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01日07: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份超40城收緊樓市 “認房認貸”蔓延至二線城市
3月份超40城收緊樓市 “認房認貸”蔓延至二線城市
3月份超40城收緊樓市 “認房認貸”蔓延至二線城市
今日起,天津樓市限購正式升級。記者梳理發現,自3月份以來,以北京版“認房認貸”政策出臺為標志,全國樓市掀起一波調控熱潮,粗略統計已有超過40個城市出臺樓市調控舉措。其中,“認房認貸”政策不僅覆蓋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還逐步向熱點二線城市蔓延。
3月再掀調控潮 超40城啟動調控
從3月初張家口崇禮、浙江嘉善等環京滬區域三四線城市的適度調控,到中旬北京“10天9策”的全方位、深度調控,再到天津、杭州等城市跟進升級調控。全國樓市再次進入密集調控期,“認房認貸”乃至商辦限購等手段被納入多地新政。
據中新網記者不完全統計,3月以來,全國范圍內已有40多個城市,進行了50余次房地產市場約束性調控。
其中,北京10天內出臺9項舉措的頻率,堪稱“史無前例”,從收緊二套房認定到對假婚、補繳納稅、轉投商辦等路徑的封堵,再到對中介機構、開發商違規行為的嚴查整頓,無疑成為其他城市的調控樣板。
記者發現,范圍廣、力度大、多措并舉是本輪調控的主要特點。廣州在3月三次加碼調控,南京、青島、東莞等城市也兩度升級調控政策。
“整體來看,全國樓市成交量會被一定程度抑制,部分之前報價過高的樓盤項目和二手房價格可能會快速回調,2017年房地產市場預計會維持在調整期。”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中新網記者分析稱。
“認房認貸”在一、二線城市蔓延
在北京啟動“認房認貸”模式后,“認房認貸”全部覆蓋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而隨著調控的深入,天津、廈門、杭州等二線城市也加入到“認房認貸”陣營。
3月31日晚間,天津先后兩次發文加碼限購限貸。限購方面,非天津戶籍家庭僅限購買1套住房,且需連繳2年以上社保;信貸方面實施“認房認貸”,無住房但有購房貸款記錄(含公積金貸款)的居民家庭,再申請貸款仍按二套房最低首付60%認定;同時,貸款最高年限調整為25年。
3月28日,廈門市宣布執行“認房又認貸”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同時,對無法提供購房之日前4年內在廈門逐月連續繳納3年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向其銷售180平方米及以下商品住房。
此外,杭州也發文施行“認房認貸”:只要有商業貸款或者公積金貸款的記錄,再購買房屋都只能按照二套房的首付標準執行,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60%。
京滬周邊熱點城市緊跟調控步伐
記者發現,本輪樓市調控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一線城市周邊的熱點城市也緊跟著同步出臺樓市調控加碼政策。
3月17日,石家莊首度發文收緊樓市,明確非本市戶籍居民限購一套住房,并調整了普通居民購房首付比例和貸款政策;3月19日,保定也發布房地產調控意見;3月21日,廊坊宣布主城區、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區、香河縣、固安縣和永清縣,非本地戶籍居民限購1套住房、且購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
截至目前,京津周邊區域中,保定、石家莊、崇禮、淶水、涿州、廊坊、三河、固安、大廠、永清、香河、懷來、承德13地已開啟限購措施。
而上海周邊區域的浙江嘉善縣和嘉興市也步入限購限貸陣營。3月13日,嘉善縣對新房、二手房全面限購,明確在全縣范圍內暫停向在嘉善縣擁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縣戶籍居民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3月21日,嘉興市發文明確非本市戶籍家庭首套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50%。
“河北涿州、淶水縣和浙江嘉善縣等出臺調控新政策,表明京滬一線城市的外溢效應正在逐步放大。”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此前對媒體表示,本輪調控已從一線城市、熱點二線城市,擴展到一些三四線城市區域。
北京商辦限購打頭炮 上海、深圳等或跟進
各地調控新政出不停,大多在購買資格和信貸政策方面做文章,而北京、廣州則率先對商辦市場下手。
3月26日,北京商辦限購政策出臺,“個人無法購買在建商辦類房屋”、“買二手商辦需在京無房、連繳納五年社保”、“個人購房需全款”、“中介不得違規代售、宣傳商辦房屋”等諸多限制,讓此前火熱的商辦市場一夜冰凍。
來自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3月27日-30日四天,商辦項目網簽量僅有15套;而新政前四天,北京地區商辦類簽約套數高達2132套,政策效果可見一斑。
幾日后,廣州也出臺商辦類房屋限購措施,明確該類項目不得改變為居住用途,銷售對象應當是法人單位,這意味著個人不能再購買一手商辦房屋。
北京、廣州之后,哪些城市還會對商辦市場下手?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預計,未來一些熱點城市會積極跟進商辦類項目限購,類似上海、深圳等地后續或會添加類似內容,雖然管控強度可能不會等同于北京,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即商辦項目不再與居住屬性掛鉤。
在樓市調控持續加碼的背景下,熱點城市樓市進一步降溫,平抑房價預期基本實現。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內樓市調控難以動搖,長效機制亟待跟進。
在9月份一線城市房價普遍下調之后,10月份樓市數據延續了慘淡景象。10月份,北京二手房住宅簽約6162套,在國慶長假影響下,二手房住宅簽約套數在2014年2月后連續43個月創出新低。
防控房地產市場泡沫風險,這一政策導向從年初說到眼下,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全國各地出臺樓市相關政策已經接近180次,力度和廣度都遠遠超過此前任何一年。在頻繁、堅決的調控政策背后,中國樓市的走向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
自去年9月底以來,從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商的“五限”到“購租并舉”“租售同權”,已有超百城市發布150余次樓市調控政策。在輪番政策影響下,十一假期期間,以一線城市為代表的全國熱點城市房價持續降溫。
只有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長效機制,才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
新房有樓盤國慶期間“零成交”,二手房有業主再次降價售房。
新房有樓盤國慶期間“零成交”,二手房有業主再次降價售房。
自去年“9·30”樓市政策落地以來,房地產調控收緊已持續一年,迄今為止,全國已有超過100個縣級以上城市跟進。
加碼調控增量、鼓勵住房租賃實屬必然。分析認為,市場將逐漸從單一的住房購置走向租售并舉。
調控及信貸政策密集出臺的背景下,也確實改變了市場對未來的一些預期,多重因素下,導致了周一地產股的集體跳水。
全方位封堵任何炒房的可能性,從而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房地產去投資化趨勢愈加明顯。
監管層在“金九銀十”這一傳統樓盤銷售旺季發布新政,釋放出樓市調控不放松的強烈信號——“哪里房價上漲明顯,調控就指向哪里”。
與去年“十一”假期前后全國多座城市接連限購或升級限購政策類似,全國多座城市近日接連升級樓市調控,“最嚴限售加上房貸利率上浮”似乎成為新一輪的樓市調控組合拳。
22日開始,樓市迎來新一輪密集調控期。2天內,西安、重慶、南昌、南寧、長沙、貴陽、石家莊、武漢8個省會城市密集出臺樓市調控措施,其中6個城市實施了限售。
眼下正值樓市金九銀十傳統銷售旺季,多地選擇這個時點密集出臺收緊政策,釋放出樓市調控不放松的強烈信號,有利于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