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3日07:51 來源:中國日報網
3月10日傍晚,陜西安康旬陽縣的高一學生楊康結束一周住校生活,回到爺爺奶奶家。祖孫三人一邊做飯一邊聊起新聞。
楊康告訴爺爺奶奶,北京正在開“兩會”,前一天李克強總理到了咱陜西團。一位來自安康的代表介紹當地脫貧攻堅情況時專門向總理介紹,3年前他看望的金坡村留守兒童一家已搬入了鎮上新房,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
這個留守兒童就是楊康。2014年春節前夕,李克強前往安康市旬陽縣小河鎮金坡村,看望貧困戶和農村留守兒童。當時,楊康家還住著土坯房,逢雨漏水,冬天漏風,連窗戶都是爺爺多年前用木頭架子做的。她記得,總理坐在小屋的炕頭上,關切地問起扶貧搬遷的情況,還鼓勵她給遠在浙江打工、一年只能回家一次的父親打個電話。
攥著電話,楊康又激動又緊張,操著濃濃的陜西口音說: “爸,俺家來了大人物(dǎ rēn wù)!”
她還記得,話音剛落,總理和全屋的人都樂了。后來李克強還從楊康手里接過電話,專門給她父親拜了個年。
3月9日在陜西團,安康代表說起楊康當時告訴父親這句話,特意用了陜西口音,全場都笑了。李克強高興地說:“我記得,小女孩很可愛。其實,老百姓是天,人民群眾是我們心中的大人物。”
看到這條新聞時,楊康說,總理爺爺親切的面孔一下子就浮現在自己眼前。千里之外,她別提多興奮了,“呀,總理爺爺還記得我們家!”
“總理還是關心咱們吶!那么忙,還記得我們。他真是把我們困難老百姓放在心里!”楊康的奶奶、62歲的劉楚梅感慨道。
事實上,千千萬萬像楊康一樣生活困難的老百姓,一直是總理掛在心上的“大人物”,脫貧攻堅一直是本屆政府扛在肩上的“硬任務”。
連續4年,李克強都在春節前夕深入偏遠窮苦地區看望百姓。今年春節前的最后一次國務院常務會上,他專門部署要求全國各縣(市、區)建立健全由政府負責人牽頭的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一定要把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決策部署落實到基層。
總理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中國現在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然存在著許多發展不平衡的地方,“做好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工作絕不是小事,而是我們工作中最突出的‘短板’!”
2016年11月,國務院通過“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同步進入全面小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給出了過去一年脫貧攻堅的成績單: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240萬,易地扶貧搬遷人口超過240萬;棚戶區住房改造600多萬套,農村危房改造380多萬戶。
對16歲的楊康來說,這幾年,家里和村里的生活“變了很多很多”。村里那條她從前最害怕走的、坑洼顛簸的石子路修成了水泥路,有汽車可以坐了。過去的荒山上種了大片的枇杷樹,給村民增加不少收入。
現在她和爺爺奶奶通過當地的易地扶貧安置工程,搬入了小河鎮上的新房。最讓楊康開心的是,在浙江打工的父親去年當上了輪機長,年收入有8萬多元,一年可以回家兩次了。
去年,楊康考入鄰鎮的趙灣中學讀高一。她最大的心愿是考上大學,可以去城市里,離爸爸近一點。
“考上了大學,也不辜負總理爺爺這么關心我們。”她說。(記者 張玥)
廣大黨員干部要保持久久為功的韌勁,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浮躁心理,保持戰略定力,擼起袖子,俯下身子,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精準發力,才能做成更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
兩會“好聲音”,不僅唱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為民謀福祉的“初心不改”,更唱出了實現國家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始終不渝”。
工作已經部署,關鍵在于落實。我們期待更多的領導干部以“兩會”為起點,以實干促落實、以落實促深化、以深化促創新,向未來遠航。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習近平總書記“兩會新語”之“長”字篇,就是要全黨上下發揚“鍥而不舍”的精神,打一場民族復興的“持久戰”。
政治生態污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政治生態跟自然環境一樣需要時刻維護,一旦破壞,恢復起來起來需要付出巨大代價。
今年的兩會,可以說是滿滿的“干貨”,從“部長通道”到會場,從“會場鏡頭”到“場外鏡頭”,從線下民生到線上民生,處處都透露出了“民生”二字,也凸顯了“人民”二字的重量。
愿我們各級政府,把厚植民生作為首要工作任務,從細、從小、從實、從惠入手,采取措施扎實推進、擲地有聲,如李克強總理囑托,該給群眾辦的實事一件也不能少。
干部們只有在日常工作中靜下心來,多去思考問題所在、百姓所需,將各項工作的軌道對接,加快推進工作發展,著力解決問題,才能不斷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構建更加美好的中國。
總書記連續五年在上海團談到創新,寓意深刻,旨在希望黨員干部要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行使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把黨的方針政策同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開拓創新,謀劃發展,開辟發展新途徑,突破常規,出奇制勝,以創新促發展。
用法律的利劍來懲處不法行為,維護公平正義,這是時代的擔當,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來自最基層的數據,才會真實可信,才是群眾的真實心聲。當群眾的訴求能通過暢通的渠道獲得表達,才會油然而生一種獲得感。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邀請15位部委“掌門人”召開記者會,回答提問。每一場記者會都包含了許多內容,小編精心整理出精華版,100個問題基本涵蓋了15場部長記者會的干貨,與大家分享
兩會“干貨”是擰干水分的“民意”,也是政府施政的重要參考標準,只有順應民意,制定的正常方能合乎民心,才能讓惠及民生的“兩會紅包”真正地成為群眾喜歡收的“紅包”。
“部長等記者”并非只是身份上的變換,而是一種作風上的變化,一種態度上的變化,從被動問到主動等待問,是執政理念上的轉變,是服務態度上的更新,是主動作為的新標桿,讓兩會在一種透明、公開的方式下打開。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79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而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比去年多100萬人,就業壓力可想而知。全國人大代表、東莞鼎泰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馨,16歲從南陽新野農村奔赴廣東,從打工妹一步步成長為公司董事長,如今管理員工近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