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2日07:09 來源:新京報
3月1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嘉賓媒體在參觀密特拉神像。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佘盆梅海特內棺
奧杜威石質砍砸器
“大洪水”記錄板
霍克森胡椒瓶
太陽能燈具與充電器
新京報訊 (記者黃穎)今日起,“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以下簡稱大英展)正式開展,100件來自大英博物館的精品展品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駐留”三個月,于3月2日至5月31日向觀眾全面開放,講述一部縱跨200萬年,橫跨五大洲的人類文明史。據介紹,這100件文物精選自大英博物館800多萬件藏品,其中有9件文物來自中國。
展品縱貫200萬年、橫跨五大洲
“大英展”緣起于2010年大英博物館與英國BBC廣播公司的合作項目,該項目希望借100件館藏文物講述世界歷史,后大英博物館與企鵝出版公司出版了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中文版《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一書。
在此書基礎上,大英博物館推出同名展覽項目,并在世界范圍內巡展。參展的100件(組)展品精選自大英博物館800多萬件藏品,時間跨度從奧杜威峽谷出土的石質砍砸器到當代人工制品,縱橫200萬年,空間范圍則橫跨了五大洲,向世界觀眾講述人類文明歷程。
據策展方介紹,展覽連同序言在內,共九個單元,將帶領觀眾感受一部別樣的世界歷史。
100件文物中有9件來自中國
此次“大英展”出現了不少“重器”,如出土伊拉克的“大洪水記錄板”,其上以楔形文字記錄了諾亞方舟的“大洪水”故事;還有著名的丟勒《犀牛》版畫,以及被視為歐洲文明重要標志的“劉易斯島棋子”等,這些重磅文物都是首次來中國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大英展”還有不少中國元素,100件文物中9件來自中國:包括良渚文化的玉琮,西周早期的康侯簋,商周時期的镈,東漢青瓷六博俑,唐代劉庭訓墓的三彩文官俑,以及元代的青花瓷盤和龍首雙耳瓶,中國產的太陽能燈具與充電器等。
感興趣的觀眾今起可前往國博北10展廳感受“大英展”帶來的思考。展覽需單獨購票,票價50元。
看點
佘盆梅海特內棺
看點:棺木材料全部來自埃及之外
時間:公元前600年
大英展的序言部分僅有一件展品,即一套屬于古埃及女貴族佘盆梅海特的木棺。木棺制作于公元前600年,初看和人們常見的古埃及木棺并無二致,但是經過分析研究發現,它的全部材料都來自埃及以外的地區:木料來自于黎巴嫩,黃金來自努比亞,青金石來自阿富汗,瀝青來自兩河流域。這個普通的木棺試圖向觀眾表達,在早期文明時代,世界范圍內的交流合作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奧杜威石質砍砸器
看點:大英博物館歲數最大的“工具”
時間:250萬年前
250萬年前,第一批工具被人類祖先在非洲制作出來,從此與我們建立起聯系。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最古老文物——奧杜威石質砍砸器,就是這些工具之一。
人類祖先利用這些工具切割動物軀體,砸碎動物骨骼,以獲得營養豐富的骨髓,令其他食肉動物望塵莫及。得益于工具的使用,人類變得越來越強壯,大腦也愈來愈發達。工具伴隨人類走出非洲,進入包括美洲在內的新世界。
“大洪水”記錄板
看點:早于圣經記載諾亞方舟400年
時間:公元前7世紀
定居農業形成之后,人類社會發生的最重大變化就是大型城市和國家的出現,人口眾多的城市需加強管理,文字應運而生。早期文字多書寫在竹子等易碎有機物質上,而中東地區的文字則多被印在泥板上,許多因此得以保留。
在那些泥板上還發現了早期文學作品。公元前7世紀的“大洪水”記錄板,用楔形文字書寫了人類最早史詩《吉爾伽美什》的部分篇章,其內容與《圣經》中諾亞方舟的故事相近,而時代則比后者早約400年。
霍克森胡椒瓶
看點:“絲綢之路”上的奢華胡椒瓶
時間:公元4世紀
公元800年左右,中東和亞洲的大部分地區被中國的唐朝和伊拉克的伊斯蘭阿拔斯王朝所控制。他們支配著連接東西方絲綢之路的巨額貿易;依靠商人和駱駝組成的商隊,香料和絲綢等奢侈品得以在絲路上流通。
因為對東方奢侈品的需求持續高漲,這類貿易活動在中世紀早期達到鼎盛。公元4世紀制作的霍克森胡椒瓶,其珍貴的材質和奢華的裝飾,表明香料在中世紀西方有著怎樣的價值。
太陽能燈具與充電器
看點:代表當下人們對清潔能源的渴望
時間:2005年
如今,得益于塑料和其他廉價材料的使用,人類正制造出更多的物品。同時也逐漸意識到一次性用品對環境和全球資源的影響,并通過制造品表達和應對這些焦慮。2005年中國深圳生產的太陽能充電電燈代表了當下人們應對環境惡化的努力,以及對清潔能源的渴望。我們繼續環繞于傳達希望、憂患與獨創性的物品中——這些創新和有趣的物品支撐了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世界與未來緊密相連。
揭秘
第100件“文物”為何是太陽能電燈?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百件文物中的“第100件文物”,是2005年中國深圳生產的太陽能燈具與充電器。為何這一現代用品也能作為“文物”參展?
