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31日07:42 來源:環球網
今天早上,環環(ID:huanqiu-com) 被韓聯社一篇直指中國霧霾的報道數據嚇了一跳。
韓聯社是這樣說的,一項研究結果證明,從中國漂洋過海的霧霾導致了韓日兩國有3萬余人過早死亡, 并配上了一幅悲情的“霧霾圖”。
左邊很像是首爾南山塔,右邊是五星紅旗。
在韓國輿論場,“中國霧霾危害韓國”是媒體很喜歡報道的話題之一,隨便翻翻這兩天的韓國新聞,就能看到類似的內容 ↓
《韓聯社》3月27日:來自中國的霧霾在惡化,對策也灰蒙蒙
《亞細亞經濟》3月29日:韓國 城南市正著手治理來自中國的霧霾
既然這個說法并不新,那為何今天的報道會成新聞呢?
因為,韓聯社在報道中發現:這份最新報告匯集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內的中美加三國大學的研究成果, 報告分析了PM2.5的移動對全球人類健康產生的影響,并在30日刊登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雜志上。
韓聯社的意思似乎是:連中國學者做的研究都能證明,韓國人的健康被中國霧霾所傷。
這究竟是一份怎樣的研究報告?
帶著好奇,環環(ID:huanqiu-com) 在《自然》雜志上找到這篇題為《全球大氣污染輸送和國際貿易的跨界健康影響》(Transboundary health impacts of transported global air pollu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的文章,第一作者顯示為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張強。
《自然》雜志文章截圖
這篇論文主要揭示了全球貿易活動中隱含的PM2.5跨界污染的健康影響。文中主要分析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貿易對大氣污染和人群健康所產生的影響。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官網報道此事
關于韓聯社報道中提到的“3萬人”的內容,原文是這樣的:
翻譯:東亞其他地區(包括日本韓國)有3.09萬人的死亡與中國的污染物排放存在關聯。(2007年數據——環環注)
但韓聯社的說法是,“僅2007年,因從中國漂洋過海的霧霾導致韓日兩國非自然死亡人數就達3.09萬人。”
今天下午,環環聯系上張強教授,他表示,研究中他們將東亞區域作為一個整體分析,除日韓外還包括北朝鮮和蒙古,并沒有單獨分析日韓的影響。
“我們將全球劃分為13個地區,分析了國際貿易對大氣污染和人群健康的影響。我們并沒有將日韓作為單獨的地區分析,文章里沒有專門針對日韓的數據。 ”他表示,韓聯社從未采訪過他,是看過文章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了片面報道 。
此外,這段話的前文中附上了2007年全球各個區域PM2.5導致過早死亡的圖片,除了中國還有東西歐、美國、印度等等。
其中提到的很多地區的死亡數值都很高,比如,東歐地區有47300人的非正常死亡同西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有關,然而此類內容卻沒有出現在韓聯社的報道內容中。
另外,環環(ID:huanqiu-com) 發現這篇研究中提到,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所受到的污染影響更為嚴重。其中,中國有超過10.86萬人過早死亡與西歐、美國的消費相關聯。
“西歐消費的玩具可能是中國生產的,而中國生產這些玩具勢必會產生污染物排放,造成空氣污染。這樣,西歐的消費行為就通過國際貿易影響了中國的空氣質量和人群健康。”張強教授說。
論“霧霾之殤”,中國不會比韓國少。
另外,張強教授對環環(ID:huanqiu-com) 表示,影響是相互的,日韓通過消費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也會對中國的空氣質量和人群健康造成影響。 而這篇論文的研究目的是貿易活動與空氣污染之間復雜的影響關系,韓聯社斷章取義,歪曲了他們研究的本意。
前面說過,韓聯社報道時還配上了下列圖片:
一些韓國網民也被這種“情緒”感染。
有人認為,應向中國追責:
這樣的話,不應該向中國要賠償損失嗎?
