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15:30 來源:華聲在線
10月30日,長沙市中心醫院,醫生展示周師傅泡水喝所用的“藥材”。
很多人在國外旅游時,會帶一些保健品給家里的老人。實際上,因為藥材成分不明、服用劑量不清,這些保健品可能并不適合國內的老人食用。近日,一名73歲的老人因用馬來西亞“保健品”泡水喝導致身體器官受損。
華聲在線長沙報道(瀟湘晨報記者 吳雯芳 通訊員 高琳)10月30日,長沙市中心醫院,73歲的周師傅(化名)躺在ICU里,昏迷不醒。“放倒”他的,是朋友從馬來西亞帶來的“不明身份”的“藥材”,一部分是某類植物的葉子,另一部分像樹皮。截至目前,沒人清楚這些“藥材”的真實身份。
周師傅用這些藥品泡水喝已經有一周多了,他變得食欲不振,嘔吐出黑褐色物體。醫生抽血檢查后發現,他的全身器官都受到損傷。目前,周師傅暫未脫離生命危險。
不明物品泡水喝,肝酶超標200倍
周師傅是長沙人,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不過他并未和子女一起住。因為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周師傅的藥品有一大包,用來降糖降脂。
上周,有朋友從馬來西亞旅游回國,給他帶來了一些當地著名的“保健品”,聲稱可以“治療糖尿病”。周師傅就開始泡水喝,一天泡一點。
這之后,他開始時不時惡心想吐,也吃不下飯。不過因為沒有腹痛等其他嚴重癥狀,他并未及時就醫。
10月28日晚,因為嗜睡、嘔吐加重、全身乏力,女兒將周師傅送到長沙市中心醫院急診科。
“送過來時,人都快脫水了”。長沙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丁寧介紹,抽血檢查顯示,周師傅的肝酶極高,比正常水平高200倍,這意味著急性肝衰竭;此外還有急性腎功能損傷、凝血功能障礙,考慮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看到檢查單,丁寧還有些不敢相信,肝酶超過200倍,這是他從醫以來第一次看到。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要么是中毒,要么是本身有基礎疾病。
丁寧詢問周師傅家屬后,得知周師傅用某類“藥材”泡水喝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樣的話,就可以考慮是藥物中毒所致全身器官功能損害了。”丁寧介紹。
“周師傅的子女說他們自己也不知道那些藥材具體是什么。”丁寧說。隨后,周師傅被轉入ICU病房接受血液凈化治療。
泡水“藥材”一個是樹葉一個像樹皮
“情況不是很好。”30日下午5點,長沙市中心醫院重癥監護科副主任醫師周虎介紹。
目前,周師傅已進行血液凈化治療,仍處于昏迷狀態。“昨天還在醫院吐出了黑褐色物體。”該院重癥監護科主治醫生石磊介紹。
周師傅到底吃了什么東西?30日下午4點,周師傅的兒女把父親常吃的藥全部拿了過來,一大包,里面大多是降糖降脂的藥。
而最近拿來泡水喝的“藥”,是親戚從馬來西亞買來的藥材。記者發現,這些“藥材”是一些樹葉和類似樹皮的物品,看上去似乎很常見。樹葉與桑葉類似,仍是新鮮的綠色,類似樹皮的物品呈鮮黃色。記者拿來一聞,發現它們沒有什么味道。
“我們也無法確認這是什么藥材。”周虎介紹,他們將藥材拿給中藥房看,中藥房藥劑師也無法辨識。
“上級醫療部門專家將會再次對其進行會診,看能不能明確這是什么物品。”周虎說。
提醒
草烏、川烏泡酒可能烏頭堿中毒
自己用藥材泡水喝導致嚴重病情的,長沙市中心醫院曾收治過。該院重癥監護科副主任醫師周虎介紹,最常見的是便是烏頭堿中毒。
烏頭堿是存在于川烏、草烏、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分,民間常用草烏、川烏等植物來泡制藥酒。烏頭堿中毒主要是作用于心臟,容易導致心率失常。“有個病人喝藥酒后心跳停了,被搶救過來了。”周醫生說。
而在急診科,也收治過不少這樣的病人。“有個患者,吃了山上采的野蘑菇,也是類似周師傅這樣的癥狀,24小時不到就去世了。”該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丁寧介紹。
急診科也收治過不少吃保健品造成腸胃反應的患者,不過都沒有周師傅這么嚴重。丁醫生說:“有些保健品吃后肝酶會高一些,但超過200倍上限我是第一次見到。”
謹慎食用成分不明保健品
醫生提醒,要謹慎食用不明成分的藥材、保健品等,尤其是國外的保健品,全是英文或泰文等,成分不明。
