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7日07: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季承訴北大返還原物糾紛案”一審庭審結束,季承在法院外接受采訪。
中新網北京3月27日電(上官云)2009年,一代國學大師季羨林辭世。然而,與其遺產有關的糾紛卻一直沒有停歇。今年3月6日,涉及649件文物、書畫最終歸屬的“季承訴北大返還原物糾紛案”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但據媒體報道,此案被申請延期審理,沒有當庭宣判。記者從該案原告季承處了解到,本案于3月27日上午繼續開庭。已是82歲高齡的季承表示,本次庭審很關鍵,自己會再次發言申述上訴理由。
從一份捐贈協議到“億元遺產案”
這件轟動一時的案子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2001年,國學大師季羨林與北京大學簽訂捐贈協議。據悉,協議書中約定:將屬于季羨林個人所藏的書籍、著作、手稿、照片、古經字畫以及其他物品捐贈給北京大學,贈品清單于2002年3月1日以前由贈與人交付受贈與人;贈品將分批分期由贈與人移交受贈與人指定的北京大學圖書館,直到本協議所列各項全部贈品移交完畢。
2013年3月,季羨林之子季承(左二)在媒體通氣會上。
2009年,季羨林辭世。之后,季羨林之子季承將北京大學訴至法院,要求北京大學返還其父的書畫和文物共計649件。由于標的高達1億元,該案又被媒體稱為“季羨林億元遺產案”。
為何要歸還的物品是649件?季承表示,根據2009年1月13日清點的結果,北大所保管季羨林文物、字畫共577件,其中207幅是古字畫。后來,又清點出38類72件文物,所以,自己要求歸還的文物就變成了649件。
對此,《新京報》在2013年3月刊發的一篇報道中稱,根據一份發給季承的蓋有北大校長辦公室印章的文件,北大方面表示,季羨林先生于2001年7月6日簽名捐贈的協議合法有效,從未有過撤銷捐贈協議的表示,38類物品包含在當初的捐贈協議范圍內。
據媒體報道,2012年8月3日,此案正式立案。
一審原告敗訴 曾稱“不拒絕與北大和解”
2016年5月3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案件進行了審理。庭審焦點集中在三個問題上,第一,請求返還原物是否于法有據;第二,贈與協議是否有效;第三,贈與協議是否具有公益性。
本案一審時,季承(左)在法庭上。
季羨林之子季承起訴稱,2008年12月季羨林曾書囑“原來保存在北大圖書館里的書籍文物只是保存而已,我從來沒有說過全部捐贈”、“全權委托我的兒子季承處理有關我的一切事物、務”。
季承認為,季羨林已于2008年的書囑中表明全權委托季承處理撤銷捐贈協議的事宜,據此,主張北京大學返還前述珍貴文物、字畫共649件,“2001年簽協議時并沒有具體捐贈目錄,也并非析產之后的”。
對于季承的起訴,北京大學答辯稱:季羨林先生未有撤銷《捐贈協議》的行為,且《合同法》明確規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可以撤銷的規定。季承提出“返還原物主張”沒有依據。
本案一審宣判現場圖。
經過審理,8月16日,北京一中院對這起案件進行了一審宣判,駁回原告季承的全部訴訟請求。季承當庭表示上訴。
二審延期審理3月27日繼續開庭
3月6日,這件頗受關注的案子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季承到庭參加庭審。季承說,當初父親季羨林與北大之間僅為“字畫藏品暫存關系”,一審法院卻將字畫認為“有扶貧、救災等公益性質”而不可原物返還所有權人的贈品,屬于誤判。
同時,季承表示,父親季羨林在捐贈這些東西時并沒有考慮其他遺產繼承人的權利,一審判決僅將他視為“書囑受托人”,遺漏了他作為遺產繼承人即所有權人的身份。
據媒體報道,由于涉及北大一方需提供的關鍵證據,案件被申請延期審理,同時北大未對季承的上訴作出答辯回應。
記者下午獲悉,季羨林之子季承告北京大學返還季羨林文物、字畫案今天上午在北京高院二審開庭,80多歲的季承老先生親自出席了庭審,提出當初季羨林與北大之間僅為“字畫藏品暫存關系”。
季羨林“人生三書”包括《不完滿才是人生》、《人生何處不歡喜》、《人生邊上的智慧》共3冊,2016年7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
6月12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季羨林古籍文物被盜一案進行了宣判,其中主犯王如被判了5年有期徒刑,從犯季羨林的管家方咸如被判3年有期徒刑,緩期5年。
季承認為,季羨林已于2008年的書囑中表明全權委托季承處理撤銷捐贈協議的事宜,據此,主張北京大學返還前述珍貴文物、字畫共649件。季承透露,對于此案,自己一直抱著和解的態度,但在法庭上,北大方面明確拒絕和解,“對這個案子,我對我們勝訴充滿信心”。
“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東西?”近日,已故國學大師季羨林1934年在清華大學讀書時所寫的一段抱怨考試的日記引發關注,網友紛紛稱贊大師真性情。日記出版時曾被建議刪改,季羨林則決定一字不改:“我70年前不是圣人,今后也不會成為圣人。”
4月6日上午,我去看望正在住院的季羨林先生。先生已93歲,仍關心國事。我提到最近公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報紙正組織力量宣傳。教育部最近又專門通過一個《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
季承說,2008年12月5日,季羨林曾書囑聲明,“原來保存在北大圖書館里的一切書籍文物只是保存而已,我從來沒有說過全部捐贈”。季承提出的訴訟請求不夠明確,季承要求北大返還577件文物和字畫,但未具體列明,不符合訴訟請求應當具體明確的要求。
季羨林是這個時代人們所熟知的“文化符號”、“學術大家”,也是一位著作高產的知名散文家。本書中的60余篇隨筆由其子季承親自選定,可謂精品中的精品。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去世已有三年,但其身后事卻遲遲未了。針對季羨林先生價值連城的珍貴遺產之歸屬,季羨林的獨子季承與北京大學走上了法庭。
《人生感悟》收錄季羨林先生論述和侃談人生的雜文、小品、回憶錄、序跋等各類文章百余篇。
6月14日,華商報記者從季羨林兒子季承處得知,在經歷了被公安機關刑拘、出庭受審、取保候審之后,6月7日,王如因涉嫌盜竊季羨林……
6月14日,華商報記者從季羨林兒子季承處得知,在經歷了被公安機關刑拘、出庭受審、取保候審之后,6月7日,王如因涉嫌盜竊季羨林……
這意味著標的為1個億的、季承起訴北大返還季羨林遺產案,正式完成立案,等待開庭。季承在起訴狀中,要求北大原物返還2009年1月13日清點的所保管季羨林文物、字畫共577件,其中207幅是古字畫。
王如被曝無罪法院稱仍在審 昨天,有媒體報道稱,季羨林故居盜竊案的被告人王如,在經過法院審理后被認定無罪,目前已經被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