去年9月初去中國參加國際會議,中國工廠休息時我們國家的pm2.5指數在10以內,這以前和以后都是50以上。答案很明顯了吧
這種國家應該從地球除名
也有人持不同看法:
應該去找現實的對策,只找中國的錯難道霧霾就會沒有了嗎?
番外:
英國《金融時報》29日報道稱,韓國已加入全球污染最嚴重國家行列,今年頭幾個月的空氣污染飆升至創紀錄水平。
文章說,許多韓國人指責這些污染物是從中國飄來的,但韓國專家表示大部分污染是“國產貨”。
首爾市立大學環境工程教授Kim Shin-do表示:“政府一邊坐視不管,一邊將責任推諉給中國。”
執筆:方逸然、江南老丁
李京校表示,科學家要想弄明白雷擊是否與霧霾水平有關就必須“當場抓獲”霧霾。據李京校透露,廣州和山西省首府太原等城市也注意到了雷擊事件不同尋常的增加并展開類似研究。
9月2日,包括省環境保護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河南經濟戰略研究會、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院等單位,共計6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圍繞“能源-環境-經濟”三方面協調發展,共商治霾大計。
近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攻堅方案》)及六個配套方案發布。針對今年以來全國臭氧污染受到關注的情況,劉炳江表示,中國現在不會、將來也極少可能會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
昨天,環境保護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有關情況,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環境保護部標準所所長武雪芳出席并回答媒體關切。
在韓國輿論場,“中國霧霾危害韓國”是媒體很喜歡報道的話題之一。
河北涿州雙塔中學初二學生趙航(化名)從學校教學樓五樓墜落摔成重傷,其本人和家長都稱系班主任邵丹責罰所致。這份落款時間為3月24日的報告顯示,做筆錄時,趙航稱“自己想看外邊的霧霾,踩著不銹鋼扶手,攀上圍墻,后不慎墜樓”。
和本周相比,下周全省氣溫有所下降,但最低極端氣溫呈上升趨勢。根據省氣象臺預報,下周(2月6日-12日),我省有一次降水天氣過程,預計全省周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
霧霾天氣下的勞動保護卻仍是空白,那么,應該為霧霾天中的戶外勞動者提供怎樣的勞動保護,記者連日來進行了調查采訪。”中國醫院協會疾病與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周生來此前表示,交警、環衛工等因尾氣、霧霾引發的疾病應當被納入職業病考慮。
剛進入2017年,開封市就遭遇了嚴重的霧霾影響,市區內能見度極低,給市民的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也對市民的健康造成了極大威脅。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秘書長莊貴陽;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周偉鐸 京津冀三地2016年年末的“跨年霧霾”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導致公眾的焦慮情緒蔓延。
鹿振輝說,咳嗽只是一個很多疾病都會出現的癥狀表現,如同很多疾病都會出現發熱一樣。很多患者之所以出現“慢性感冒”,更多的是在數周內出現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慢性鼻咽炎的急性加重,且近年來30歲左右年輕患者群體的比例越來越高。這個患者群體多數患者屬于上氣道感染后亞急性咳嗽的范疇。
在霧霾肆虐的季節,戴口罩成為一種習慣,空氣凈化器成為新時代家電,尋找避霾良方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小編提醒大家擦亮自己的雙眼,不要看見PM2.5的字樣就買買買,不要輕信代購的宣傳,也不要總是迷信“外國的月亮”了。
1月17日晚間,一張“關于暫停霾預報預警業務的通知”圖片在微博上流傳。霾橙色預警發布標準(北京市氣象臺):預計未來24小時內可能出現下列條件之一并將持續或實況已達到下列條件之一并可能持續。
煙花爆竹是霧霾幫兇 鞭炮燃放后會產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氫、一氧化碳,不僅污染空氣,還會直接對人體造成危害。
但這種清肺湯現在成了中國游客的最愛。小林制藥將在東京銀座、秋葉原和大阪心齋橋等中國游客經常光顧地區的約60家藥妝店張貼這些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