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8日20:21 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墨子號”在軌交付使用了,看看這顆衛星有多牛!
圖: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中國經濟網記者佘惠敏 攝
圖:量子衛星在軌交付儀式現場。中國經濟網記者佘惠敏 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8日訊(記者 佘惠敏)今日,我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使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相關領導在交付使用證書上簽字。
“墨子號”是啥衛星?
世界上第一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是由我國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于2016年8月16日發射升空。該衛星從科學概念的提出到關鍵技術突破,從有效載荷研制到科學成果的產出,由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主導完成。
面對在國際上首次開展空間尺度量子科學實驗這一全新的領域,從2003年開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臺、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經過長達10余年的協同攻關,創新性地突破了包括星地量子信道、空間單光子探測、高亮度空間量子糾纏光源等多項國際領先的關鍵技術,確保了衛星的成功研制,為各項科學實驗任務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墨子號”要干啥活?
星地量子保密通信,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分發
“墨子號”的主要應用目標是通過衛星和地面站之間的量子密鑰分發,實現星地量子保密通信,并通過衛星中轉實現可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墨子號”可以在千公里外的外太空以10kbps的速率給地面站分發量子密鑰,比地面同距離光纖量子通信水平提高了15個數量級以上。該項技術突破不僅使得我國具備了對光纖無法覆蓋的地區——如我國的南海諸島、駐外使領館、遠洋艦艇等——直接提供高安全等級量子通信保障的能力,并為我國未來構建覆蓋全球的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
“墨子號”的另一前沿研究目標是在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領域:即通過千公里量級的量子糾纏分發,首次在空間尺度檢驗量子力學的非定域性,并利用量子糾纏在地面和衛星之間實現量子隱形傳態。通過“墨子號”的星地糾纏分發,我們能夠在相距1200公里以上的兩個地面站之間以1對/秒的速度建立起量子糾纏,將使得人類首次具有在空間尺度開展量子科學實驗的能力,并為未來在外太空開展廣義相對論、量子引力等物理學基本原理的檢驗做好了堅實的技術準備,成為我國在基礎物理學領域對世界的又一重要貢獻。
“墨子號”能干活了?
測試階段性能卓越,超過系統指標要求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軌測試階段全面完成了衛星平臺測試、有效載荷自測試和天地一體化鏈路測試,衛星平臺和有效載荷工作一切正常,成功構建了星地單向、星地雙向、地星單向量子信道,系統信道效率、時間同步精度、跟蹤瞄準精度均超過系統指標要求,可以滿足空間量子科學實驗的要求。
在交付儀式前,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常務副總師王建宇研究員向與會領導和專家做了衛星在軌測試總結報告,并表示量子衛星已經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實驗測試平臺,具備了開展空間量子科學實驗的條件。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代表科學研究團隊做了量子衛星壽命期工作安排報告。據潘建偉介紹,目前研究團隊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相關科學實驗工作,已獲取了初步的實驗數據。研究團隊對順利完成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廣域量子密鑰應用演示實驗、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及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全部預先設定的科學實驗任務充滿信心。
“墨子號”有多牛?
年度國際重大科學事件,改變世界的十大創新技術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使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進一步擴大了世界領先的優勢,并且作為我國基礎物理研究和航天工程兩個領域的完美結合,凸現了我國的綜合科技實力。“墨子號”從研制過程到成功發射均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和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墨子號”成功發射后,極大激起了公眾對量子科技的濃厚興趣。包括英國《自然》雜志、美國《科學》雜志、《科學美國人》、英國《新科學家》、《紐約時報》、英國廣播公司(BBC)等眾多國際知名學術和公共媒體都對“墨子號”進行了專題報道,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也在其官網上對“墨子號”發射任務給出了詳細的介紹。2016年底,“墨子號”和人類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等重大成果共同入選英國《自然》雜志點評的年度國際重大科學事件;“墨子號”作為唯一誕生于美國本土之外的創新技術入選《科學美國人》評選的2016年度“改變世界的十大創新技術”;近日,《華爾街日報》針對中國科技的高速發展給出了標題為“沉寂了一千年,中國誓回發明創新之巔”的專題文章,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作為中國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標志。
10月10日下午,中國科協組織院士、專家代表前往北京展覽館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展覽結束后,專家們紛紛表示,要不忘初心,拼搏奮進,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2017年1月18日,我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使用。“墨子號”的主要應用目標是通過衛星和地面站之間的量子密鑰分發,實現星地量子保密通信,并通過衛星中轉實現可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
8月16日凌晨1點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被命名為“墨子”。
《科技創新》紀念郵票17日在北京首發,圖為其中一枚,圖案來自“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美國在2005年就開始了這項技術的研發,可惜的是,失敗了。美國人沒有想到,10年之后,中國人研發成功了,而美國研發該技術的公司因為失敗最終破產。
…… 一批批令人驚嘆的新技術、新成果都講述著中國在砥礪奮進的五年間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潛完海 再望蒼天 貴州大鍋好領先 天宮二號上了天 神舟飛船一線牽 復興號時速三百五
天宮二號還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多項“第一”:第一次在一艘載人飛船的支持下實現兩位航天員30天中期駐留;
便攜式水下機器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模型、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模型、“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模型……一件件科技新成果的展品模型吸引人們駐足,拿出手機拍個不停。
該網站引述了所謂“專家”的分析稱,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上安裝有能改變地球氣候的設備,這可能是讓氣候變冷的原因。這顆衛星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試驗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為中國未來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訊打下基礎。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 題:改革創新,開掘世界經濟活力之源——展望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之一 共商世界經濟合作大計,共襄全球發展盛舉,即將開啟大幕的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不僅是中國的機遇,也是世界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