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8日07:15 來源:澎湃新聞網
(原標題:各地氣象局被要求從1月17日起“立即停止霾預報預警工作”)
1月17日晚間,一張“關于暫停霾預報預警業務的通知”圖片在微博上流傳。圖片中的文字寫道:“各省轄市氣象局,各直管縣(市)氣象局,省氣象臺:2017年1月17日18:36分接中國氣象局預報司電話通知,要求立即停止霾預報預警工作。請各單位接到本通知后,即刻停止制作和發布霾預報預警產品。對于出現能見度小于10KM的情況,可根據相對濕度,按照霧開展預報預警工作”,落款人為“科技與預報處”。
當晚,澎湃新聞從中國氣象局相關工作人員處證實了該通知的真實性。該名工作人員表示,“這次關于暫停霾預報預警業務的通知只是個內部通知,并沒有對外公開發布。是因為之前氣象局與環保部門在發布霾相關信息時經常會出現不一樣的情況。這次將要出臺一個聯合工作機制,以后霾預警該怎么發,由誰來發,會有一個會商機制。在新機制下,不光是環保部以及氣象局,還有其他相關單位,一起會商之后統一由一個部門來發布。目前關于聯合工作機制的細節還在征求意見,應該會很快公布。”
多位氣象、環保系統人士分析稱,氣象部門不再發布霾預警預報,意味著兩部門正在進一步厘清職責劃分,避免在公開發布中出現兩種口徑的“預警”引發誤解。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宋英杰在認證的微博上轉發了這條消息,并評論表示:“我猜測是兩部門在切磋新規,如何聯合發布霾污染預警,避免之前預警等級不一致的情況。”
過去,人們可能會碰到這種情況,同一時間,北京氣象臺發布霾橙色預警,而北京應急辦發布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兩個機構發布關于霧霾天氣不同“顏色”的預警。
為何同一天出現了兩種顏色預警?這兩種預警有什么區別?
據中國天氣網報道,首先,發布單位不同。霾橙色預警的發布單位是北京氣象臺,重污染紅色預警的發布單位是北京市應急辦。
其次,發布流程不同。霾橙色預警是由中央氣象臺內部會商決定并自行發布;重污染紅色預警是由設立在北京市環保局的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向北京市應急辦提出發布紅色預警信息的建議,之后,由北京市應急辦發布重污染紅色預警。
發布標準也不同。
霾橙色預警發布標準(北京市氣象臺):預計未來24小時內可能出現下列條件之一并將持續或實況已達到下列條件之一并可能持續:
(1)能見度小于2000米且相對濕度小于80%的霾。
(2)能見度小于2000米且相對濕度大于等于80%,PM2.5濃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
(3)能見度小于5000米,PM2.5濃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500微克/立方米。
重污染紅色預警發布標準(北京市應急辦):根據《北京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對預警級別的劃定
(1)空氣質量指數(AQI)在200以上為空氣重污染,預測空氣重污染將持續一天(24小時),為預警四級(藍色);
(2)持續兩天(48小時)為預警三級(黃色);
(3)持續三天(72小時)為預警三級(橙色);
(4)持續三天以上(72小時以上)為預警一級(紅色)。
總而言之,北京氣象臺發布霾預警參考的主要指標是能見度和PM2.5濃度。而應急辦發布重污染預警的主要指標是AQI,需要注意的是,AQI(空氣質量指數)中除PM2.5外,還包括SO2、NO2、PM10、O 、CO等其他五項參考標準,所以PM2.5濃度并不能夠完全左右AQI指數。
京津冀霧霾多發 官方: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導致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霾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重發。2016年11月以來,中國京津冀地區共發生7次持續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冷空氣不活躍、平均風速小、小風日數多,導致大氣環境容量低、大氣自凈能力弱是近期京津冀地區霾多發重發的主要誘因。
誰是京津冀霧霾的真兇?官媒否認石油焦致霾說法
近日,一篇題為《中國正偷偷燃燒一種比煤炭更骯臟的燃料》的文章被傳開;元旦過后,署名為“英達姐姐”寫的《霧霾真相——進口高硫石油焦》又開始瘋傳。兩篇文章都把矛頭對準了“石油焦”,均表示這是一種比煤炭更“臟”的燃料,而且中國還在大量進口。
隨后媒體辟謠,前一篇文章實際是2014年的舊文,后一篇文章也并非英達姐姐所寫。然而,簡單辟謠已不能服眾,只有科學事實和準確的數據才能打消公眾疑慮。那到底什么是“石油焦”?它真的與霧霾有關聯嗎?