對此,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希·費舍爾解釋說,其背后蘊含很多含義,“它代表了當下人們應對環境惡化的努力,以及對清潔能源的渴望。”他說,人類應當繼續環繞于傳達希望、憂患與獨創性的物品中,因為“這些創新和有趣的物品支撐了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世界與未來緊密相連”。
另外,根據“大英展”慣例,巡展地要提供能體現所在地文化特征的第“101”件文物共同展示。昨日,這件神秘的“第101件文物”揭曉了謎底:是由國博提供的2001年中國重返世貿組織的木槌和簽字筆(一組三件套)。
據了解,之所以選擇這一件(套)文物來加入展覽,主要考慮到世貿組織是致力于消除貿易壁壘、實現經濟全球化的組織。中國也是世界貿易組織前身的創始國,中國歷經重重困難,終于于2001年重返世界貿易組織,這對中國的改革開放來說,對于世界經濟發展來說,都有重大意義。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國家博物館
本次陳先生捐贈的文物主要有二戰美軍士兵帶回國的紀念品、1944在昆明的請柬、二戰期間的照片原片、美軍士兵由昆明寄出之家書、二戰美軍報導地圖等。
7日,四川白玉縣公安局通報了一起入室搶劫天價文物案件偵破過程。警方通過分析受害者的社會關系、嫌疑人通話記錄等 ,僅用8天時間成功破一起蒙面入戶搶劫天價文物案,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追回價值近400萬元的贓物。
山東省臨朐縣西朱封遺址位于縣城南5公里的西朱封村,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每一件文物都對應著一段獨一無二的歷史。我們要做的,就是創造條件,讓人們接觸歷史、了解歷史,而不是將歷史與現實隔絕。
在展廳入口處,有一件體量巨大的藏品,據展品旁的介紹,該藏品為“三星堆立體玉兵陣”。除了前述這件據稱來自三星堆文化的“玉兵陣”外,展覽內還有多件被工作人員介紹系出自三星堆文化的玉器。
海昏侯墓922件文物亮相南昌 成排金器搶眼
9月12日,映象網記者從河南省文物局獲悉,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全國文物工作會議精神,河南省政府近日研究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全面總結經驗,堅持問題導向,提出4點意見,強力推進河南文物工作。
吳麗說,當年是公安機關暫存的,希望公安機關出具相應的文字便條或派人帶著一起去上述兩家單位看看,李浩予以拒絕。
據三星堆博物館官方微博消息,近日,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曬出一個出土的漢代馬頭文物,表情呆萌可愛。
去年故宮博物院90周年院慶時,壽康宮、東華門城樓、午門-雁翅樓等新開放區域,讓觀眾能夠游覽65%的紫禁城。象征著富貴的牡丹也為唐朝之后的皇室所喜愛,故宮博物院內藏有大量牡丹造型的文物,此次有186件(套)牡丹題材文物,同時在齋宮和延禧宮展出。
星辰在線3月3日訊寧鄉農民熊尚豐和肖愛民在挖溝取土時發現兩件文物,他在將文物妥善保管后第一時間通知了文物部門。
“清朝文物竟當切菜案板用,張必祿知道后肯定會氣哭!”近日,達州多位微信公眾號紛紛發布消息,說清朝道光年間的“三省”提督張必祿所贈與萬源村民的一塊牌匾,現在被當地農戶用作切菜案板。
目前,鄭州發現各類遺跡9238處,出土文物1.36萬件,并有兩處文物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現場許多市民感嘆:“鄭州不愧為文化腹地。”
近日記者在佛山市祖廟博物館看到,不少游客往神龜池中及銅像身上、手臂上擲幣,面值從一角到十元不等的人民幣,多尊銅像四周錢幣堆積成山。
以展示中國秦漢時期以及塞浦路斯羅馬帝國時期社會風貌的《中塞文化對話展》近日在塞浦路斯利馬索爾考古博物館精彩亮相,并持續展出的今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