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10:28 來源:華商網
華商報渭南訊 12月29日,8歲女孩朵朵(化名)在華陰市醫院治支氣管肺炎,卻被錯輸臨床1歲男孩的點滴,幸好是同一種藥僅劑量不同。
家長擔心有后遺癥,院方表示輸錯的藥不會對朵朵有副作用,但承認管理有漏洞,對出錯護士給予全院通報批評,暫按下崗處理,并向家長道歉。
家長:
偶然發現輸錯藥 出錯護士態度惡劣
昨日上午,在華陰市醫院1號住院樓兒科門診輸液病區,朵朵正在輸液。提起前一天的遭遇,朵朵媽很生氣。她說孩子因發燒咳嗽,12月28日到醫院治療,診斷為支氣管肺炎。
“從28號開始就在醫院給娃打點滴。”朵朵媽說,29日上午,一名護士按處方給孩子打點滴,“沒問娃的名字,十幾分鐘后我偶然發現,孩子輸液的藥瓶上印著別人名字。”她急忙找護士,“此前給孩子輸液的護士還認為沒有出錯,到病房確認后才把藥取下,又拿給臨床的孩子用,又過了十幾分鐘,才拿來了應該給我娃輸的藥。”
朵朵媽發現,本該給朵朵輸的一組藥,被錯輸成臨床一名1歲左右、患急性支氣管炎男童的藥,雖然藥品相同,但該給朵朵輸的劑量大一些。
“我找出錯的護士時,她態度很惡劣,說‘你想咋?’,后來她還兩次大聲沖著我喊‘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滾’。”朵朵媽說,態度讓她無法接受,幸好孩子沒出現不良反應。
院方:
管理有問題 將加強護理人員培訓
華商報記者在華陰市醫院采訪時發現,輸液瓶上都打印有患者姓名、所輸藥液內容等信息,護士在輸液時也會詢問患者姓名。
但為何會出現輸錯液的問題?朵朵媽說,昨日上午,出錯護士的母親也來到醫院,說女兒是因失戀心情不好導致出錯。
對此,華陰市醫院總護理部負責人表示,醫院對護士劉某給予全院通報批評,暫按下崗處理,也已向朵朵家長道歉。
“確實不應該出現這個事,我們管理上有問題。”該負責人說,按規定,護士在給患者輸液時要做到“三查八問”,包括操作的前、中、后要查看,并確認患者姓名、年齡等信息,防止輸錯藥液。“藥都是一樣的,是把應該給打的大劑量藥,錯輸成了另一個患者劑量小的藥,發現后已立即糾正。”她還表示,這不會引發不良反應,也不會留下后遺癥。
昨日下午,華陰市醫院回復稱,12月29日上午9時許,該院兒科門診護士劉某在給患者輸錯藥液,后來發現并及時糾錯,沒有產生嚴重的醫療事故,但純屬僥幸。更為嚴重的是,當班護士劉某不能認識到錯誤嚴重性,拒絕給患者家屬道歉。
此后科主任等人及時趕到處理,但此事給患者帶來嚴重心理傷害,同時也給醫院聲譽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為防止此類問題發生,經院長辦公會研究決定:對劉某給予全院通報批評,暫按下崗處理,以觀后效;兒科護士長倪某對科室人員管教不嚴,制度執行不到位,負有一定領導責任,給予經濟處罰100元。此事件還反映出該院部分科室及人員對查對制度堅持不嚴、落實不力,希望全院從此事件中汲取教訓,杜絕此類問題再度發生。
最后,超市的店員為這些孩子拿的糖果買了單。據網友了解,來店內的隔壁小區的鄰居帶來的小孩,且店家不希望接受采訪。
直到月底還信用卡賬單時,王先生才發現有一筆8000余元的消費,反復詢問才知不滿14歲的兒子私自刷卡購買一部蘋果手機和配套設備。據此,手機不是學生學習用品,與學生年齡、智力均不相適應,營業員出售手機未獲其父母追認,應視為無效,家長有權要求退貨。
據此,手機不是學生學習用品,與學生年齡、智力均不相適應,營業員出售手機未獲其父母追認,應視為無效,家長有權要求退貨。
近日,兩個孩子在某小區門口大哭,幸虧有人報警得到蜀黍援助。原來,4歲男孩的親母和6歲女孩的奶奶當天在棋牌室打麻將,兩娃走失兩個小時渾然不知,直到蜀黍電話通知時,正在麻將桌上酣戰的兩人才恍然大悟
小孩在地鐵車廂吃零食,撒了鄰座乘客一身,引發口角,家長不加制止反對勸阻老人大打出手。10月9日,黃金口派出所民警到4號線鐘家村站調取到視頻,通過反復觀看,鎖定了打人者。
郭宏是高一12班的學生,是一名典型的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地打工,一直以來都是爺爺奶奶在照顧他,通過這次“感恩心、文明行”活動,郭宏感覺非常對不起他們,特別是快中考的時候。
其中不少讓孩子站在踏板上,有的孩子個頭高,很容易擋住家長的視線。記者在幼兒園邊上站了10分鐘,總共從記者身邊經過26位帶小孩家長,其中有14位是把孩子放在后座,12位把孩子放在電動車踏板上。
近日,微博大V@阿駘爆料,說他兒子的學校收了他100元錢,給了個攝像頭登錄密碼,然后他用手機下個軟件,就可以登錄他兒子班的監控攝像頭,可以隨時看到教室每一秒鐘的畫面。
一場“親子泡泡跑,歡樂迎國慶”主題親子活動在河北廊坊安次區壹佰公園舉行,小朋友和家長在充滿彩色泡泡的跑道上快樂奔跑,放松身心。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該幼兒園在此次開學后便想了個奇招,提前請接娃的家長進園參加健步走等健身活動,緩解交通擁堵。下午4時許,雖然幼兒園內的孩子還沒放學,但大門外已有不少接孩子的家長趕來。據該幼兒園一位負責人稱,他們園內有兩千多名學生,每天接孩子的家長就有三四千人。
近日,浙江一所小學叫停家庭作業家長簽字,引起廣泛關注。不少人認為,本該由老師承擔的批改作業責任卻轉嫁給了家長,是老師的“缺位”和家長的“越位”。
鄭州一幼兒園每當放學時,家長簇擁校門口,交通壓力相當大。幼兒園想出奇招,讓家長進園內健步走。家長們表示,這樣不僅鍛煉身體,也緩解了交通壓力。
近日,浙江金華人的朋友圈中都被這樣一條消息給刷屏了:金東區實驗小學不再讓家長為孩子作業簽字。某門戶網站就此新聞展開調查,92%的網友對“不再讓家長為孩子作業簽字”表示支持,看來該校這個決定稱得上是“喜大普奔”。
近年來,伴隨著中小學減負工作推進,不少地區的小學放學時間都提前到了三點半左右。然而,孩子放學早、家長下班晚,這樣的尷尬時差讓不少家長犯了難——請假不現實、放托管機構顧慮多,“三點半難題”究竟該如何破解?
9月2日上午,象山區長虹西路常家新村一個5歲小孩獨自在家玩耍時不慎掉落,腦袋被卡在防盜窗內,身體則穿過鐵窗懸在半空,情況十分危急,幸被民警和消防官兵解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