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06:53 來源:央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作為中國未來一段時期經濟工作主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了新的內涵,新的任務。
面對世界經濟復雜多變的形勢,面對中國經濟結構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了新的闡述: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 祝寶良:進一步明確了這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它的主要的內涵,主攻方向以及供給側結構改革里面我們采取的一些主要方法。
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進一步深化,重點明確了四個方向。一是推動“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實質性進展;二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是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四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王昌林:要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結構性矛盾,使供給更好適應需求的多元性和靈活性。
2017年,“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內涵有了新擴充,改革將面向更多的硬骨頭。
去產能,要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同時從鋼鐵和煤炭,向其他過剩行業擴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鳴:去產能更重要的要把市場化的、出清的機制建設更有效地結合起來,跟國有企業的改革更有效地結合起來。
去庫存,要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
去杠桿,要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
降成本,要在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上做文章;
而補短板則既要補硬短板也要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推動中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
在主席臺就座的市黨政軍領導同志有徐衣顯、秦海彬、王宏昌、楊婭輝、劉新旺、賈書君、胡小平、楊青玖、楊文耀、王建修、宮松奇、魏超杰、牛炎平、汪習武、周備鋒、張動天、劉東成、孔祥群、范濤、杜宇、許竹英、田立杰。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把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三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改革的方向已明,底線已定。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0日閉幕,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項改革始自一年前的上一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此番再度重提,從“著力加強”到“深入推進”,砸實了今后農業農村經濟的主線。改革的主攻方向和發力點何在?
2016年,中國經濟穩中有進,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三季度國民經濟數據,總體來看,我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喜憂互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重道遠。
繼全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出臺后,10月12日上午,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討論推進農業、制造業、服務業三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項行動方案。
8月17日下午,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有關種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建議。陳潤兒強調,推進種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糧食安全是前提。
陳潤兒、葉冬松、鄧凱、尹晉華、吳天君、趙素萍、夏杰、李文慧、陶明倫、馬懿、劉春良、徐濟超、趙建才、張廣智、李亞、王艷玲、張維寧出席或列席會議。
陳潤兒、葉冬松、鄧凱、尹晉華、吳天君、趙素萍、夏杰、李文慧、陶明倫、馬懿、劉春良、徐濟超、趙建才、張廣智、李亞、王艷玲、張維寧出席或列席會議。
8月11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我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加快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等工作。
省委書記謝伏瞻在7月12日省委中心組舉行集體學習研討(擴大)會議上強調指出: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體現到未來發展的思路中,以推進新型城鎮化為戰略重點,著力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在協調發展中拓展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努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這對于我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新型城鎮化,具有重大的意義。
7月20日下午,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知識產權強省試點省建設等工作。
7月12日上午,省委中心組集體學習研討(擴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省委黨校舉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陳潤兒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握好“供給側”和“結構性改革”兩個關鍵點。
自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這一改革引起社會各界持續關注,特別是成為經濟理論和實際工作者研討的熱門課題。在討論中,有人認為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這一觀點顯然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