部分中藥很多時候沒有說明書,只能遵醫囑。有些老人有時會自行購買藥材泡水喝,或是從親戚那邊了解到藥材的功效,但對具體服用劑量并不清楚,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導致一些不良后果。
人體服用的所有藥品都需要通過肝臟代謝。老年人本身慢性病較多,肝腎功能相對差一些,服用不當容易引發各類問題。
此外,醫生提醒,互聯網上有很多賣保健品的,子女給父母買保健品,一定要去正規機構購買,買來后最好咨詢醫生,看看里面有什么成分以及按什么樣的劑量服用。
近日,據廣東省廣州市警方通報,警方打掉一個電信網絡詐騙團伙,在廣州多個網絡詐騙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111名,涉案金額達1000多萬元,被騙事主過萬人。
保健品行業成為“廣告行業”,跟它自身的特點緊密相關,只有在相關功能描述里,用更科學的方法、更標準的度量代替語義含糊的描述,才能引導保健品行業找準廣告營銷的重點,繼而引導行業把注意力放在產品本身上。
3月16日,蘭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對城關區張掖路東麗大廈A座1401室、西固區莊浪路曉宇火鍋城地下室等6個以推介保健藥品為名進行非法集資的窩點進行了查封。經半個多月的調查,警方基本掌握了該公司組織架構、運作方式、經營窩點,明確了該公司是以推介保健藥品為名進行非法集資。
“親愛的老伴和孩子們,你們要保重身體,照顧好小孩子們……”看著父親留下的遺書,家住市南區的陳女士不禁潸然淚下。更令一家人揪心的是,老人在家里留下了一封遺書,一家人頓時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于是趕緊報了警。
在調解后的第二天,消費維權協調員和王老先生再次來到位于聯盛大廈的今易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見到了負責人盧志勇。可沒想到,盧志勇卻不愿協商解決問題。那么,王老先生遇到這種情況,到底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老年人適當的吃一些養生保健品對于身體健康是有幫助的,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卻把保健品當飯吃,這樣的話不僅不會對身體有好處,反而還會帶來負擔。以上就是關于老年人正確看到養生保健品的幾個方面的介紹,希望大家能夠正確認識到保健品的真正功用。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能治療疾病。近兩年,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整頓保健品市場,不斷曝光違法行為,但市場中魚龍混雜的現象仍十分嚴重。
家住福田區梅林的易奶奶今年80歲,她的老伴古大爺也已是90歲高齡了,除了一些小毛病,平日里二老身體還算硬朗,本以為能幸福安穩地度過晚年,誰知從2012年開始,二老開始被人忽悠購買各類保健品,并逐漸沉迷其中。4年間,他們將這些年辛苦積攢的60余萬元退休金花費殆盡,換來的是一屋子”沒什么作用”的保健品。
正在跟老人介紹產品的中年男子自稱姓康,是這里的負責人,也承認向詹女士的大伯銷售過“福達平”。工商人員陳忠心現場查詢后獲知,苗女士所說的公司名稱為“鄭州奧索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登記地址在“金水區紫荊山路8號2單元”一高層房間內。
每克售價高達千元的“極草”,日前被國家相關部門從保健品中“除名”。騙人的 與“極草”相似,近年來保健品“忽悠”式營銷不斷升級,特別是炒作高科技概念,部分消費者對此偏聽偏信。
每克售價高達千元的“極草”,日前被國家相關部門從保健品中“除名”。
老年人口呈逐步上升的趨勢,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子女一般都是在外打拼,留下老人獨自在家。
聽信電話推銷,漢中81歲退休教師王大媽迷上了保健品。近半年來,花16萬元買回一堆保健品。
21歲的廣西女孩小麗為了美麗,平時常吃一些具有美顏、瘦身等功效的產品,還經常多個保健產品一起吃,2年多從未間斷。后患上嚴重胃潰瘍。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騙子將目光鎖定到老年人身上,其中用保健品忽悠老年人成為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