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2日18:44 來源:澎湃新聞網
近日,山東省政府印發《山東省人口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全面兩孩政策效應平穩釋放,全省人口總量保持適度增長,生育水平逐步向合理區間回歸,出生人口性別比趨于正常,性別結構逐步改善,人口素質繼續提高,人口分布更加合理,人口發展環境更加優化,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程度進一步提高。規劃期內,全省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左右,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總量達到10250萬人左右,出生人口性別比控制在112以內。
實現全省“十三五”人口發展規劃目標,必須深刻把握人口發展規律,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高度統籌謀劃人口工作,更加注重人口內部各要素相均衡,更加注重人口與經濟發展相互動,更加注重人口與社會發展相協調,更加注重人口與資源環境相適應,促進人口內部各要素長期均衡發展及其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規劃要求,要促進人口總量適度增長,引導生育水平合理回歸。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促進人口適度有序增長,引導生育水平向合理區間回歸,總和生育率上升到1.8左右的水平。改革完善計劃生育管理服務,生育第一個、第二個子女實行免費登記制度,優化服務流程,推行網上辦事,進一步簡政便民。
將完善丈夫陪產假制度
完善計劃生育獎勵假制度和丈夫陪產假制度。加大對計劃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對政策調整前的獨生子女家庭和農村計劃生育雙女家庭,繼續實行現行各項獎勵扶助政策。
規劃指出,要促進人口結構優化調整,積極應對老齡化挑戰。要繼續優化出生人口性別結構。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加大打擊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行為工作力度,抓好出生人口性別比監測。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宣傳教育,深入開展關愛女孩行動,建立健全有利于女孩家庭發展的利益導向政策體系。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加快建設以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支持、宜居環境為核心的應對老齡化制度框架,加快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積極鼓勵發展養老產業,不斷增加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完善殯葬基本公共服務。到2020年,全省出生人口性別比控制在112以內,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40張以上。
規劃要求,要促進人口素質全面提升,持續釋放人口紅利。大力倡導優生優育,普及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和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加強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建設,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加強對高齡人群生育咨詢、指導和服務工作,降低高齡孕產婦生育風險。
到2020年,全省出生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降至4和10/10萬以下;全省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9歲左右,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6.1張;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85%以上、99%以上、98%、98%、50%以上,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
構建山東半島城市群、大中小城市等空間載體
規劃指出,要促進人口分布更加合理,穩步提高城鎮化水平。統籌考慮全省城鄉發展、產業布局、資源環境等因素,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和合理分布,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構建山東半島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等空間載體,提升城鎮人口集聚功能。著力優化山東半島城市群布局形態,加強區域內大中小城市聯動,提升對本區域和中西部地區人口吸引力。培育濟南、青島兩個都市圈和煙威、東濱、濟棗菏、臨日四個都市區,提升城市功能,強化產業支撐,擴大城市規模,以人口為基本要素,完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增強設區市人口承載能力。
到2020年濟青或邁入特大城市行列
健全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制機制,推進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證持有人享有國家規定的各項基本公共服務和辦事便利。“十三五”期間,努力實現1000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大力推行創新驅動、資源集約節約、低碳環保的生產方式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集約的生活方式,緩解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矛盾。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5%和55%以上;濟南、青島兩市城區常住人口規模均達到500萬人以上,邁入特大城市行列;淄博、煙臺、濰坊、濟寧、臨沂5市城區常住人口規模均達到200萬以上;棗莊、東營、泰安、威海、日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9市城區常住人口規模均達到100萬以上。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我們必須找準發展的著力點,將新發展理念貫穿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使新發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廣西是“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2013年開始邁入高鐵時代,短短幾年間,動車通車里程就實現了從0公里到1751公里的跨越,基本形成了北通、南達、東進、西聯的現代化路網格局。
9月6日,《河南省“十三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河南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簡稱《方案》)等印發,勾勒出河南旅游版圖的“骨骼”與“筋脈”。
作為現代市場體系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市場頂層設計正逐步完善。
科技部近日發布《“十三五”食品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將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改善公眾營養健康水平為目標,重點突破加工制造、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等重點領域的重大共性關鍵技術。
根據鄭州市的設想,鄭州將基本形成以“兩區十一口岸”互為依托、面向全球的、功能疊加完備的國際化內陸口岸體系。依托中歐班列(鄭州)多式聯運物流網絡,打通中國直通中亞、歐洲的陸運郵路,開發“E速達”國際郵件新產品,建設中歐陸路郵件集疏分撥中心。
科技部近日發布《“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明確了提升生物技術原創性水平、打造生物技術創新平臺、強化生物技術產業化3大具體指標體系,以及突破若干前沿關鍵技術、支撐重點領域發展、推進創新平臺建設、推動生物技術產業發展4大重點任務。
為培養更多能看病、看好病的好醫生,適應健康服務、養老服務需求,我國計劃到2020年力爭規范化培訓住院醫師50萬名,培養全科醫生15萬名以上。
4月17日,溫縣趙堡鎮北平皋小學學生在課堂上表演京劇《紅燈記》。到2020年,全省在園幼兒達到450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入園難”問題基本解決。
“十二五”末,河南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3.18%,按照規劃,到2020年,全省在園幼兒達到450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入園難”問題基本解決。我省還將實施普通高校分類發展計劃,重點建設2-3所高水平綜合性大學,提升特色骨干大學辦學水平,重點建設7-10所特色骨干大學;重點建設10所左右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
記者從河南省政府辦公廳獲悉,河南日前印發《河南省“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河南將打造“米”+“井”字形綜合運輸通道,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物流通道樞紐。
記者從河南省政府辦公廳獲悉,河南日前印發《河南省“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河南將打造“米”+“井”字形綜合運輸通道,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物流通道樞紐。
4月14日,記者從省政府發布的《河南省“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獲悉,“十三五”我省將打造“米”+“井”字形綜合運輸通道。根據《規劃》,鄭州東向重點開行、加密至青島、連云港、日照、天津、上海等沿海港口的五定班列,發展鐵海聯運,銜接海上絲綢之路。
河南商報記者獲悉,此次規劃編制工作,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確定為責任單位。居民住房現狀及需求調查為抽樣一次性調查,將采用調查員入戶面訪的形式進行,調查時間安排在本月中下旬。
河南商報記者獲悉,此次規劃編制工作,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確定為責任單位。居民住房現狀及需求調查為抽樣一次性調查,將采用調查員入戶面訪的形式進行,調查時間安排在本月中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