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10:22 來源:人民網
資料圖:中國脈沖星導航衛星效果圖
神舟飛船、天宮實驗室、月球探測、登陸火星……在談及中國雄心勃勃的航天計劃時,越來越多的網友習慣引用一句話“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環球時報》13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獲悉,中國下月將擇機發射世界首顆脈沖星導航試驗衛星,以搶占航天前沿技術戰略制高點。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脈沖星導航試驗衛星科學任務系統總設計師帥平介紹說,聽起來有些生僻的“脈沖星”,其實是死亡恒星的一種遺骸。它的密度極大,每立方厘米的脈沖星質量高達10億噸,同時它又在高速旋轉,每秒可自轉上千次。按照“陀螺原理”,極大的質量和極高的轉速,保證了脈沖星具備極其穩定的周期性,穩定度比當今世界最穩定的氫原子鐘還要高一萬倍,被譽為“自然界中最穩定的天文時鐘”。由于美國GPS、中國北斗等衛星導航系統的精度,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導航衛星上裝載的原子鐘的時間穩定度,可以想見,如果能把脈沖星的這種超級穩定度特性應用在導航領域,帶來的導航精度將有大幅提升。
目前已發現和編目的脈沖星超過2000顆,其中約160顆脈沖星具有良好的X射線周期輻射特性,可以作為導航候選星。脈沖星導航試驗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薛力軍說,脈沖星導航的原理是:將X射線脈沖星作為宇宙中的“燈塔”,依靠自身發出的極為穩定的X射線脈沖信號,為近地軌道、深空探測和星際飛行航天器提供高精度的位置、速度、時間和姿態等豐富的自主導航信息服務,從而實現航天器長時間高精度自主導航與精密控制。他舉例說,當今各種衛星和探測器在宇宙中運行時,仍需要地球指令進行校準,才能準確定位自己在太空中的方位。脈沖星導航技術成熟后,未來探測器將可以把脈沖星作為宇宙中的“燈塔”,自行判斷所處方位,大幅減少航天器對地面測控系統的依賴,提升它的抗干擾和自主生存能力。薛力軍形容說,脈沖星導航技術是未來實現深空探索、星際飛行的主要技術手段,“無論航天器飛得多遠,地球母親也不會擔心它迷失方向”。
由于X射線屬于高能光子,難于穿過地球稠密大氣層,只能在地球大氣層外空間觀測到,所以脈沖星導航系統不能直接對地面進行導航,而主要是對近地軌道衛星、深空探測及星際飛行器進行導航。不過這項技術距離普通人的生活并非就那么遠,它對于現有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同樣大有裨益。例如北斗導航系統可以利用它更精確地自主調整軌道,從而讓地面汽車或手機里的接收器定位精度更準。
帥平承認,作為一項航天前沿科技,脈沖星導航技術還需要克服很多難題。不過他對未來充滿信心:“以脈沖星為基準的時間系統如果建成了,將是顛覆性的。也許將來,我們的航天器可以長時間不需要人照料,我們對表的時間將是脈沖星時間。” (馬俊)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0日在北京宣布,“中國天眼”已探測到超過20個優質脈沖星候選體,其中6顆脈沖星通過系統認證。
據了解,脈沖星導航系統不能直接對地面進行導航,而是對近地軌道衛星、深空探測及星際飛行器進行導航。據了解,未來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脈沖星導航團隊還計劃用5至10年的時間,持續探測26顆脈沖星,建立精確的脈沖星導航數據庫。
【科技訊】11月3日消息,據媒體報道,最近,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會“打嗝”(脈沖節奏變化)的脈沖星。天文學家認為,脈沖星外殼產生的“星震”或其內部的超流氦和外殼相互作用導致了脈沖星自轉突變。
散發著近乎等于1000萬個太陽的能量。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官員1日說,打算當天深夜發射“印度區域導航衛星系統”首枚衛星,整個系統與美國“全球定位衛星”、即GPS系統類似,將兼顧民用和軍事用途。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官員1日說,打算當天深夜發射“印度區域導航衛星系統”首枚衛星,整個系統與美國“全球定位衛星”、即GPS系統類似,將兼顧民用和軍事用途。
我國首個“北斗”衛星導航地面增強網——“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湖北示范項目建成試運行,近日在武漢通過了以“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為首的驗收委員會驗收,項目總體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是由國家統一規劃建設,由武漢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究中心和湖北省測繪局實施。
新德里消息:當地時間7月1日23時40分許,印度首顆區域導航系統衛星PSLVC22號在斯里赫里戈達島航天中心成功發射。6月12日,印度首顆導航衛星曾檢測出電子壓力控制部件故障,因此被推遲發射。
報道稱,這顆名為IRNSS-1A的導航衛星重量約為1425公斤,設計使用壽命約為10年,是印度規劃中的區域衛星導航系統7顆在軌衛星中的首顆。據悉,印度計劃在2015年前后初步建成國產的IRNSS后,再發射大約10顆導航衛星,最終形成印度版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據俄新網報道,俄羅斯國防部空天防御部隊發言人阿列克謝·佐洛圖欣26日表示,俄空天防御部隊從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了“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軌道集群的又一顆衛星。佐洛圖欣說:“莫斯科時間周五(4月26日)9時23分,俄空天防御部隊戰斗編組從普列謝茨克發射場成功發射了搭載‘格洛納斯-M’衛星的‘聯盟2.1B’運載火箭。
4月30日4時5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斗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轉移軌道。此次發射的兩顆衛星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第十二、十三顆組網衛星。它們的成功發射,對改善和提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所覆蓋區域的導航定位精度,具有重要意義。
人民網10月11日報道,據路透社發自莫斯科電,10日,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解除了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弗拉基米爾·波波夫金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