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9日08:38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樓市還是那個樓市,但故事的情節已然反轉。
同樣是春節前后,2016年初一線城市樓市持續火爆,房價不斷上漲,并引發地方政府、權威媒體(如新華社、人民日報)接連發文預警。但當下的情形卻已截然不同,昨日(1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2月,在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已率先由上漲轉為持平。
具體來看,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中,僅有廣州樓市新房價格在去年12月錄得正增長,其他三座城市環比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即便是廣州,其環比漲幅也已經連續三個月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6年,一線城市樓市的持續火熱,是引爆全國房價上漲的重要誘因。如今,在狂減了一波庫存之后,伴隨著一線樓市房價的“退燒”,全國房價是否也將由此進入下行拐點?若果真如此,那真的是“成也一線,敗也一線”。
有分析指出,一線城市房價環比轉平,和此類城市之前房價暴漲及近期政策管控嚴厲有關。觀察70個(大中)城市的數據,可以看到控制房價總體上屬于初戰告捷。未來,伴隨著因城施策效果的進一步顯現,樓市或會繼續承壓。但因為供需結構難以全面改變,所以整體趨勢還是以量跌價微跌為主。預計2017年7月前后,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增幅將由正轉負,即出現短周期性質的下跌拐點。
一線城市房價“退燒”
國家統計局昨發布的數據顯示,從環比看,2016年12月,一二線城市房價走勢總體趨于平穩,房地產市場持續呈現積極變化。初步測算,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由上月的上漲0.1%轉為持平;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0.2%,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0.4%,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在全國四個一線城市中,只有廣州房價2016年12月環比仍錄得上漲,漲幅為0.7%;北京、上海和深圳則均有不同幅度下跌,跌幅分別為0.1%、0.2%和0.4%。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在2015年2月后,2016年12月北京新建商品房住宅價格環比指數第一次出現了下調。而從2016年全年數據來看,北京房價環比漲幅最高的月份是9月,數值高達4.9%。短短三個月時間,由漲至跌,政策調控成為最大影響因素。
記者注意到,2016年9月30日,北京銀監局與北京市住建委等六部門聯合出臺《關于促進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進一步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要求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5%,首套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比例不低于40%(自住型商品住房、兩限房等政策性住房除外)。
北京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北京的調控舉措涉及到供地、自住房、信貸等多個領域。在一、二線城市中,北京房價漲幅居中等水平,但出臺的調控政策力度最大。“市場在一系列調控政策影響下,明顯出現了退燒的特征。”張大偉表示。
熱點二線城市無一上漲
房價漲勢退潮的不止是一線城市,還包含南京、武漢等熱點二線城市。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指出,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實施調控政策以來,政策效果明顯,房價快速趨穩回落。其中,12個城市12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降幅在0.1至0.4個百分點之間;2個城市環比持平;廣州市環比上漲0.7%,但漲幅已連續三個月回落。這意味著,2016年12月,熱點二線城市環比房價無一上漲,房價持平的城市分別是天津和杭州。
從同比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漲幅均連續3個月回落,12月份比11月份分別回落1.9和2.0個百分點;二線城市繼上月二手住宅價格同比漲幅回落后,本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也出現回落,12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漲幅比11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在連續15個月同比下跌后,2015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首次出現同比正增長。2016年1~11月(同比)增幅還處于不斷擴大態勢,到11月增幅為10.8%,12月份增幅基本持平。從這個角度看,房價同比增幅曲線已有觸頂可能。
嚴躍進進一步表示,去年四季度各個月樓市調控政策不斷升級,所以房價環比增幅在不斷收窄,這也遏制了房價同比增幅的擴大態勢。觀察70個(大中)城市的數據,可以看到控制房價總體上屬于初戰告捷。
房價年中恐現下行拐點
