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25日16:26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訊 據《北美留學生日報》報道,一位“裸險”女留學生美國看一次病,竟然收到170萬美元賬單。
近日一則在美國陪女兒看病的母親發朋友圈的內容頗受網民關注。該家長的女兒在斯坦福大學醫院做了個有關心臟的手術,術后5天就出院回家。在家人都在慶祝女孩康復的同時,收到了美國醫院和醫生的兩份賬單,一共170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是1100多萬元。
另據《走進美國》報道,杭州一所小學的校長帶兒子去美國洛杉磯旅游,玩耍中孩子不小心左手脫臼,送到醫院急診室,經過了兩個小時的等待、詢問、檢查后才給孩子胳膊復位,費用竟然高達一萬多元人民幣。(老任)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延伸閱讀:美國"裸險"看了次病,北京一套房都沒了……
該家長的女兒在斯坦福大學醫院做了個有關心臟的手術,術后5天就出院回家。在家人都在慶祝女孩康復的同時,收到了美國醫院和醫生的兩份賬單,一共170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是11,000,000多元!頓時,小編不禁虎軀一震。這還讓人活嗎?雖然對美國天價醫療費用早有耳聞,但170萬美元還是成功刷垮了小編的三觀。(此刻快默念三遍不要生病不要生病不要生病!)如果你說心臟手術就是很貴的話,那為啥治療個脫臼就要11800元!根據《走進美國》報道,杭州一所小學的校長帶兒子去美國洛杉磯旅游,玩耍中孩子不小心左手脫臼,送到醫院急診室,經過了兩個小時的等待、詢問、檢查后才給孩子胳膊復位。孩子疼的嗷嗷叫喚,家長都恨不得上網自學脫臼復位方法。而這種情況一般在國內急診室醫生不到一分鐘就搞定。而且得要脫臼多少次才能花到一萬多人民幣。小孩胳膊疼,家長心疼,小編聽著肉疼。以前誰說國內看病難看病貴的?你站出來,我們講講理。
留學生們在美國看病的經歷更是一部血淚摻雜的drama大劇。“有天頭疼,就去檢查,護士說量個血壓,幾天后,看到賬單時以為自己眼睛壞掉了,數了好幾遍真的要我500刀。”“早上去急診,下午就切了闌尾,晚上直接讓我出院,10天后收到賬單4萬刀。”“腳崴了去看急診,醫院200刀,急診500刀。”“上學期我感冒了3次,去校醫院看了4次病,就開了一些很普通的感冒藥,竟然賬單是4000刀!!!有學校保險,cover百分之八十,自己還要付800刀,心還是好痛。”
更讓人心酸的事,還有一個在美國讀書的留學生因為低血糖昏過去之前還緊緊抓著旁邊同學的袖子說:“千萬不要叫救護車”。
在國外留學的學生都知道叫一次救護車500到1000美金不等,要是進了急救室隨便一躺做個什么檢查也是要交“房租”的,平均急診費用1200美金!
留學的寶寶們摸摸頭。但是,在美國大部分人都有醫療保險,保險公司會替你支付一部分費用,但美國醫療保險項目的繁瑣程度就像紐約的下水管道一下迷之復雜,買不買買哪種怎么買都足以讓很多人抓瞎。就連每次總統大選,美國醫療保險、醫療費用都是競選的高頻爭論話題,從奧巴馬到特朗普,醫療保險問題仍然是懸而未決。所以今天咱們就是扒扒為什么美國看病這么貴。
最后,超市的店員為這些孩子拿的糖果買了單。據網友了解,來店內的隔壁小區的鄰居帶來的小孩,且店家不希望接受采訪。
直到月底還信用卡賬單時,王先生才發現有一筆8000余元的消費,反復詢問才知不滿14歲的兒子私自刷卡購買一部蘋果手機和配套設備。據此,手機不是學生學習用品,與學生年齡、智力均不相適應,營業員出售手機未獲其父母追認,應視為無效,家長有權要求退貨。
據此,手機不是學生學習用品,與學生年齡、智力均不相適應,營業員出售手機未獲其父母追認,應視為無效,家長有權要求退貨。
近日,兩個孩子在某小區門口大哭,幸虧有人報警得到蜀黍援助。原來,4歲男孩的親母和6歲女孩的奶奶當天在棋牌室打麻將,兩娃走失兩個小時渾然不知,直到蜀黍電話通知時,正在麻將桌上酣戰的兩人才恍然大悟
小孩在地鐵車廂吃零食,撒了鄰座乘客一身,引發口角,家長不加制止反對勸阻老人大打出手。10月9日,黃金口派出所民警到4號線鐘家村站調取到視頻,通過反復觀看,鎖定了打人者。
郭宏是高一12班的學生,是一名典型的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地打工,一直以來都是爺爺奶奶在照顧他,通過這次“感恩心、文明行”活動,郭宏感覺非常對不起他們,特別是快中考的時候。
其中不少讓孩子站在踏板上,有的孩子個頭高,很容易擋住家長的視線。記者在幼兒園邊上站了10分鐘,總共從記者身邊經過26位帶小孩家長,其中有14位是把孩子放在后座,12位把孩子放在電動車踏板上。
近日,微博大V@阿駘爆料,說他兒子的學校收了他100元錢,給了個攝像頭登錄密碼,然后他用手機下個軟件,就可以登錄他兒子班的監控攝像頭,可以隨時看到教室每一秒鐘的畫面。
一場“親子泡泡跑,歡樂迎國慶”主題親子活動在河北廊坊安次區壹佰公園舉行,小朋友和家長在充滿彩色泡泡的跑道上快樂奔跑,放松身心。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該幼兒園在此次開學后便想了個奇招,提前請接娃的家長進園參加健步走等健身活動,緩解交通擁堵。下午4時許,雖然幼兒園內的孩子還沒放學,但大門外已有不少接孩子的家長趕來。據該幼兒園一位負責人稱,他們園內有兩千多名學生,每天接孩子的家長就有三四千人。
近日,浙江一所小學叫停家庭作業家長簽字,引起廣泛關注。不少人認為,本該由老師承擔的批改作業責任卻轉嫁給了家長,是老師的“缺位”和家長的“越位”。
鄭州一幼兒園每當放學時,家長簇擁校門口,交通壓力相當大。幼兒園想出奇招,讓家長進園內健步走。家長們表示,這樣不僅鍛煉身體,也緩解了交通壓力。
近日,浙江金華人的朋友圈中都被這樣一條消息給刷屏了:金東區實驗小學不再讓家長為孩子作業簽字。某門戶網站就此新聞展開調查,92%的網友對“不再讓家長為孩子作業簽字”表示支持,看來該校這個決定稱得上是“喜大普奔”。
近年來,伴隨著中小學減負工作推進,不少地區的小學放學時間都提前到了三點半左右。然而,孩子放學早、家長下班晚,這樣的尷尬時差讓不少家長犯了難——請假不現實、放托管機構顧慮多,“三點半難題”究竟該如何破解?
9月2日上午,象山區長虹西路常家新村一個5歲小孩獨自在家玩耍時不慎掉落,腦袋被卡在防盜窗內,身體則穿過鐵窗懸在半空,情況十分危急,幸被民警和消防官兵解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