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2日11:06 來源:當代生活報
賓毅的生活照 (圖片由賓毅單位提供)
敬業的他積勞成疾驟然離世,家屬完成了他的遺愿
他捐獻的器官救助了3名患者
核心提示
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在柳州市鐵路檢察院就有這樣一個人,他做了一輩子的好事,默默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今年3月1日,他因突發腦溢血驟然離世,他的家人根據他生前的遺愿,向紅十字會捐獻雙腎、肝臟和眼角膜,救助了3名病患——他是廣西柳州鐵路運輸檢察院法警賓毅。
積勞成疾
他突發腦溢血離世
今年2月18日,對于很多人來說是普通的一天,可就在這一天的凌晨,一向身體健康的賓毅突發腦溢血陷入昏迷。經過醫院全力搶救,他還是于3月1日上午不幸離開了人世。
“他不抽煙不喝酒,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打氣排球。”10月9日,賓毅的同事何波回憶 ,一向生活規律的賓毅驟然離世與他積勞成疾不無關系。何波說,作為法警,賓毅主要工作是看管和押解犯人。“這份工作的精神壓力很大,最怕出現安全事故,而賓毅從業多年來,從來沒有出現過差錯。”何波說,賓毅經常主動加班,而且加班的時間還是最容易疲勞的凌晨3時-5時。據不完全統計,僅2015年他在執行看管任務的值班表上,加班的天數就達到96天。
“他的離開是有征兆的。”何波回憶,在賓毅出事之前經常會頭疼,有一次賓毅開車到賀州出差時突然頭疼,并且嘔吐。“還有一次,他告訴我,他起床穿鞋的時候,腳都不聽使喚。”
捐獻器官
是他和家人共同的約定
賓毅離世后,他的家人向紅十字會提出捐獻其可用的器官。“父親經常說捐獻器官是好事。”賓毅的女兒賓潔瑩說,早在多年前,她的爺爺就和湖南一家醫院達成了捐獻遺體的協議,當時賓毅就特別贊成,并說以后自己走了也要這樣。
“湖南是生養我的地方,我這一生都獻給了廣西,我一定要報答我的家鄉。”賓毅的父親賓香悟今年已經84歲,談起離世的兒子,他幾度哽咽,“‘為國為民多奉獻,永留清白受人尊’,這是我對自己兒女們的期待,賓毅做到了。”
“賓毅很樂于助人,捐獻器官是他的遺愿。”賓毅的愛人楊斌含著眼淚說。作為妻子,她很理解也支持丈夫的遺愿,雖然賓毅離開已經半年多了,但直到現在她都覺得他還活著,因為他捐獻的器官幫助了有需要的人,他們替自己的丈夫“活著”。
賓毅在日常生活中就很樂于助人,他的同事蔣昕回憶,2001年,賓毅開車赴廣東辦案,在路上救助過兩位傷患,還驅車幫助一位落下行李的婦女追趕班車。賓毅的鄰居朱懿萍也回憶了賓毅帶給她的感動,“2013年12月的一個晚上,已經12點鐘了,下著雨。我媽突發疾病,老公又不在家,我一個人處理不了就打電話給小賓。接到電話后,他馬上幫忙把我媽背下樓,送往醫院救治。”朱懿萍向賓毅道謝,他卻表示大家都是一個小區的,都是鄰居,這是應該的。
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2015年9月,賓毅到南寧出差時,在南寧市衡陽路橋東附近看到兩名大學生受了傷,他立即駕車將他們送往醫院救治……
精神延續
他的事跡感染了很多人
“我是在媒體上看到賓毅一家的事跡,很感動。”譚碧雪家住柳江縣拉堡鎮基隆村潭家屯,母親名叫何可芬。今年3月3日,何可芬在柳州市工人醫院確定腦死亡,譚碧雪得知病情后,忍著悲痛與父親商量,捐獻了母親的雙腎、肝臟以及眼角膜。譚碧雪說,她就是在知道賓毅的事跡以后決定捐獻媽媽器官的。“他的事跡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把愛傳遞下去。”
而接受賓毅器官移植的患者和親屬也表示,在生命走到盡頭時,他們也要捐獻自己的器官,回報社會。
他們的幸運都來自一位16歲少年的不幸。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這位彝族男孩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
得知可以捐獻器官,楊先松的家人在悲痛之余,一致同意捐出他的器官。
得知可以捐獻器官,楊先松的家人在悲痛之余,一致同意捐出他的器官。
據介紹,截至9月30日,今年全省共實施人體器官移植手術746例,比去年全年多153例,其中公民逝世后捐獻器官手術達639例(2015年407例)。我省2015年登記維持性血液凈化的尿毒癥患者20000多人,2015年開展的腎臟移植例數僅有465例,胰腎及肝腎聯合手術各兩例,肝臟移植手術也僅有124例。
近日,一位年輕媽媽在浙江一醫院誕下雙胞胎,卻因妊娠急性脂肪肝昏迷,搶救50多天后腦死亡。“捐出器官可以讓生命延續,就像我女兒依然活在人世”,年輕媽媽的父親說。(央視記者梁燁 劉浪)
裴富才老人的兒子裴天文,在深圳市打工時突發腦溢血,不幸身亡。”昨日,廣州總醫院器官獲取組織辦公室主任李鵬告訴記者……
裴富才老人的兒子裴天文,在深圳市打工時突發腦溢血,不幸身亡。”昨日,廣州總醫院器官獲取組織辦公室主任李鵬告訴記者……
捐獻的人體器官,已經成功移植在3名患者體內。
小奧的父母替兒子做決定捐獻器官的,而這同樣也是他本人的意愿。
省紅十字會協調員問他的家人,小奧生前是否表達過器官捐獻的意愿。小奧的肺通過網絡配對,被送往無錫市人民醫院,在那里移植給了另一位患者。”小奧的爸爸笑了,媽媽笑了,哥哥也笑了,這大概是平時就愛逗樂全家人的小奧,留給他們最后一個梗了。
曾因“一碗愛心面”感動綠城的面館老板李剛撒手人寰,離開了曾給予他溫暖、讓他無比眷戀的城市。據國家衛計委統計,中國每年約有30萬人需器官移植,但僅約1萬人能獲得移植器官,其原因是捐獻器官源匱乏。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介紹,截至今年8月14日,全國共完成公民身后自愿捐獻器官2107例,獲取捐獻器官5787個,通過移植手術,挽救了5000多位患者的生命。
救不活自己,去救他人。
24日,四川省衛生廳黨組書記、廳長沈驥在《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上簽署了自己的名字,成為一名愿意在逝世后捐獻人體器官的志愿者。“他是四川第一個簽志愿書的在職廳級干部”,四川省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資料庫管理中心主任陳力強說,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志愿者是沈驥多年的心愿。
我省9月1日起已開始啟動捐獻器官由計算機系統自動分配,主要以三個原則為基礎:第一是病情原則,會做專業的器官評分;第二是就近原則;第三是年齡原則,孩子要優先于老人。據悉,從2010年開展捐獻試點以來,河南共有91例成功完成器官捐獻,挽救了295名重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