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0日15:48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為何“銳減”5000多萬?——三問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精準摸排情況 )
全國到底有多少農村留守兒童?這些監護缺失的孩子分布在什么地區、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哪些?落實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責任,重點在哪、難點又在哪?
9日,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通報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情況。記者就這些焦點問題,采訪了民政部有關負責人及部分專家學者。
一問: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何“銳減”5000多萬?
此前有研究報告推算,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有6102萬人。而此次全國摸排的結果顯示,目前農村留守兒童是902萬人。為何會出現超過5000萬人的差額?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解釋說,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近年來,各地就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扶貧攻堅、戶籍制度改革、隨遷子女就地入學、返鄉創業等系列政策和工作的有效實施,為減少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是數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二是在農村留守兒童定義方面有所區別。此前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定義是“父母一方外出務工、不滿十八周歲”。這次,《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將農村留守兒童定義為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主要是依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等有關規定,這既符合法律精神,也更符合中國國情。
二問:為何突出強調家庭監護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在當前城鎮化的大背景下,進城務工人員的頻繁流動不僅影響了家庭的穩定,也弱化了很多父母的責任意識,導致很多農村留守兒童處于缺乏父母關愛甚至有效監護的狀態。”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表示。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說,在這次摸排過程中,我們發現家庭監護缺失問題比較突出,個別外出務工父母缺乏監護責任意識,任由年幼的未成年子女獨自生活,較少回家看望或保持親情溝通,甚至常年不與留守子女聯系,嚴重影響了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很難兜住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底線。
在佟麗華看來,家庭監護是保障兒童健康成長的最基礎制度,父母應依法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即使父母外出務工,也不能逃避這種法律責任。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說,對此,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提出,落實家庭監護責任。對摸底排查中發現的無人監護、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的農村留守兒童花名冊通報給同級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會同村(居)民委員會聯系外出務工的農村留守兒童父母,責令其立即返回或確定受委托監護人,要求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對農村留守兒童父母暫時無法返家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要督促和指導其選擇具備較強監護能力和監護意愿的親屬、朋友擔任受委托監護人,落實委托監護責任。
三問:如何防止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出現監護真空?
近年來發生的多起農村留守兒童意外身亡事故,引起各界的思考:為何這些事發地已經有了農村留守兒童監護措施,卻依然頻頻發生悲劇?
對此,專家認為,從出臺措施到建立關愛保護體系,只是構建農村留守兒童保護網絡的第一步,更關鍵的是要讓這些舉措和網絡真正發揮效用,不能“有規定、無落實”,更不能出現監護的真空。
為了構建農村留守兒童保護的長效機制,安徽省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同時,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目錄,支持社會組織等開展關愛服務活動。
陜西省分別對輟學、未登記戶籍、處于困境和無人監護、父或母無監護能力的四類農村留守兒童,針對性地實施全方位摸排、信息核對、納入保障、進一步明確監護權等措施,提升幫扶的有效性。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程福財建議,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未來要著力在兩個層面加強:一是體系化,目前已有的各類保護、幫扶、救助等舉措,散落于民政、教育、公安等多個領域,需要進一步統籌,形成更豐富的關愛服務體系;二是專業化,農村留守兒童的幫扶、干預,都是專業化程度非常高的工作,應該有專業的人員、用專業的方式開展。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專業化、體系化工作,非一日之功,需要各部門真真正正做實事,研究細致的問題和工作,最終構筑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的專業化網絡。”程福財說。
記者11月1日了解到,省民政廳等八部門近日聯合開展專項督查,督促各地深入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確保到今年年底將全省80余萬農村留守兒童納入有效監護范圍。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等專家認為,十九大報告對城鄉新增勞動力教育問題的關注,體現黨中央進一步推進教育公平的決心。
據北京時間8月25日報道,8月14日,湖北十堰竹溪縣11歲的女孩曉紅(化名),因一個月內被鄰居性侵4次,羞憤之下喝農藥自殺。” 竹溪縣中醫院出具的診斷書顯示,體檢發現曉紅外陰血染,處女膜可見陳舊性裂傷,初步診斷為性侵害。
棄嬰為8個月早產兒,具體案情需等待有關部門公布;母親為12歲留守女童。
近日,宜賓南溪發生一件讓人憤怒的事,在南溪長江大橋往江南方向的石板路上,發現一剛出生的渾身還帶著血的女嬰。
近日,宜賓南溪發生一件讓人憤怒的事,在南溪長江大橋往江南方向的石板路上,發現一剛出生的渾身還帶著血的女嬰。經警方調查,被遺棄嬰兒的媽媽確認還是一個12歲的孩子,留守兒童,父母均在外務工,家里只有爺爺奶奶照顧她。
記者近日在四川、浙江、江西等多地調研了解到,當地采取各種措施幫扶中老年返鄉農民工融入當地社會。
當地一位村民說,阿生在鎮上是很多人都不喜歡的智障男子,他死了之后,鎮上甚至有人說“死了就沒人偷東西了”。
看點:“如果你要找一名叫嘎松扎西的校長,得先飛到位于青藏高原的玉樹,再坐車顛7個小時山路,去到海拔4600多米的曲麻萊縣麻秀村。作為一所鄉村學校,桃花江小學屬于教育部頒發的“全國體育特色校”、“ 足球特色校”,這些都離不開學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
7月11日,校長汪艦和孩子們在一起。位于新蔡縣磚店鎮的凱旋雙語留守兒童學校再次熱鬧起來,30名留守娃將在校長汪艦的帶領下,奔赴千里之外的北京,與打工的父母團聚。”汪艦說,只要能力允許,他會把送留守娃探親這件事情堅持做下去。
今年暑期期間,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學與海陵區城西街道任景社區共同舉辦“暑期公益班”,學校19位老師放棄休息,義務幫助孩子們進行語數外功課輔導以及書法、唱歌、戲曲等興趣學習,給孩子們帶來一個五彩斑斕的暑假。
常家祖孫三代租住在位于深圳南頭古城城中村,爺爺(右二)和奶奶掙錢養家,6歲的常炎彬和4歲的常子晨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奶奶張國珍說,丈夫和兒子在老家交有社保,自己不僅在老家交了社保,而且從2015年開始由所在公司在深圳也繳納了社保。
6月12日,全省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示范活動在淮陽縣留守兒童關愛學校舉行。活動現場,淮陽縣部分留守兒童監護人和受委托監護人代表簽訂了《農村留守兒童委托監護責任確認書》。
淇縣有許許多多的留守兒童都在社會的關愛下,沐浴著黨和政府溫暖的陽光,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5月31日,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美艷如愿見到了媽媽。但在短暫相聚后,媽媽離開時,美艷追著摩托車足足跑了1公里,直到累癱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