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7日06:55 來源:京華時報
據新華社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5日至6日在江蘇省鎮江市調研并主持召開部分省(區)紀委書記座談會,就貫徹落實六中全會精神,謀劃好明年工作和制定《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征求意見。他強調,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紀委要以身作則,把監督執紀的權力關進制度籠子。
王岐山指出,相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漫漫征程,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是萬里長征的新起點。要把學習領會、貫徹落實六中全會精神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結合起來,把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結合所在地區和部門的問題,在堅持和深化中不斷增強“四個意識”。一個時期以來,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歸其根本在于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要把制度蘊含的力量充分釋放出來,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凈化黨內政治生態。
王岐山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習近平總書記把黨章賦予紀委的職責,凝練為監督執紀問責,要求堅決防止“燈下黑”。中央紀委認真落實黨中央要求,創新組織制度,強化自我監督,以堅決的態度清理門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機關共處理38人,其中立案查處17人、組織調整21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共處分7200余人、談話函詢4500余人次、組織處理2100余人。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對紀委的監督首先在于各級黨委。紀委要把自我約束同接受黨內監督、民主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結合起來,把制度的籬笆扎緊,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隊伍,回答好誰來監督紀委的問題,不辜負黨的信任和人民群眾期盼。
王岐山指出,沒有制約的權力是危險的,制度應起到制衡的作用。制定監督執紀規則要堅持問題導向,查找各環節的風險點,明確請示報告、線索處置、審查審理、涉案款物管理工作規程,建立審查過程全程錄音錄像、打聽案情和說情干預登記備案等制度。對執紀違紀、失職失責的嚴肅查處,對不愿為、不敢為、不會為的要調整崗位,嚴重的就要問責。制定規則的過程,就是統一思想認識和加強培訓教育的過程。規則要向全社會公布,昭示執紀者有更為嚴格的紀律要求,表明監督者必須接受監督。
調研期間,王岐山專程到江蘇恒順集團有限公司考察黨建工作,到江濱新村第一社區與黨員群眾親切交流。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砥礪奮進,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王岐山強調,我們黨之所以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根本在于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相融合、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對這個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已經至少有三位重量級人物就此回答記者的提問或主動發聲。
這距離上次媒體報道有“講話”的時間已有47天,在這些天里,中紀委拿下安徽省副省長楊振超、江蘇省委常委、副省長李云峰“兩虎”。
這距離上次媒體報道有“講話”的時間已有47天。
今日,中紀委再次拿下一“虎”:江蘇省委常委、副省長李云峰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僅今年4月間,就有四川省原副省長李成云,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越,遼寧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蘇宏章和山東省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魯豫4位省部級官員接受調查。
中紀委再次拿下一“虎”:江蘇省委常委、副省長李云峰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全國給予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8萬人。
昨天,新華社全文播發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十八屆中紀委六次全會上的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河南省紀委書記尹晉華認為“紀挺法前”有“六部曲”:“咬耳朵”防范在先;扯袖子抓早抓小,及時約談,隨來隨辦、不壓不推;敲警鐘,組織處理;嚴執紀,及時立案審查;快移送,快進快出、快查快結,及時審理、盡早移交;重問責,實行“一案雙查”。
對黨員干部來說,紀嚴于法的“護身符”一旦離開身,紀律的堤防一旦決口,就會財迷心竅、官迷心竅、鬼迷心竅,就必然受到紀律的精準處理,也必然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懲罰,就會身敗名裂、斷送前程、禍及家人。
8日王岐山赴陜西調研,他強調,堅持黨紀嚴于國法,實現紀法分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8日至10日在陜西調研,并主持召開部分省區黨委書記、紀委書記座談會。他強調,修訂廉政準則和黨紀處分條例,要堅持黨紀嚴于國法,實現紀法分開,體現黨的先鋒隊性質,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的制度創新。
“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是新時期我們黨的重要命題,王岐山同志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把條例中與法律重復的內容去除,解決“紀”、“法”不分的問題;同時把嚴肅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突出出來、具體化,使黨紀特色更加鮮明。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讓權利在陽光下運行,通過創新黨員干部管理制度,保證我們黨的先進性。
喚醒黨章黨紀黨規意識,使其成為黨員干部的行動指南,剛柔并濟、軟硬兼施將違規違紀之心、之行束在籠子里,使其不想、不能、不敢違規違紀,隨時保持不觸紅線、不踩底線的警醒。
習近平總書記在詞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中寫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可見,官員做到一己之清廉是遠遠不夠的,關鍵還要看有沒有一顆進取心,能不能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