李京校表示,科學家要想弄明白雷擊是否與霧霾水平有關就必須“當場抓獲”霧霾。據李京校透露,廣州和山西省首府太原等城市也注意到了雷擊事件不同尋常的增加并展開類似研究。
9月2日,包括省環境保護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河南經濟戰略研究會、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院等單位,共計6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圍繞“能源-環境-經濟”三方面協調發展,共商治霾大計。
近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攻堅方案》)及六個配套方案發布。針對今年以來全國臭氧污染受到關注的情況,劉炳江表示,中國現在不會、將來也極少可能會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
昨天,環境保護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有關情況,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環境保護部標準所所長武雪芳出席并回答媒體關切。
韓聯社是這樣說的,一項研究結果證明,從中國漂洋過海的霧霾導致了韓日兩國有3萬余人過早死亡, 并配上了一幅悲情的“霧霾圖”。
在韓國輿論場,“中國霧霾危害韓國”是媒體很喜歡報道的話題之一。
河北涿州雙塔中學初二學生趙航(化名)從學校教學樓五樓墜落摔成重傷,其本人和家長都稱系班主任邵丹責罰所致。這份落款時間為3月24日的報告顯示,做筆錄時,趙航稱“自己想看外邊的霧霾,踩著不銹鋼扶手,攀上圍墻,后不慎墜樓”。
和本周相比,下周全省氣溫有所下降,但最低極端氣溫呈上升趨勢。根據省氣象臺預報,下周(2月6日-12日),我省有一次降水天氣過程,預計全省周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
霧霾天氣下的勞動保護卻仍是空白,那么,應該為霧霾天中的戶外勞動者提供怎樣的勞動保護,記者連日來進行了調查采訪。”中國醫院協會疾病與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周生來此前表示,交警、環衛工等因尾氣、霧霾引發的疾病應當被納入職業病考慮。
剛進入2017年,開封市就遭遇了嚴重的霧霾影響,市區內能見度極低,給市民的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也對市民的健康造成了極大威脅。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秘書長莊貴陽;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周偉鐸 京津冀三地2016年年末的“跨年霧霾”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導致公眾的焦慮情緒蔓延。
鹿振輝說,咳嗽只是一個很多疾病都會出現的癥狀表現,如同很多疾病都會出現發熱一樣。很多患者之所以出現“慢性感冒”,更多的是在數周內出現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慢性鼻咽炎的急性加重,且近年來30歲左右年輕患者群體的比例越來越高。這個患者群體多數患者屬于上氣道感染后亞急性咳嗽的范疇。
在霧霾肆虐的季節,戴口罩成為一種習慣,空氣凈化器成為新時代家電,尋找避霾良方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小編提醒大家擦亮自己的雙眼,不要看見PM2.5的字樣就買買買,不要輕信代購的宣傳,也不要總是迷信“外國的月亮”了。
煙花爆竹是霧霾幫兇 鞭炮燃放后會產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氫、一氧化碳,不僅污染空氣,還會直接對人體造成危害。
但這種清肺湯現在成了中國游客的最愛。小林制藥將在東京銀座、秋葉原和大阪心齋橋等中國游客經常光顧地區的約60家藥妝店張貼這些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