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8日10:22 來源: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元貞 郭芳】“印度允許達賴喇嘛訪問阿魯納恰爾邦(即中國藏南地區)”,27日,印度政府發表聲明證實這一消息。不止一家印度媒體在報道時都表示,這個決定將激怒中國。
“今日印度”網站27日稱,莫迪政府的聲明說,“達賴喇嘛到訪印度任何地方都沒有障礙,因此明年3月的阿邦之行不存在問題”。27日晚,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斯瓦魯普在表態中再次強調,達賴是“印度的客人”,“達賴喇嘛有去印度任何地方的自由,這次訪問沒有任何不同尋常”。
據印度媒體報道,按照“阿魯納恰爾邦”首席部長坎杜的安排,達賴預計將在2017年3月的第二個星期成行。屆時,他可能在達旺地區舉行的宗教聚會中發表講話,并訪問藏南其他地區。《印度快報》27日稱,目前印中關系正面臨中國反對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和兩國反恐立場分歧的問題,印度政府的這一決定不僅會令中國不快,而且可能引發印中兩國在邊界地區的新一輪對抗。“在過去,每當印中在國際舞臺上產生分歧,邊界地區中國一側的軍事化都會加劇。”
10月21日,美國駐印度大使維馬爾宣布訪問中印邊界的達旺地區。這是美國大使首次訪問達旺地區。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4日稱,中方對美國高級外交官到中印邊界爭議地區活動表示堅決反對。然而,印度外交部隨即反駁中方指責,稱美國大使訪問“阿邦”“并無不妥”。有媒體分析說,印度政府正借助外交手段強化對爭議地區的主權聲索。
2009年11月,達賴曾竄訪達旺地區,引起中國強烈反對。有分析人士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印度經濟形勢近期表現不佳,接下來印度幾個邦將舉行選舉,因此總理莫迪所屬的人民黨此時顯示對華強硬,以拉升支持率。此外,中印高層訪問11月將密集登場。在談判前預設前提,是印度的慣用伎倆。
原標題:美大學畢業禮邀達賴引中國留學生抗議,校方承諾“不涉政治” [環球時報記者 范凌志] 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以下簡稱UCSD)此前宣布,將邀請達賴出席今年6月的畢業典禮并發表演講,校方此舉引起該校中國留學生強烈不滿。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6日主持例行記者會,就達賴喇嘛轉世、中國僑民的商鋪在南非遭到哄搶等答記者問。答:中國政府頒布有《宗教事務條例》和《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目前活佛轉世事務一直按照宗教儀軌和國家法律法規正常進行。
達賴必須放棄他的分裂主張,停止破壞中國民族團結的活動。
習近平主席在致巴基斯坦總統侯賽因的慰問電中表示,驚悉貴國白沙瓦發生嚴重恐怖襲擊事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在致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的慰問電中,李克強總理表示,驚悉巴基斯坦發生重大恐怖襲擊事件,造成包括大量學生在內的人員傷亡。
據法新社9月4日報道,南非女發言人稱,南非拒絕達賴喇嘛參加諾貝爾峰會的簽證。
據外電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將于當地時間21日會見達賴喇嘛。
據外電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將于當地時間21日會見達賴喇嘛。
【環球時報】據美國《華盛頓觀察家報》25日報道,“西藏流亡政府”頭目洛桑孫根聲稱,美國總統特朗普與達賴喇嘛會晤是“合乎邏輯”的事情。“德國之聲”稱,一名美國政府官員本周已表示,目前談論特朗普和達賴喇嘛之間的會晤還為時過早。
2009年9月1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左)與達賴喇嘛在臺灣的一次非公開會議上握手 位于印度達蘭薩拉的西藏“流亡政府”1月18日表示,達賴喇嘛已致函臺灣的“總統”當選人蔡英文表示祝賀,賀函中還特意提及2009年達賴曾與蔡英文見面的往事。
記者 藍雅歌 郭芳】在意欲前往斯里蘭卡被拒之后,達賴喇嘛日前竄訪到日本。一名熟悉情況的中國民族專家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除印度之外,日本是達賴竄訪最多的亞洲國家。
“美國總統奧巴馬將與達賴喇嘛首次公開同臺露面,這可能將激怒中國”——美國《時代》周刊1月29日放出風稱,達賴將受邀參加2月5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全國祈禱早餐會,而奧巴馬也將參加,并發表支持宗教自由的講話。” 香港《南華早報》2月1日報道稱,奧巴馬與達賴此次全國祈禱早餐會上會面將會引起中國政府的憤怒反應。
兩人將以何種方式會面,引起外界強烈關注。
“美國總統奧巴馬將與達賴喇嘛首次公開同臺露面,這可能將激怒中國”——美國《時代》周刊1月29日放出風稱,達賴將受邀參加2月5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全國祈禱早餐會,而奧巴馬也將參加,并發表支持宗教自由的講話。” 香港《南華早報》2月1日報道稱,奧巴馬與達賴此次全國祈禱早餐會上會面將會引起中國政府的憤怒反應。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挪威國家廣播公司3日報道稱,“西藏流亡政府總理”洛桑桑杰對挪威政府拒絕會晤達賴喇嘛提出批評,說“這是基于‘金錢’而非‘靈魂’作出的錯誤決定”。” 自2010年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給異見人士劉曉波后,中挪關系迅速惡化,兩國高層往來已中斷3年多。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以下簡稱UCSD)之前宣布,將邀請達賴出席今年6月的畢業典禮并發表演講,引起該校中國留學生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