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28日15:44 來源:澎湃新聞
日前,有聽眾向江蘇省糾風辦等主辦的“政風熱線”反映,南京東郊棲霞區棲霞街道的石埠橋村的一家養老中心面臨拆遷,幾十名老人還尚未妥善安置,就被停水停電,導致老人無法正常生活。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近日來到該康養中心發現,在偌大的一片拆遷工地上,唯一還在經營的養老中心(君游康養中心)顯得有些“孤零零”。
該康養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遭遇了停電50個小時后,村里就已經找人搶修、并恢復供電,目前養老院的日常經營又回到正軌。
康養中心所屬的君游度假養老集團總經理張連勤稱,該中心還有十幾名老人,但由于拆遷補償方案一直沒談攏,眼下他們還在積極與政府協商。
對此,當地石埠橋村的黨委副書記房啟才向澎湃新聞表示,該養老中心拒絕搬遷,“是把老人們當作籌碼”,以期提高拆遷補償金。
運營1年半,被告知“要拆遷”
在偌大的一片拆遷工地上,唯一還在經營的君游康養中心顯得有些“孤零零”。澎湃新聞記者 陳卓 圖
這所名為“君游康養中心”的養老院,建在南京市東郊棲霞區、棲霞山北部的石埠橋村。
據棲霞區民政局一位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一所民辦的養老機構,2015年2月,君游康養中心獲得了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后,才開始正式對外運營。
可經營不到2年,這個石埠橋村的養老中心,便面臨著“拆遷”的處境。
2016年10月,君游康養中心被告知:該地塊要拆遷,要求中心盡快將老人分流,并商談補償事宜。
這讓張連勤很頭疼。
君游康養中心所屬的君游度假養老集團總經理張連勤說,他若是早知道“要拆遷”,當初根本不會將養老院選在那里。
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機構,養老院在環境、構造、設施等方面有著諸多嚴苛的要求。近年來,為了緩解養老壓力、應對“老齡高峰”,從中央到地方,相繼出臺多項優惠政策扶持養老服務機構,鼓勵社會資本開辦養老機構。
但相比于其他行業,養老機構服務是一個持續周期很長,甚至長達20年的項目。據公開報道,由于養老機構的這種“前期投資大,而回本周期卻較漫長”的特點,目前我國養老機構整體運營情況并不樂觀。
據張連勤介紹,2013年3月,公司便與石埠橋村委會簽訂了20年的租賃協議;2014年底,村里將建完的毛坯房交付于公司,他們便開始著手進行改造、裝修等工程;到了2015年2月,公司相繼辦完消防、養老機構許可等手續后,正式對外經營。
眼見著2015年剛剛走入正軌,卻不想來了這么又要面前拆遷搬離的問題。
村民們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其實自2014年初,村子里就流傳著將要“拆遷”的消息。但一直到一兩年后,2015年11月,傳言已久的拆遷方案才終于落定,石埠橋的城中村危舊房改造工程正式啟動。
拆遷系因河道治理
石埠橋城中村危舊房改造工程,又叫九鄉河治理應急工程。
坐落在長江之濱的石埠橋,自明清時期,就是一個商賈云集的重要渡口。而發源于南京江寧區境內的長江支流——九鄉河,正是通過這里注入長江。
據棲霞區政府官網介紹,由于九鄉河的部分河段斷面束窄、跨河橋梁建筑阻水嚴重,行洪能力不足,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九鄉河多次發生洪澇災害,河道防洪排澇能力不足。而河口無控制性工程,汛期長江洪水直接威脅兩岸安全,水環境極差。
2015年10月,為了提高九鄉河流域防洪標準,保障仙林副城防洪排澇安全,經江蘇省發改委批復同意實施九鄉河治理應急工程。其中,就包括“拆改建沿河配套建筑物”等。
據石埠橋村黨委副書記房啟才介紹,此次拆遷,采用的是“就地建房安置”的辦法,也就是在原來的危舊老房的土地上興建“回遷保障性住房。”
在該項目紅線范圍內,不僅包括五個村533戶村民,還涉及1所養老中心、幼兒園等。
房啟才對表示,當初的租賃合同中,明確規定了一款:“在租賃期內,如果發生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拆遷,屆時按照拆遷規定‘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進行。”
“我們也理解企業的難處,養老院的內部裝修都是他們在弄,可能經營上回本就要好幾年,”房啟才坦言,“但是如果國家要征收、拆遷,那么我們也要顧全大局”。
“把老人當籌碼”?
走廊上的呼叫器沒有電無法工作。
養老中心隨后采取的辦法,卻讓房啟才更加頭疼。
房啟才說,原本他們給養老中心的最后期限是當年(2016年)12月10日,“也就是2個多月的時間進行人員分流等。”
但距今近5個月,養老中心依然還在正常營業,十多位老人仍然待在那里。
房啟才和張連勤均表示,兩方對補償金的估值相差懸殊,是拆遷方案無法談攏的根本原因。
張連勤稱,君游集團投入了700多萬元進行養老院的裝修改造、人員運營等,這些都有相應支出憑據為證,但政府只肯補償180多萬元。
因此,即使身處荒亂一片的拆遷工地中,養老院仍然選擇正常營業。
而房啟才說,依據第三方評估公司對該養老中心的評估報告,政府一共會補償該企業300多萬元,而企業的要價卻高達2000萬。
君游的這一舉動,便被當地村委會視為“把老人當成籌碼”,以期談判提高它的拆遷補償金額。
房啟才說,第三方評估公司,是在棲霞區征收辦的平臺上,從所有具備資質的多家第三方評估公司中搖號產生的,因此,其評估結果是客觀公正的。而君游提供的支出憑據,被該評估公司拒絕承認,認為其并不真實。
房啟才說,如果養老院不滿意上述評估結果,他們可以提出來,走仲裁等司法途徑。“但現在,養老中心拿老人作籌碼,拖著不搬遷的做法,實在不負責任。”
“如果是我的父母,我肯定早就把他接走了。”房啟才如此說道。
在他看來,拆遷工地的環境惡劣,安全性堪憂。“拆遷時,噪音極大、沙塵彌漫不說,特別是要注意推土機等大型器械的操作,還有周邊倒塌的墻體威脅,一個不小心,傷了老人怎么辦?”
