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6日09:42 來源:央視網
12月21日下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召開,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據說,在這個會議上,總書記的民生情懷更加凸顯,對老百姓普遍關心的冬季清潔取暖等民生問題作出了安排部署。小編能給我們梳理下總書記的民生思想嗎?
小編答
民生改善是國家富強之本,民族振興之基。目前,全國各族人民都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而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的實現以經濟社會發展為依托,更要以廣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改善為歸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心憂天下、心系百姓”,在各種場合、各種時候以及各種行動中,都展現出濃厚的民生情懷。“一切工作出發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新起點”……而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的安排部署,總書記的這種民生情懷愈加凸顯。
首先,“以百姓之心為心”,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以百姓之心為心”是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也是出自《道德經》中的一句話,意指為政者應沒有私心私欲,能夠體察民心、傾聽民聲、順應民意,時時、處處、事事為人民著想,全心全意為老百姓謀利益。
只有“以百姓心為心”,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以謙卑之心聯系群眾,以真誠之心深入群眾,以敬畏之心服務群眾,憂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急、樂群眾之所樂,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才能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干大事、創大業。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從“以百姓心為心”到“以人民為中心”,利民為本的執政原則沒有變,不忘初心的民生情懷更加濃。而“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也是總書記對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表達的是對人民最長情的告白。
第二,“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要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
群眾之事無小事。群眾的一件件“小事”,都是構成國家的重要大事,只有件件事都解決了,整個國家才會充滿朝氣與活力。也只有切實解決了百姓生活中的“小事”,才能真正貼近百姓的心,才能在國家發展的道路上吸引和凝聚億萬大眾,匯聚起國家繁榮、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
冬季取暖、垃圾分類、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養老院的服務質量、住房問題、食品安全,這些民生實事在總書記心里,都是大事,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其中,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關系群眾溫暖過冬和空氣質量;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關系人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關系2億多老年人口和他們子女的生活幸福;規范住房租賃市場和抑制房地產泡沫,關系老百姓住有所居;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關系全國13億多人“舌尖上的安全”。
這6件民生實事成為中央高層會議的議題,是總書記對民生問題的掛牽,也是他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的民生情懷的最好體現。
第三,“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
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指出,統籌推進“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重大工程項目落實,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補短板”的重要內容。而這些重大工程項目同時也是民心所向的大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審視民生難點問題,從“擇校熱”到看病難,從霧霾天氣到“舌尖安全”,無不反映出這些方面公共管理和服務存在的短板。
為了“補短板”,解決民生“大事”,國家要不斷為脫貧攻堅、公共服務水平、創新能力、生態文明建設、產業鏈條短板、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關鍵方面注入動力,要堅持以“三去一降一補”工作為重要任務,要實現落實重大工程項目與推動改革、形成體制機制的有機融合,要以政府職責為抓手又充分發揮市場作用。
“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只有圍繞民生需求找準工作著力點,在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的供給側發力,才能適應群眾不斷升級的需求結構,從根本上破解民生難題、滿足民生需求,從而讓百姓的美好生活邁進一大步,大大增強國家綜合實力。
總書記曾一再強調,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為人民共享。我們相信,只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堅定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老百姓就定能過上好日子,全面小康的夢想也定會照進現實。
本文綜述自:
習近平:從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入手 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新華社 2016-12-21
新華社評論員: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重要講話 新華社 2016-12-24
咱老百姓關心的問題,也是習近平關心的! 黨建網 2016-12-24
外交部3日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外交部、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習近平總書記、國家主席即將赴越南峴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對越南、老撾進行國事訪問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回顧建黨歷史,宣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這兩天,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迎來了大批參觀群眾,大家表示要緊隨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腳步,學習黨的歷史,重溫入黨誓詞。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連日來,河南社會各級團組織、各界青年紛紛通過會議座談、微博交流、微信互動等方式熱議十九大報告。
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開幕以來,十九大報告成為13億華夏兒女熱議的話題。記者 李剛 攝 駱駝灣村村民和長城新媒體集團記者給十九大報告熱烈鼓掌。
亞洲政黨國際會議常委會主席德貝內西亞、副主席穆沙希德表示,中國共產黨是亞洲政黨國際會議創始成員,亞洲政黨會愿進一步密切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共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扶貧事業不斷刷新著人類減貧歷史的新紀錄: ——2013年至2016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每年都減少超過10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二十一載櫛風沐雨,從原來的“閩寧村”,到如今的“閩寧鎮”,總書記當年的殷殷囑托,已化為戈壁灘上的新奇跡。
黨的十九大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到,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河南歷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河南農業從單純地追求高產到追求優質,從“隨大溜”到標準化,從粗加工到新業態,河南從建設大糧倉到建設大廚房、大餐桌。
“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我信心滿滿,今后將繼續值好每一天班,站好每一班崗,保衛好國家和人民的安全。
10月17日下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十九大新聞發言人庹震向中外記者介紹十九大準備工作情況和大會議題。報告起草工作始終貫穿著民主精神、充分聽取了黨內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
9月27日,在尉氏縣張市鎮沈家村的高標準糧田里,村民們和該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專家一起查看套種的朝天椒長勢。郭天財說,當時中原大地麥浪滾滾、長勢喜人,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尉氏縣張市鎮高標準糧田綜合開發示范區,仔細查看麥穗灌漿情況。
河南日報推出的“牢記囑托出彩中原”系列述評,站位高遠、氣勢磅礴,充分展現了中原兒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不斷拓展中原出彩新境界的生動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心系河南發展,對河南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多次到河南考察指導。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促進當代國人把更多的文化自信、更生動的中國故事帶到全世界面前,帶入到世界文化的百花園中。
6月29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脫貧攻堅工作。陳潤兒、王炯、翁杰明、趙素萍、任正曉、李亞、孔昌生、陶明倫、許甘露、馬懿、穆為民出席會議,劉春良、王鐵、史濟春列席會議。
昨天下午,人民大會堂上海廳,習近平總書記連續5年參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團的審議。“上海這種超大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上海長寧區虹儲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朱國萍代表對總書記這句話印象深刻。
昨天下午,人民大會堂上海廳,習近平總書記連續5年參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團的審議。“上海這種超大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上海長寧區虹儲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朱國萍代表對總書記這句話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