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1日07: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3月21日電(吳濤) 共享單車火了,自行車修車師傅的傳言也多了起來:“香餑餑”、“高待遇”、“被企業瘋搶”。這些關鍵詞是否真實地概括了修車師傅的現狀?近日,中新網對共享單車維修點進行了多次探訪,或可從中窺豹一斑。
在北京某個共享單車維修點,修車師傅正在工作。中新網 吳濤 攝
“每天能賺一百多塊錢”
共享單車“火”了以后,修車師傅也引起人們議論。微博有網友稱,修車大爺成了“香餑餑”,不僅被共享單車企業搶聘,還能享受高待遇。不過,中新網在調查中發現,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如在北京朝陽區某個共享單車維修點,雖然有很多修車師傅穿著帶有共享單車企業logo的服裝工作,但身份“尷尬”。
“你們是這家共享單車企業員工嗎?”
修車師傅:“算是吧?!?/p>
“企業和你們簽合同了?”
修車師傅:“沒有?!?/p>
“那修車報酬怎么算?”
修車師傅:“……”
很多修車師傅對待遇并不愿多談,不過還是有修車師傅透露,他們平均每人每天能賺一百多塊錢,修二三十輛車,修車速度根據車輛故障情況而定。
對于網傳修車師傅享受“六險一金”一說,有修車師傅直言是“沒有的事”。新華網援引某共享單車企業相關負責人的話稱,各地共享單車運維情況存在差異,但招聘修車工的業務,大多已外包給第三方人力企業。
如果修車師傅日賺一百多元,經計算,一個月下來,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對于這樣的收入,有修車師傅對中新網說,他修了大半輩子自行車,現在的收入比原來還是多一些的,感覺沒啥不好的。
有故障的共享單車正源源不斷地送到維修點。中新網 吳濤 攝
修車師傅很忙,除了修車還要應對各種攀談
中新網在深入了解后得知,修車師傅不愿多談還有更深的原因:被抓住接受采訪要罰款。有修車師傅稱,企業要求他們不能接受采訪,也不要隨便對陌生人聊企業的修車情況。
中新網在探訪期間,還遇到有人騎著電動車來“視察”,看到有陌生人和修車師傅聊天就會大聲告誡雙方:“我們這地方不允許采訪!”
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每天找師傅們打聽事情的人太多了。以中新網探訪的一個修車點為例,目測有幾千輛共享單車,密密麻麻,頗為壯觀。很多路過的人忍不住駐足觀看,更忍不住和修車師傅聊上兩句。
“這兒有多少輛車?“能給我找一輛能騎的車嗎?”“你們能賺多少錢?”修車師傅告訴中新網,每天上來和他們攀談的人很多,有記者、有學生、也有社會閑雜人員,形形色色的人,問什么問題的也有。
中新網在探訪期間就碰到有北京高校學生過來找修車師傅聊天,問修車師傅十句話,師傅答不了一句話。該高校生對中新網表示,他們在做一個和共享單車有關的畢業設計,“我們來過這多次了,這地兒師傅都很‘高冷’,不愿意說太多話,愿不愿意透露點情況全看他們心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常來,軟磨硬泡?!?/p>
在共享單車維修點,很多共享單車二維碼被涂損。中新網 吳濤 攝
“共享單車故障大部分為人為破壞”
在修車點,中新網還注意到,這些共享單車雖然有著大大小小的毛病,但外表看起來都很新。有修車師傅表示,“這些車輛基本都是新車,絕大部分故障都是人為破壞造成的?!?/p>
“比如有的車胎橫著有兩個小孔漏氣,這是人為用尖物橫向刺穿車胎造成的。正常騎行扎胎不是這樣的,位置不對?!毙捃噹煾嫡f。
還有修車師傅對中新網表示,他們修的這家共享單車質量不錯,在北京路面上正常騎行,5年也壞不了?!案鶕捃嚱涷?,好的自行車騎起來車輪處有‘嗡嗡’的風聲,這些車騎起來就是這樣。”
很多被損壞的共享單車都是新車并不假。以ofo為例,2016年10月份,ofo開始城市試運營,這意味著即便是最早布局高校之外城市市場的一批ofo車輛,到現在為止才5個多月時間。
爭氣的共享單車來自負責的運營,這也提醒我們,在共享單車的次序邏輯里,先行落實企業責任,政府責任,再來強調和推動大眾素質的提升,是一個可行路徑。由此取得的治理經驗和發展模式,也為共享單車走向世界創造了條件。
最近對共享單車亮出黃牌的,不止北京。包括北京在內,目前全國已有12個城市叫停共享單車投放。有媒體評論指出,隨著這一波禁令效應的持續發酵,相信“亮黃牌”的城市會越來越多。
一個就是目前市場現有的和已經投放的車輛普遍不符合《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標準要求。騎行人并不固定,且多數未經過專門的交通安全教育和駕駛培訓,加上電動自行車自重大、速度快,發生事故會帶來較大傷害和損失。
9月19日,河南英協律師事務所律師彭鵬就最近代理的共享單車兒童騎行傷害索賠案致函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呼吁總局責令涉案的OFO小黃車召回全部機械鎖共享單車,將機械鎖更換為安全可靠的智能鎖。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21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最近,一些城市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決定暫停投放共享單車。這既體現“鼓勵”、又體現“規范”,其目的是為了確?!坝行颉薄⒋_?!鞍踩薄?/p>
一邊是共享單車快速成長,一邊是違停問題耗費公共市政資源,共享經濟發展與公共資源適配面臨的難題如何破解?
上周北京出臺共享單車新政,要求不得亂停放、不得設置車身廣告、為承租人購買意外傷害險等。據了解,目前全國已經有十幾座城市采取措施大力管控共享單車。淘汰賽開始,行業弱者只能出局,曾經野蠻生長的共享單車市場正面臨著重新洗牌的局面。
截至目前文件出臺月余,記者在北京調查ofo和摩拜兩家企業產品使用情況發現,尚存老用戶退押金不能用車,新用戶不能徹底免押金的情況。
共享單車不能也不應是資本邏輯下的野蠻生長狀態,它必須在公共語境下,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平衡。
共享單車在達到235萬輛后被叫停再投入,開始向精細化服務轉型。然而,發展不均、在中心城區受到挑戰的公租自行車,更迫切需要轉型?!跋锣l”也許是出路之一。
當前我國共享單車行業帶動10萬人就業。此外,共享單車還成為激發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并憑借技術特色成為高薪職業,鎖具研發類工程師月均工資收入可達1.2萬元。
前我國共享單車全行業日訂單5000萬單左右。平均每輛共享單車的騎行頻次達到3.125次。
共享單車的方便也帶火了“共享單車兒童座椅”,不過,有些用過的家長則稱座椅安裝上后搖晃得厲害,反而不安全。
9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宣布暫停在北京市新增投放共享單車。至此,四個一線城市在內的12個國內城市一多月來先后宣布暫停了共享單車的新增投放。為何這些城市要暫停投放?看看這些數據你就知道。
9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宣布暫停在北京市新增投放共享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