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06:54 來源:新京報
2016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奧利弗·哈特和本格特·霍姆斯特羅姆。
奧利弗·哈特
本格特·霍姆斯特羅姆
新京報訊 (記者陳彥旭 趙毅波)瑞典皇家科學院北京時間10日公布了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時隔3年后,該獎項再次打破由一人“獨享”的格局。
獲獎的兩位經濟學家分別為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本格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om),獲獎理由為對契約理論的貢獻。
獲獎源于“契約設計”
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當天發表聲明說,兩名獲獎者創建的新契約理論工具對于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契約與制度,以及契約設計中的潛在缺陷十分具有價值。
聲明說,社會的許多契約包括諸如股東與高級管理層、保險公司與車主、公共機構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鑒于這些關系常常會帶來利益沖突,契約必須被合理設計,以確保各方能夠采取互利的決定。今年的獲獎成果發展了契約理論,兩名經濟學家創建了一個全面的框架來分析契約設計中的許多不同問題,如高層管理人員的績效薪酬、保險自付額與共同支付和公共部門私有化等。
1983年,奧利弗·哈特提出了一個從不完全契約的角度分析企業產權的新框架,即不完全契約理論。如今,不完全契約理論已經成為研究企業產權、企業融資、國際貿易、政府邊界乃至社會契約的最主要框架之一。
哈特的多年研究在2016年獲得了享譽世界的認可。就在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之前,哈特被美國金融學會選舉為院士。按照慣例,每年新當選的院士名額只有一位。
兩人將平分619萬獎金
世界金融領域權威的《金融學雜志》還原了不完全契約理論的最初誕生過程:1983年夏天,哈特和同事格羅斯曼在芝加哥的辦公室開始思考企業為什么而存在,其中花了很多天激烈地討論以下兩件事情究竟有什么區別:一個雇主告訴雇員做什么,以及一方從價格-數量組合中挑選一種結果(即市場化采購)。此時他們提出,一個契約關系重要的特點在于哪方擁有剩余控制權(residual rights of control),也就是原始契約中沒有明文規定的制定行動和做出決策的權利。從現實經驗來看,當契約不完全時,這種剩余控制權很可能是重要的。
對于中國學者來說,霍姆斯特羅姆更多以企業員工激勵而熟知。在20世紀80年代一篇論文中,霍姆斯特羅姆主張固定比例提成是最合理的銷售團隊薪酬方案;如果薪酬規則過于復雜、與業績目標掛鉤的各種激勵手段太多,銷售員會想辦法利用規則漏洞。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唯一一個不是根據創始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遺愿設立的獎項。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其遺囑中最初設立的五個獎項是醫學、物理、化學、文學和和平獎,并于1901年開始頒發。首個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在1969年頒發的。
據悉,今年的獎金仍為800萬瑞典克朗(約619萬元人民幣),將由兩人平分。
■ 花絮
陪跑到底 保羅·羅默與獎項再次無緣
現年60歲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保羅·羅默,因提出“內生增長理論”聞名,從2005年起,就被認為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有力競爭者。此后在2007、2009、2011和2012年,他都在諾獎公布之前被認為是當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有力候選人。甚至有賭博公司為其開出了1/4的獲獎賠率。
保羅·羅默先后在羅切斯特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和斯坦福大學任經濟學教授。2016年7月,保羅·羅默擔任了世界銀行行長兼高級副行長。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網站6日貼出一則聲明,宣布將與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保羅·羅默就獲得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一事,舉行記者招待會。這篇聲明也讓網友一度以為,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再次出現泄密的“悲劇”。
