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22日09:04 來源:政知局
昨天(2月21日),政知局的朋友圈被兩位終于“回家”的老人刷屏。
他們一個是諾貝獎獲得者楊振寧,一個是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
原因很簡單,有媒體從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獲悉,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姚期智兩位教授日前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振寧
姚期智
楊振寧入美籍51年后回歸
此前,美國國籍的楊振寧是中科院外籍院士。
1964年3月23日,楊振寧加入美國國籍,當時他42歲。
楊振寧告訴政知局“當時做這個決定曾考慮了很久,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1983年在一本書里我曾經說我父親到臨終時都沒原諒我放棄中國國籍。”
“2015年4月1日我放棄了美國國籍。”楊振寧說。這距離他入美國籍已經過去了51年。
被問及重新成為中國公民的感受時,他并沒有直接回答:“摯友熊秉明曾經說:‘你的父親雖已過去,你的身體里還循環著他的血液。’我說:‘是的,我的身體里循環著的是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他說:“今天我94歲了,很欣慰,多年來,為了幫助建造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友誼橋梁曾做過一些努力。我曾經說:‘沒有這座橋梁,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與安定。"
“昔負千尋質,高臨九仞峰。深究對稱意,膽識云霄沖。神州新天換,故園使命重。學子凌云志,我當指路松。千古三旋律,循循談笑中。耄耋新事業,東籬歸根翁。”2004年在山東大學公開演講時,定居北京不久的楊振寧給同學們深情地念了自己寫的這首《歸根》。
在13年前的那場演講中,楊振寧念完自己寫的詩后,說了這樣的話:“我在青少年的時候,嘗到了幾乎被亡國滅族的時候知識分子的心情,可是我有幸看到了中華民族真正地‘站起來了’,‘站起來’這幾個字的意義,我希望在座的同學都能夠理解。”
這次和他一同從外籍院士轉為院士的,還有70歲的圖靈獎唯一華人獲得者姚期智。血濃于水,民族情感的認同同樣體現在姚期智的公開致辭中。
2011年1月15日,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揭牌儀式上,擔任院長的姚期智在致辭中特別提到,“今天是我們的大日子,我要對我不懂中文的同事表示歉意,因為今天我要用中文講。”
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室由楊振寧先生應陳省身先生的委托創建并指導研究工作。30年來,研究室培養出一批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杰出人才并多次舉行重大國際會議和活動,是數學所乃至南開大學的一塊“名牌”。
21日的南開大學省身樓多功能廳內群賢云集、高朋滿座,國內知名學者介紹物理學前沿進展,以學術報告會和座談會的方式,慶祝楊振寧先生95歲華誕,歡迎楊振寧先生恢復中國國籍,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95歲的楊振寧上網絡直播了。5月11日,當他和人民日報客戶端主持人走在清華大學科學館的樓道里時,楊振寧頗有興致地盡地主之誼,他介紹道:“這個樓是1918年改建成的,現在99年了。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了解到,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姚期智兩位教授日前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院士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后創立“楊-米爾斯規范場”論和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因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原理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離開合肥八年,昨天中午,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悄然現身科大。沒有參觀校園,沒有時間閑聊,這位93歲的老人一下子扎進近代物理系的實驗室里,跟老師學生暢聊學術問題。
離開合肥八年,昨天中午,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悄然現身科大。
93歲高齡的著名華人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4月18日受邀于中國美術館,主講“大師講大美”系列學術講壇。在半個小時的主題講座中,楊振寧從科學家的角度,與聽眾分享了他眼中的美在科學和藝術中的異同。
楊振寧兩任妻子的驚人對比
5月底,應邀出席中科年會的世界級科學家楊振寧由小54歲的妻子翁帆的陪同下,在 游覽貴州龍宮后欣然留下墨寶:世界級的奇觀。
5月底,應邀出席中科年會的世界級科學家楊振寧由小54歲的妻子翁帆的陪同下,在 游覽貴州龍宮后欣然留下墨寶:世界級的奇觀。
5月底,應邀出席中科年會的世界級科學家楊振寧由小54歲的妻子翁帆的陪同下,在 游覽貴州龍宮后欣然留下墨寶:世界級的奇觀。
有的人創造了與眾不同的精彩,其他人有緣分享,是傳記最大的價值。
據澳門特區政府網站消息,澳門大學3月31日在北京清華大學向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教授頒授2014年度榮譽博士學位,楊振寧表示非常榮幸得到澳大最高的榮譽,特別是在成長了70多年的清華大學接受學位。
每年高考語言作文題一出爐,總能引發全民關注。”由于與莫言與楊振寧對話“撞車”,北京市的高考語文題目,也引爆了眾多網友的興趣,儼然成為昨日“人氣最高”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神舟十號航天員今日上午10時許將進行首次太空授課。由去年神九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里組裝的“自行車”將成為王亞平太空第一課的教具,將以怎樣的形式和地球上的學生見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