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18日10: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2月18日電(種卿)中國民航局近日發布《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簡稱“《規劃》”),描繪了到2020年民航產業發展藍圖,并提出系列目標。“十三五”期間全國續建、新建機場項目74個,梳理發現,除北京、成都、阿拉善左旗等地已有機場投入使用外,其他多數城市都還沒有民用機場。
今年大年三十,成都機場旅客在排隊辦理值機手續。 呂俊明 攝
航班正常率將從67%升至80%
《規劃》提出了六個主要目標,其中,對航班正常率的提升最為引人注目。要求,到2020年航班正常率力爭達到80%。
2015年航班實際正常率為67%。為實現航班正常率80%的目標,《規劃》在協同聯動、快速處置、天氣預報等重點節點提出更高要求:首先強化資源保障,以提升大型繁忙機場航班正常率為著力點,系統評估機場保障能力,根據實際保障能力增加或調減機場容量;加強氣象預報和航班運行控制能力,不斷完善航班大面積延誤預警和處置機制;完善機場現場處置能力,提高航班不正常情況下的旅客服務水平。
去年7月,交通部發布《航班正常管理規定》,明確航班實際到港擋輪擋時間晚于計劃時間超過15分鐘就屬于“航班延誤”。今年1月,《航班正常管理規定》正式實施,42家國內航企也據此修訂了運輸總條件、機上延誤應急預案等執行條款,將延誤處置細化到航企層面。
圖為塔臺管制室內,管制員正在“指揮”飛機。 李雨濃 攝
2020年旅客運輸量預計達7.2億人
根據《規劃》,到2020年旅客周轉量比重將達到28%,運輸總周轉量達到1420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7.2億人次,貨郵運輸量850萬噸,年均分別增長10.8%、10.4%和6.2%。
與鐵路、公路等交通方式一樣,民航早已成為國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來自民航局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春節期間,國內航空公司共執行航班8萬余班,同比增長11.9%;運送旅客984萬人次,同比增長15.1%;提供座位數1283萬個,平均客座率83%。
民航局監測的全國主要城市始發航班數據顯示,春節假期期間,民航出港旅客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昆明、成都、重慶等城市,每日出港旅客超過5萬人次。
春節期間,全國平均航班正常率85.6%,同比提高3.1%。
十三五”時期運輸機場建設項目表格截圖。圖片來源:民航局網站
續建、新建機場74個 直飛三線城市更方便
在機場建設方面,“十三五”期間全國續建、新建機場數量將達到74個,現代機場體系的完善將給旅客出行帶來極大便利。
《規劃》提出,到2020年之前要完善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大機場群,新增布局一批運輸機場,建成機場超過50個,運輸機場總數達260個左右。
同時,積極打造國際樞紐,著力提升北京、上海、廣州機場國際樞紐競爭力,推動與周邊機場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建設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相適應的世界級機場群,明確區域內各級機場分工定位;逐步提升成都、昆明、深圳、重慶、西安、烏魯木齊、哈爾濱等機場的國際樞紐功能。
在《規劃》“十三五”時期運輸機場建設項目的表格中,北京新機場等續建機場項目有30個;成都新機場、平涼、湘西、邢臺等新建機場項目44個;廣州、浦東、虹橋、深圳、成都等城市的改擴建機場項目達到139個。
通用航空發展步入加速期 機場將超500個
與此同時,我國通用航空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大幅增加。“十三五”時期,我國通用機場將達到500個以上,通用航空器達到5000架以上,飛行總量達到200萬小時,飛行員將達到7000人。
近日,民航局還特別印發《通用航空發展“十三五”規劃》,這是我國行業管理部門第一次出臺通用航空五年專項規劃。
據了解,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包括從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筑業的作業飛行。《規劃》指出,通用機場是通用航空發展的根基,鼓勵樞紐運輸機場所在城市建設綜合性通用機場;同時,優先支持支線機場增設通用航空設施,拓展業務范圍。
充分考慮我國通用航空發展的結構性失衡等問題,通用航空“十三五”規劃提出,力爭在公共服務和新消費領域取得突破:首先要大力推廣短途運輸,滿足支線航空難以到達、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交通出行需求。
其次,在新消費領域,大力推動航空旅游發展,著力推動航空運動發展,推動競賽表演、休閑體驗、運動培訓等重點領域發展,在條件成熟的城市或地區初步形成“200公里航空運動飛行圈”;積極推進私人飛行、航空俱樂部等發展,釋放新興消費潛在需求。(完)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我們必須找準發展的著力點,將新發展理念貫穿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使新發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廣西是“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2013年開始邁入高鐵時代,短短幾年間,動車通車里程就實現了從0公里到1751公里的跨越,基本形成了北通、南達、東進、西聯的現代化路網格局。
9月6日,《河南省“十三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河南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簡稱《方案》)等印發,勾勒出河南旅游版圖的“骨骼”與“筋脈”。
作為現代市場體系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市場頂層設計正逐步完善。
科技部近日發布《“十三五”食品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將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改善公眾營養健康水平為目標,重點突破加工制造、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等重點領域的重大共性關鍵技術。
根據鄭州市的設想,鄭州將基本形成以“兩區十一口岸”互為依托、面向全球的、功能疊加完備的國際化內陸口岸體系。依托中歐班列(鄭州)多式聯運物流網絡,打通中國直通中亞、歐洲的陸運郵路,開發“E速達”國際郵件新產品,建設中歐陸路郵件集疏分撥中心。
科技部近日發布《“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明確了提升生物技術原創性水平、打造生物技術創新平臺、強化生物技術產業化3大具體指標體系,以及突破若干前沿關鍵技術、支撐重點領域發展、推進創新平臺建設、推動生物技術產業發展4大重點任務。
為培養更多能看病、看好病的好醫生,適應健康服務、養老服務需求,我國計劃到2020年力爭規范化培訓住院醫師50萬名,培養全科醫生15萬名以上。
4月17日,溫縣趙堡鎮北平皋小學學生在課堂上表演京劇《紅燈記》。到2020年,全省在園幼兒達到450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入園難”問題基本解決。
“十二五”末,河南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3.18%,按照規劃,到2020年,全省在園幼兒達到450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入園難”問題基本解決。我省還將實施普通高校分類發展計劃,重點建設2-3所高水平綜合性大學,提升特色骨干大學辦學水平,重點建設7-10所特色骨干大學;重點建設10所左右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
記者從河南省政府辦公廳獲悉,河南日前印發《河南省“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河南將打造“米”+“井”字形綜合運輸通道,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物流通道樞紐。
記者從河南省政府辦公廳獲悉,河南日前印發《河南省“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河南將打造“米”+“井”字形綜合運輸通道,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物流通道樞紐。
4月14日,記者從省政府發布的《河南省“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獲悉,“十三五”我省將打造“米”+“井”字形綜合運輸通道。根據《規劃》,鄭州東向重點開行、加密至青島、連云港、日照、天津、上海等沿海港口的五定班列,發展鐵海聯運,銜接海上絲綢之路。
河南商報記者獲悉,此次規劃編制工作,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確定為責任單位。居民住房現狀及需求調查為抽樣一次性調查,將采用調查員入戶面訪的形式進行,調查時間安排在本月中下旬。
河南商報記者獲悉,此次規劃編制工作,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確定為責任單位。居民住房現狀及需求調查為抽樣一次性調查,將采用調查員入戶面訪的形式進行,調查時間安排在本月中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