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07: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最新預報顯示,今天上午開始,受冷空氣影響,持續籠罩中國多地的霧霾將自北向南逐漸減弱或消散。環保部21日晚通報稱,遙感監測數據顯示,灰霾面積一度達到188萬平方公里。這幾乎相當于中國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官方網站
冷空氣來了!霧霾今起逐漸消散
自12月16日以來,受不利天氣形勢影響,中國出現大范圍持續重度空氣污染,多地PM2.5指數頻頻“爆表”,石家莊市區內“世紀公園”監測點PM2.5和PM10一度雙雙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
21日,霧霾在全國多地上演“最后的瘋狂”,其中,北京絕大部分地區的空氣質量均淪陷至六級重度污染水平。
21日18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霾橙色預警:預計,21日20時至22日20時,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中東部、山東、遼寧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四川盆地東部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東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重度霾。
不過上述預警提到:22日上午開始,受冷空氣影響,上述大部地區的霾天氣將自北向南逐漸減弱或消散。
北京解除紅警:空氣質量中午料轉良好
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21日發布消息稱,全市于21日24時解除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
12月16日20時,北京啟動了今年首個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實施了工業企業停限產、施工工地停工、機動車單雙號行駛、中小學和幼兒園停課等系列措施。
根據空氣質量監測預報會商分析,22日凌晨,隨著中高空風力逐漸增強,溫度明顯降低,北京的空氣質量將自北向南逐步改善。但由于前期污染濃度較高,冷空氣滲透作用較慢,污染清除需要一段時間。22日早晨到上午,部分時段局部地區空氣質量改善還不明顯,預計至22日中午前后,空氣質量將達到良好水平。
2016年12月19日,鳥瞰西安城市,霧霾籠罩,不太遠的建筑也幾乎被霧霾“吞噬”,看不到一點影,當日早八點,空氣質量指數達409,為嚴重污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到底有多嚴重?灰霾覆蓋188萬平方公里
這次被稱為今年以來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強的霾天氣過程,到底有多嚴重?
環保部21日晚發布的通報顯示,12月20日,全國空氣質量日均值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90個(比19日減少了18個)。其中,全國達到嚴重污染的城市共42個(比19日減少了1個)。
12月20日,中國中東部出現大面積灰霾,遙感監測數據顯示灰霾面積為188萬平方公里,其中,重霾面積為92萬平方公里,占灰霾面積比例的49%。
截至21日15時,全國空氣質量小時濃度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城市共50個,嚴重污染的城市共11個。
截至21日15時,北京、天津、石家莊等28個城市均維持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三門峽、駐馬店、周口等20個城市均維持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
大范圍發布紅色預警,有無效果?
此次霧霾期間,多個城市發布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是否必要?有無效果?
對此,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日前表示,根據目前污染過程發展趨勢,及時啟動紅色預警已經有效地抑制了污染程度的快速增長。
以北京為例,北京工業大學等單位的初步模擬分析結果表明:北京市PM2.5濃度下降20%以上。
與2015年12月的兩次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相比,此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的減排比例更大;機動車尾氣排放的顆粒物等污染下降了40%左右,其中7成以上是單雙號限行的貢獻。其他城市紅色預警應急措施對各地排放總量的減排比例也在15-30%左右。
專家表示,本次紅色預警由于及早預報、及時啟動,加上社會各界主動積極響應,使重污染應急組織較過去更加有序、有力,充分發揮了削減峰值、縮短時長的作用。
抗霾主要靠風?
針對有關“抗霾主要靠風”的言論,清華大學教授王書肖指出,污染的產生不是一時一日,污染的治理也難一蹴而就。京津冀區域正處在工業化和后工業化過程疊加的時期,燃煤、工業、機動車和居民生活排放量都處于高位,大氣污染防治任務還很艱巨。
據悉,目前京津冀區域的污染治理處于第二階段,即污染的發生發展受自然邊界條件的影響顯著,比如風速、濕度、邊界層高度等氣象條件的影響。特別是在冬季采暖期間污染物排放強度大的情況下,這個表現就更加突出,一旦氣象條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但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強度大,還是重污染天氣高發的根本原因。”王書肖指出,要徹底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必須堅持不懈地扎實推進污染物減排工作,天不幫忙的時候,人就要更加努力。
王書肖呼吁,既要對區域聯防聯控應對重污染天氣有信心,也要對大氣污染治理的長期過程有耐心。
李京校表示,科學家要想弄明白雷擊是否與霧霾水平有關就必須“當場抓獲”霧霾。據李京校透露,廣州和山西省首府太原等城市也注意到了雷擊事件不同尋常的增加并展開類似研究。
9月2日,包括省環境保護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河南經濟戰略研究會、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院等單位,共計6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圍繞“能源-環境-經濟”三方面協調發展,共商治霾大計。
近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攻堅方案》)及六個配套方案發布。針對今年以來全國臭氧污染受到關注的情況,劉炳江表示,中國現在不會、將來也極少可能會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
昨天,環境保護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有關情況,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環境保護部標準所所長武雪芳出席并回答媒體關切。
韓聯社是這樣說的,一項研究結果證明,從中國漂洋過海的霧霾導致了韓日兩國有3萬余人過早死亡, 并配上了一幅悲情的“霧霾圖”。
在韓國輿論場,“中國霧霾危害韓國”是媒體很喜歡報道的話題之一。
河北涿州雙塔中學初二學生趙航(化名)從學校教學樓五樓墜落摔成重傷,其本人和家長都稱系班主任邵丹責罰所致。這份落款時間為3月24日的報告顯示,做筆錄時,趙航稱“自己想看外邊的霧霾,踩著不銹鋼扶手,攀上圍墻,后不慎墜樓”。
和本周相比,下周全省氣溫有所下降,但最低極端氣溫呈上升趨勢。根據省氣象臺預報,下周(2月6日-12日),我省有一次降水天氣過程,預計全省周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
霧霾天氣下的勞動保護卻仍是空白,那么,應該為霧霾天中的戶外勞動者提供怎樣的勞動保護,記者連日來進行了調查采訪。”中國醫院協會疾病與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周生來此前表示,交警、環衛工等因尾氣、霧霾引發的疾病應當被納入職業病考慮。
剛進入2017年,開封市就遭遇了嚴重的霧霾影響,市區內能見度極低,給市民的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也對市民的健康造成了極大威脅。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秘書長莊貴陽;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周偉鐸 京津冀三地2016年年末的“跨年霧霾”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導致公眾的焦慮情緒蔓延。
鹿振輝說,咳嗽只是一個很多疾病都會出現的癥狀表現,如同很多疾病都會出現發熱一樣。很多患者之所以出現“慢性感冒”,更多的是在數周內出現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慢性鼻咽炎的急性加重,且近年來30歲左右年輕患者群體的比例越來越高。這個患者群體多數患者屬于上氣道感染后亞急性咳嗽的范疇。
在霧霾肆虐的季節,戴口罩成為一種習慣,空氣凈化器成為新時代家電,尋找避霾良方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小編提醒大家擦亮自己的雙眼,不要看見PM2.5的字樣就買買買,不要輕信代購的宣傳,也不要總是迷信“外國的月亮”了。
1月17日晚間,一張“關于暫停霾預報預警業務的通知”圖片在微博上流傳。霾橙色預警發布標準(北京市氣象臺):預計未來24小時內可能出現下列條件之一并將持續或實況已達到下列條件之一并可能持續。
煙花爆竹是霧霾幫兇 鞭炮燃放后會產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氫、一氧化碳,不僅污染空氣,還會直接對人體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