭來講,如果美國的戰略轟炸機、戰略核潛艇和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全砸向朝鮮,朝鮮或會面臨滅頂之災了。這不是最嚴峻的威懾嗎?答案是肯定的。
樹立信心
作為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從心理上認為自己應該是說什么就是什么,想實現什么就能夠實現什么,想迫使哪個國家屈服,那個國家就要屈服。如在核問題上,伊朗就與美國簽署了核條約,卡扎菲領導下的利比亞就向美國交出了核資料,美國的意圖都達到了,目標也都實現了。
然而,美國在朝鮮核問題上,卻遲遲無任何進展。這是美國不曾想到的,也不想看到的,更是不想容忍的。在這種情況之下,美軍有兩個擔心,一個是擔心美國國內民眾對軍隊失去信心;一個是擔心美國的盟國對美軍的能力失去信心。正是這兩種擔心的存在,美軍才祭出了亮相第三種戰略武器的辦法,以使民眾和盟國維持對美軍的信心。
強化能力
“民兵”-Ⅲ導彈是1965年研制,1970年列裝美軍的。至今,這種導彈已經在美軍中服役近半個世紀。目前,該型導彈在美軍中列裝有450枚。這些導彈性能如何?能否保持作戰性能?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對同一批次的導彈進行試射來掌握。2015年10月22日,美軍就進行了一次“民兵”-Ⅲ導彈的試射,來測試導彈的性能。這是美軍這次又進行洲際彈道導彈試射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這種試射也是需要把握時機的。應該進行試射一點也不假,何時進行試射也是需要選擇的。當下美軍正處在需要彰顯實力、以能力達到威懾的目的的時刻。這次試射除了讓這種行動產生威懾力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使部隊熟悉導彈發射程序,以便需要時立即使用該型導彈。當然提高部隊的作戰能力,也是這次試射的重要原因。
參考消息網12月1日報道韓媒稱,韓國的間諜機構11月30日說,據信,朝鮮領導人最近在該國東部海岸附近海域觀看了潛艇發射彈道導彈,結果是發射失敗。
韓聯社14日援引韓軍聯合參謀本部消息報道說,朝鮮當天下午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試射了3枚短程導彈。韓軍聯合參謀本部強調,韓國軍方正密切注視朝軍動向,并維持警戒態勢,以應對朝鮮可能發起的挑釁。
緊盯中國軍事進展的《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11日宣稱,中國近日試射的高超音速飛行器不同于此前的幾次試驗,它具備極高的機動性,能滲透美國的反導系統。美國反導系統僅限于擊落具有可預測彈道軌跡的導彈和彈頭。
美國空軍宣布,3月23日美國成功地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設施試射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
據俄媒報道,俄羅斯“安加拉-A5”重型火箭23日從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的普列謝茨克發射場成功發射,俄總統普京通過視頻出席了啟動儀式。俄航天部門打算讓“安加拉”逐步替代目前俄商業發射的主力——“質子”運載火箭,后者預計在2020年后被淘汰。
據俄媒報道,俄羅斯“安加拉-A5”重型火箭23日從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的普列謝茨克發射場成功發射,俄總統普京通過視頻出席了啟動儀式。俄航天部門打算讓“安加拉”逐步替代目前俄商業發射的主力——“質子”運載火箭,后者預計在2020年后被淘汰。
印度17日在奧里薩邦昌迪普爾試驗場首次成功試射國產“無畏”號亞音速巡航導彈。這被賦予特殊意義。
朝鮮27日宣布,成功試射“新研制的超精確戰術導彈”,標志著國防能力建設取得“大勝”,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指導試射并表示“非常滿意”。韓聯社援引這名軍官的話報道,朝鮮不斷延長這種KN—09型多管火箭炮的射程并通過試射進行檢驗,去年試射時射程大約150公里,而這次達到190公里。
俄羅斯14日從普列謝茨克發射場成功試射了一枚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其中裝備RS-24多頭分導導彈的亞爾斯導彈系統未來將成為俄戰略火箭兵的主力兵器,其射程達1.1萬公里,可同時精確打擊多個目標。
針對韓國軍隊試射彈道導彈一事,朝鮮《勞動新聞》4月8日發表文章稱,韓國此舉將進一步提高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并稱韓國沒有批評朝鮮的資格。朝鮮《勞動新聞》8日發表的文章批評稱,韓國軍隊試射了射程為500公里的彈道導彈,韓國此舉勢必為朝韓關系、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以及東北亞地區的軍備競賽“火上澆油”。
據國外媒體報道,伊朗2月10日宣布,在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35周年前夕,該國成功試射了兩枚導彈,其中一枚是遠程導彈。伊朗國防部長侯賽因·德格罕稱:“伊朗成功測試了一枚擁有碎片彈頭的新一代彈道導彈,以及一枚‘賓納’(Bina)地對地及空對地激光制導導彈。
法國國防部4日發表公報說,法國軍備局近日在法國西南部,成功對新一代海軍MdCN巡航導彈進行首次鑒定試射。公報說,法國軍備局這次試射于本月1日實施,導彈從一艘護衛艦上發射,整個過程驗證了該導彈的自動導航性能。
印度于當地時間19日8時5分成功試射“烈火-5”洲際彈道導彈,射程超過5000公里。
據韓國《東亞日報》12月27日報道,韓國政府預測,朝鮮明年或將進行搭載核彈頭模型的遠程導彈的發射,以繼續推進核能力的高度化。上述預測是韓國統一部在12月26日發表的《2016年北韓局勢評估及2017年展望報告》中作出的,報告認為朝鮮極有可能根據國內外形勢選擇直接或間接地發動挑釁。
目前韓軍正在密切關注朝軍的動靜,并加強了警戒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