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9日07:01 來源:綜合新華社
我國新一輪醫改已取得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但一些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制約醫改推進的步伐。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意見指出,從8個方面運用典型經驗,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
建立強有力的領導體制
●由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或一位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充分發揮醫改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切實落實政府對醫改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
公立醫院藥品采購逐步實行“兩票制”
●價格調整要重點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診療、手術、護理、康復和中醫等醫療項目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等價格。
●公立醫院藥品采購逐步實行“兩票制”。各地要因地制宜,逐步推行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兩票制”(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開一次發票),鼓勵其他醫療機構推行“兩票制”,減少藥品流通領域中間環節,降低藥品虛高價格。
●嚴格控制公立醫院規模過快增長。
發揮醫保基礎性作用
●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覆蓋范圍、籌資政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等“六統一”。
●在確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監管的前提下,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基本醫保經辦服務,承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引入競爭機制,提高醫保經辦管理服務效率和質量。鼓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公立醫院要增加中層干部任免等自主權
●落實公立醫院運營管理自主權。轉變政府職能,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從直接管理公立醫院轉變為行業管理,強化政策法規、行業規劃、標準規范的制定和監督指導職責。完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落實內部人事管理、機構設置、收入分配、副職推薦、中層干部任免、年度預算執行等自主權。
●實施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突出功能定位、職責履行、社會滿意度、費用控制、運行績效、財務管理等指標。定期組織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以及院長年度和任期目標責任考核。考核結果與醫院財政補助、醫保支付、績效工資總量以及院長薪酬、任免、獎懲等掛鉤,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調動積極性,給醫務人員漲薪
●推進薪酬制度改革。對工作時間之外勞動較多、高層次醫療人才集聚、公益目標任務繁重、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公立醫療機構,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予以傾斜。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長期激勵,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機制,薪酬在保持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實現適度增長。公立醫療機構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根據考核結果自主分配績效工資。薪酬總量核定和個人績效工資分配不與醫療機構的藥品、耗材、大型醫學檢查等業務收入掛鉤,薪酬分配體現崗位的技術含量、風險、貢獻等,嚴禁給醫務人員設定創收指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按照財務制度規定在核定的收支結余中提取職工福利基金和獎勵基金。
資源不均,家庭醫生和分級診療是關鍵
●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組建以家庭醫生為核心、專科醫師提供技術支持的簽約服務團隊。可引導居民或家庭在與家庭醫生團隊簽約的同時,自愿選擇一所二級醫院、一所三級醫院,建立“1+1+1”的組合簽約服務模式,簽約居民可在簽約組合內任意選擇一家醫療機構就診,若到組合外就診須由家庭醫生轉診,引導居民改變就醫習慣,形成合理就醫秩序。
●健全分級診療配套政策。合理劃分和落實各級醫療機構診療職責,明確轉診程序和標準,實行首診負責制和轉診審批責任制。發揮醫保政策調節作用,將醫療機構落實診療職責和轉診情況與績效考核和醫保基金撥付掛鉤。對于按規定轉診的患者,在醫保報銷政策上給予傾斜。
“互聯網+健康醫療”,改善百姓就醫體驗
●改善就醫環境,統籌安排預約、檢查、診療、轉診、支付結算等環節,推進互聯網預約分診、移動支付、診間結算、結果查詢等應用。健全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機制。優先開通834個貧困縣的遠程醫療系統。
推進民辦醫院與公立醫院在職稱評定等方面同等待遇
●推進非公立醫療機構與公立醫療機構在市場準入、社會保險定點、重點專科建設、職稱評定、學術交流、等級評審、技術準入等方面同等待遇。支持社會辦醫連鎖經營、樹立品牌、集團發展,提供高端服務以及康復、老年護理等緊缺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按有關規定建立獨立的醫學檢驗、醫學影像診斷、消毒供應和血液凈化機構。
綜合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
7月20日至8月21日,在法魯卡巴德縣一家公立醫院內,有30名嬰兒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死亡,另有19名嬰兒在生產過程中死亡。
醫院制作展板,解釋相關政策。該院還在醫院門診樓電子屏滾動播出“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并利用宣傳展板,詳細解讀政策的相關內容。該院財務科相關負責人舉了幾個例子: 64排CT,目前做一次是390元,明天起變成351元;
明天零點,省會所有公立醫院藥價全部零加成。
醫院制作展板,解釋相關政策。該院還在醫院門診樓電子屏滾動播出“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并利用宣傳展板,詳細解讀政策的相關內容。該院財務科相關負責人舉了幾個例子: 64排CT,目前做一次是390元,明天起變成351元;
核心提示|8月31日零點起,省會所有公立醫院的藥品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同時,手術費、護理費等也開始執行新的價格。8月26日下午,省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等有關部門聯合召開省會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動員會。
備受關注的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將于本月底拉開序幕。必須破除“以藥補醫”,徹底摒棄醫院對藥品加成收入的依賴,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和運行機制,促進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促進科學診療、合理用藥。
8月2日,鄭州市衛生計生委召開新聞通氣會,向媒體通報,鄭州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正式出臺。
深化醫改是世界性難題,而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又是其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老百姓看病就醫一直是李克強總理深切牽掛的事。● 公立醫院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進行自主分配,體現崗位差異,兼顧學科平衡,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全面落實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投入政策,細化落實對中醫醫院(含民族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逐步償還和化解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長期債務。
《意見》提出,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含中醫藥管理部門)負責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醫院領導職務。逐步取消公立醫院的行政級別,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含中醫藥管理部門)負責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醫院領導職務。控制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規模,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10%。
昨天,鄭州市政府官方網站發布“關于印發鄭州市區域衛生規劃(2016—2020)的通知”。“鄭州今后將按100萬~200萬人口設置1~2所市辦綜合醫院(含中醫類醫院)的原則,保持現有市級綜合性醫院數量不再新增。
全面取消藥品加成,醫院將以批發價賣藥,可以更多地體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也能逐步改變醫療機構靠藥品加成來獲得經濟收入的行為。
長期以來,公立醫院的藥品都有15%的加成,抑制藥占比,也一直是衛生行政部門考核醫院的重要指標。在今年3月份的2017年鄭州市衛生計生工作會上,更對深化醫改,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已經作出明確要求。
長期以來,公立醫院的藥品都有15%的加成,抑制藥占比,也一直是衛生行政部門考核醫院的重要指標。在今年3月份的2017年鄭州市衛生計生工作會上,更對深化醫改,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已經作出明確要求。
通知指出,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是醫改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是醫療衛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破除“以藥補醫”促進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