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句話也被多座熱點城市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而“從嚴調控”、強化“預期管理”則幾乎成為各地兩會關于房地產市場的主基調。比如,北京就表態要嚴控中心六城區人口規模和開發強度,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探索建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
張大偉分析指出,從市場趨勢看,預期一二線城市樓市在2017年的成交量會維持調控后的(下跌)走勢。而房價方面,因為供需結構難以全面改變,信貸雖然收緊但幅度有限,所以整體趨勢還是以微跌為主。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報告指出,2017年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將在上下半年呈現不同的走勢,預計上半年市場將處于震蕩式緩慢降溫過程中,房價增幅會持續收窄;而到2017年下半年,房價指數環比增幅將呈現負增長態勢。該機構指出,預計2017年7月前后,70城房價環比增幅由正轉負,即出現短周期性質的下跌拐點。
同比方面,上述報告分析指出:受房價指數環比增幅收窄進而下跌的影響,預計70城房價同比增幅將在2017年第一季度見頂,預計峰值為11.4%左右,同比增幅將步入下行通道,預計到2017年第四季度從正增長轉變為負增長。
而隨著畢業季和小學入學季的到來,以及鄭州建設國家中心 城市等政策紅利的逐步釋放,租房市場有望迎來“觸底反彈”。
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2017年4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房價漲幅回落城市增加至30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連續7個月回落。
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中,11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3個城市持平,分別為北京、杭州和成都;僅廣州一城出現環比上漲。張大偉分析認為,從最近3個月數據看,調控重壓下的房價拐點已經接近出現,特別是限價嚴格的新建住宅價格調整明顯超過二手房。
房價環比增幅在不斷收窄,這也遏制了房價同比增幅的擴大態勢。
11月3日下午消息,高德地圖今日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阿里云、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機構正式發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
基于過去房地產周期經驗以及影響因素的變化,預計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可能會迎來一個短期調整期。
昨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財經院重大專題研究成果……
鄭州“大客廳”擁擠不擁擠、錢包余糧多不多、蝸居成本高不高、娃上學娘就醫有沒有保障……所以,鄭州市“腰圍”不斷增大的背后,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數據變化。相比于2003年,十年間,鄭州人口增加了超過221萬人,這與2013年巴黎市公布的人口數據相當,十年一瞬,硬是多出一個巴黎來。
2014年初,一路高歌猛進的全國樓市突然出現“分水嶺”,一線房價高燒不退與三四線房價松動分化加劇、土地市場火爆不減與樓市疲態漸顯并存。歲末年初,江蘇、山東、安徽等地的多個三四線城市樓市交易疲軟,個別地方成交量甚至“腰斬”,但一線樓市卻“高燒不退”。
2014年初,一路高歌猛進的全國樓市突然出現“分水嶺”,一線房價高燒不退與三四線房價松動分化加劇、土地市場火爆不減與樓市疲態漸顯并存。歲末年初,江蘇、山東、安徽等地的多個三四線城市樓市交易疲軟,個別地方成交量甚至“腰斬”,但一線樓市卻“高燒不退”。
2014年初,一路高歌猛進的全國樓市突然出現“分水嶺”,一線房價高燒不退與三四線房價松動分化加劇、土地市場火爆不減與樓市疲態漸顯并存。歲末年初,江蘇、山東、安徽等地的多個三四線城市樓市交易疲軟,個別地方成交量甚至“腰斬”,但一線樓市卻“高燒不退”。
2014年初,一路高歌猛進的全國樓市突然出現“分水嶺”,一線房價高燒不退與三四線房價松動分化加劇、土地市場火爆不減與樓市疲態漸顯并存。歲末年初,江蘇、山東、安徽等地的多個三四線城市樓市交易疲軟,個別地方成交量甚至“腰斬”,但一線樓市卻“高燒不退”。
2014年初,一路高歌猛進的全國樓市突然出現“分水嶺”,一線房價高燒不退與三四線房價松動分化加劇、土地市場火爆不減與樓市疲態漸顯并存。歲末年初,江蘇、山東、安徽等地的多個三四線城市樓市交易疲軟,個別地方成交量甚至“腰斬”,但一線樓市卻“高燒不退”。
隨著各地房價數據不斷攀升,對于將房價漲幅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掛鉤的地方政府來說,完成控房價的目標正變得越來越困難。作為強化政策實施的重要手段,當前涉及樓市調控的考核指標中,共有房價控制、保障房建設和土地供應三項指標。
[摘要]北京房價是全國標桿,此輪調控北京出手最重。試點推行之后,上海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商品房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住房價格環比指數、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額等都出現同比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