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0日07:45 來源:新華網(wǎng)
【學習進行時】11月9日,習近平與神州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進行天地通話。在2013年6月,習近平曾與神舟十號的三位航天員進行過天地通話。習近平高度重視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對航天員在太空的工作、生活十分關心。新華網(wǎng)《學習進行時》原創(chuàng)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情滿太空——習近平與航天員的兩次通話》,與您共同領會習近平對發(fā)展中國航天事業(yè)的關懷和信心。
2016,第二次天地通話
“海鵬同志、陳冬同志,你們辛苦了。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代表全國各族人民,向你們表示誠摯的問候!”總書記親切的聲音穿越茫茫太空,在天空二號空間站內(nèi)響起。
這是來自祖國的問候,來自地球的問候。
2016年11月9日16時25分,習近平與工作在天空二號空間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連線通話。
如同親朋之間的拉家常,習近平非常關心兩位航天員的身體、生活狀況以及工作進展。
當聽到景海鵬說“身體很好,各項工作進展得也很順利”,陳冬說“已經(jīng)適應了太空的失重環(huán)境,飲食起居都很正常,工作也在按計劃進行”,習近平表示“非常的高興”。
習近平贊揚兩位航天員“團結(jié)協(xié)作、迎難克艱”,他說,“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密切配合、精心操作,圓滿完成后續(xù)任務”。
能在太空中執(zhí)行任務,是無尚光榮的,但其中也潛藏著很多已知未知的風險。因此,如2013年的第一次天地通話一樣,習近平此次通話,最后強調(diào)的還是盼望航天員們“勝利歸來”。
2013年6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宮一號內(nèi)執(zhí)行任務的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通話。新華社發(fā)(截屏照片)
2013,第一次天地通話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飛船成功發(fā)射升空,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將在“懸浮”太空的天空一號中度過十幾天的生活。
三位航天員執(zhí)行任務期間,正趕上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習近平為此專門指示有關方面,一定要讓航天員在太空吃上粽子,過一個有特殊意義的端午節(jié)。
發(fā)射當天,習近平親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為即將出征的航天員壯行。習近平指出,你們執(zhí)行我國第五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展現(xiàn)了中國人“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他對三位航天員圓滿完成任務充滿信心,他說:“預祝你們成功,期待你們凱旋。”
時隔十三天后,一直惦記著三位航天員的習近平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他們親切通話。
從身體狀況到工作進展,從個人到家國再到航天夢,習近平噓寒問暖。親切真摯的話語,為三位航天員送去了最暖心的關懷。
當聽到聶海勝說三人的身體狀況都非常好時,習近平欣慰地說“很好”。細心的總書記還特意詢問第一次進入太空的張曉光、王亞平對太空的失重環(huán)境是否適應。
習近平高度肯定航天員“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質(zhì)”,他說:“這種寶貴的意志品質(zhì)對全國人民都是啟示和鼓舞。”
“我在北京等候你們!”總書記對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說。短短幾分鐘的通話,溫暖滿滿、信心滿滿。
兩次天地通話,變換的是時空,不變的是總書記對航天事業(yè)的重視,不變的是總書記對航天員的關切。
2014年1月6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這是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航天夢是強國夢
“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航天事業(yè),習近平始終高度重視。
十八大以來,我國航天事業(yè)邁出的每一步,都凝聚著他的關懷和期待。
神舟十號載人飛行,習近平高度評價,指出其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完美收官”,“是我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進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歷史性成就”。他說:“載人航天事業(yè)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堅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
嫦娥三號探月工程圓滿成功,習近平贊其“為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類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國高度”,“把中華民族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刻在了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光輝史冊上。”
在習近平關心下,“中國航天日”正式設立,為的是“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fā)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于創(chuàng)新的熱情,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
中國航空發(fā)動機集團公司組建,習近平殷殷寄語,“為把我國建設成為航空強國而不懈奮斗”。
從2003年楊利偉首次飛向太空,再到天空二號空間站,十三年間,中國的航天夢不斷延伸。
正如習近平所說,“隨著中國航天事業(yè)快速發(fā)展,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
新華網(wǎng)記者 趙銀平
2013年,習近平在湖南調(diào)研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2015年,他在貴州考察時,進一步就扶貧開發(fā)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基本要求;2017年10月,他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再次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近五年的扶貧成果,感受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的堅定步伐,展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的美好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的思想,十分豐富、十分深邃、十分精辟,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提出的關于運用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思想。
黨的十九大閉幕后第2天,習近平主持第一次軍委常務會議,就強調(diào)軍委班子要推動全軍各項工作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看到一年多來軍委聯(lián)指中心取得許多新進步,習近平十分高興,勉勵大家再接再厲,不斷提高聯(lián)合作戰(zhàn)指揮能力。
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受中共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委托,謹表示衷心的感謝。
應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陳大光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11月10日至11日赴越南峴港出席亞太經(jīng)合組織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實現(xiàn)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只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jié)一心、苦干實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diào):“清談誤國、實干興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新氣象·新作為——習近平金句點亮新時代
從東海之濱到西部戈壁,從白山黑水到南國密林,從護航一線到維和戰(zhàn)場……連日來,全軍和武警部隊以強烈的責任擔當,采取有力舉措,不斷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官兵們表示,全軍和武警部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堅持標準更高、抓得更實、走在前列、做得更好。
題: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七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就要聚焦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切實在認清使命、強化擔當上取得實效。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深刻闡明了這一指導思想的精神實質(zhì)和豐富內(nèi)涵,并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新境界。
2017-10-31 18:23:00習近平同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 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 31日上午,習近平和李克強、栗戰(zhàn)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從...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深刻闡明了這一指導思想的精神實質(zhì)和豐富內(nèi)涵,并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新境界。
——記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赴浙江嘉興瞻仰南湖紅船 10月31日,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一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趕赴這里,沿著早期共產(chǎn)黨人的足跡,探尋我們黨的精神密碼。
10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zhàn)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10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zhàn)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
網(wǎng)站簡介 | 版權(quán)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