房啟才稱,這次的意外斷電,正是因為配電箱被拆遷墻體砸壞了。
動工迫在眉睫
養老中心周圍的民居,已被拆遷完畢。澎湃新聞記者 陳卓 圖從2016年10月,從養老中心得到拆遷通知算起,距今已過去近5個月,但雙方依然僵持不下,無甚進展。
養老院遲遲不愿分流老人。另一方面,拆遷的工程進度卻是不能再等。
房啟才說,2015年11月,政府在進行拆遷工作時,就已經和紅線范圍內的村民們約定好,43個月后,他們便能回遷到新建好的保障房內。
這3年半的時間,村民們會在外面租房子過渡。
但如今15個月、三分之一的時間過去,卻連該項目的第一步,地面建筑物的拆除都沒完成。
房啟才擔心,“到時候不能按期交付房屋,將會影響1000多戶居民。”
記者從鄭州市惠濟區人民法院了解到,近日,該院成功執結了一起因拆遷安置房分配引發的糾紛,按照法律,婚前按人口分配的拆遷安置房面積和過渡費,離婚后依然屬于自己。
矗立14年后仍維持原動遷安置方案 屋主稱被工作人員感動同意動遷 因為馬路中央矗立的一棟3層小樓,過去十多年,上海市松江區滬亭北路只能在此繞道而行,將原本寬敞的四車道縮水成兩車道。今年8月21日,屋主徐先生終于簽約同意協議動遷,預計9月18日前清空房屋,原本四車道的滬亭北路也有望恢復成筆直道路。
開學在即,但北京市大興區海迪學校的近千名學生卻面臨學校即將拆遷的窘境。針對學校為何會突然出現拆遷問題,譚副鎮長表示,學校拆遷早在計劃之中,“海迪學校所在區域屬于城鄉結合部,環境復雜,需要重新規劃。
7月30日,黃石市下陸區長樂山社區黃顯龍灣房屋拆除現場,施工人員在已拆除的廢墟中發現一具男性尸體,尸體已經腐臭。新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案情通報顯示,7月30日14時許,公安機關接到群眾舉報,下陸區長樂山社區黃顯龍灣房屋拆除現場有較大腐臭味。
劉胡垌村拆遷后要建成公園,原來老房后院的一株200多年的皂角樹,成了村民心中糾結的一件事,擔心它會被伐掉。
劉胡垌村拆遷后要建成公園,原來老房后院的一株200多年的皂角樹,成了村民心中糾結的一件事,擔心它會被伐掉。
商丘白云派出所3月29日上午發布案情通報稱,一網名為“偶遇重生”的網友在其微博上發布關于徐堂拆遷的虛假信息。經查該網友對其發布虛假信息的行為供認不諱,于3月28日被派出所依法行政拘留。
在一些人眼中,常常把拆遷戶與多金、多房聯系到一起,甚至不少人的眼光中有“羨慕、嫉妒、恨”。
買錢江府的錢并不是吳齊拿拆遷款買的,而是他多年租金的積蓄。” 說起拆遷方案和賠償金額,吳齊說現在還沒確定的消息,但他已經決定拿房子。” 2008年,徐葉就已經搬出六堡,安家在濱江,用他的話來說:“年輕人大多成家后搬出去,五、六、七堡一帶這些年住的主要還是租房的外來人員。
買錢江府的錢并不是吳齊拿拆遷款買的,而是他多年租金的積蓄。” 說起拆遷方案和賠償金額,吳齊說現在還沒確定的消息,但他已經決定拿房子。” 2008年,徐葉就已經搬出六堡,安家在濱江,用他的話來說:“年輕人大多成家后搬出去,五、六、七堡一帶這些年住的主要還是租房的外來人員。
截止到15:30分,大火被撲滅。具體的著火原因和著火點情況,需要進一步調查。
12月21日上午,據湛河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區9月正式啟動的6項斷頭路工程的拆遷任務已基本完成,其中5項已開工建設。截至目前,該區9月啟動的6項斷頭路工程的拆遷任務已基本完成,除湛南路東延工程未開工外,其他都已開工建設。
花園路 宏達路 沙門村里面冒很大的黑煙,濃煙升起來有五六層樓高。
記者又來到該市場對面的鄭州五金機電化工市場查看情況,市場內正常經營,沒有看到任何拆遷跡象。對于鄭州五金機電化工市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也是市場外遷規劃中的一部分,計劃本月開始動員市場進行搬遷,目前正在制訂方案。
近日,河北廊坊市疑因拆遷發生沖突事件。疑似一老人打死拆遷人員,目前,當地公安部門已就此事立案。因拆遷發生的糾紛幾乎每天都在發生,何時才能停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