斯特恩商學院隨后的聲明中表示,這篇聲明只是測試網頁的內容,本不應該連接到官網,更不應該被公眾看到,不反映諾貝爾評選委員會的決定,也不代表我們擁有任何特別的看法或預先資訊。
羅默也在自己的網站說:“在過去20多年來,10月一直都是紐約大學公關部人員更加賣力工作的時候,他們在為了我可能贏得諾貝爾獎所預作的準備上表現得太過興奮。”
新京報記者 陳彥旭
【名詞解釋】
契約理論是近30年來迅速發展的經濟學分支之一, 在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契約理論一直處于不停的整合過程之中。
諾貝爾官網顯示,“契約理論”是用來解決類似這樣的問題的:諸如學校、醫院和監獄這樣的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應該是國有的還是私有的;教師、醫生和獄卒應該有固定工資,還是績效工資;企業管理人員的收入應當多少來自獎金,多少來自認股權。
1983年,哈特和同事格羅斯曼提出了新的觀點,一個契約關系重要的特點在于哪方擁有剩余控制權(residual rights of control),也就是原始契約中沒有明文規定的制定行動和做出決策的權利。這形成了日后的不完全契約理論。
霍姆斯特羅姆的知名研究領域為契約和激勵理論研究設計了企業高管的薪酬結構,以便使他們更好地為股東服務。
■ 對話
“哈特是追求完美和極致的人”
昨日,新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聶輝華。聶輝華于2006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2009-2010學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系師從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奧利弗·哈特,從事一年博士后研究。
聶輝華表示,哈特是追求完美和極致的人,他提出企業的控制權和股權應當匹配的觀點,在中國國企改革的進程中值得借鑒。
新京報:你師從奧利弗·哈特多久呢?
聶輝華:一年。從2009年的9月1日到2010年的8月底。
新京報:你覺得他此次獲獎的學術成就的實用價值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聶輝華:哈特先生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主要貢獻體現在不完全契約這一領域。簡單來說,兩個人制定一個契約(或一個合同),但是之前因為有限的理性,無法預見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當沒有預見的情況出現了的時候,誰說的算呢?
舉例來說,網約車就是這樣一個現象。一開始誰都沒預測到會出現網約車,法律也沒有先見之明提前把網約車制定進去,現在網約車出現了,相對于以前的法律,就是一個不完全契約。所以,現階段的問題是,這個問題按照什么規則來辦呢?不完全契約的應用范圍是很廣的。
新京報:他對中國的經濟有哪些看法?
聶輝華:他比較關心的一般都是純理論的問題,他對中國經濟本身沒有太多(研究),但是他知道中國經濟發展很快。我之前也和他討論過,中國的硬件設施,在北上廣等地方都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但我們的人力資本離世界一流水平還有相當的距離。他也認同這個觀點,比較關心他的理論在中國如何應用,能不能起到作用。
新京報:你認為他的理論能夠和中國的哪些領域得到結合?
聶輝華:我覺得是產權理論,因為這個和國有企業改革有關。按照他的理論,如果有一個人,實際上控制這個企業,那么你就應該把名義上的剩余索取權還有股權給他,這是他的基本觀點。
現在國企改革的主要問題是,國企領導層實際上控制著這個企業,但是他并不是股東,他沒有辦法獲得名義上的合法的地位和分紅,那么就有可能會偷懶或者竊取國有資產。哈特認為,國有企業要搞好的話,產權改革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坎。按照他的理論,國有企業改革是要讓控制權和股權相匹配的。
新京報:你覺得他的學術研究風格是什么樣的?
聶輝華:他每次都要求比較嚴格,甚至連標點符號怎么用,數學符號怎么使用都有嚴格的要求。他是那種追求完美和極致的人。
但他也是一個很和善的人,待人接物很溫和。
新京報記者 朱星
實習生 洪紫桐
【生平】
奧利弗·哈特
1948年生于英國倫敦
1974年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畢業后,哈特先后在倫敦經濟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任教
1983年,哈特與同事格羅斯曼提出不完全契約理論的雛形
本格特·霍姆斯特羅姆
1949年出生于芬蘭赫爾辛基
1972年獲赫爾辛基大學數學學士學位
1975年獲斯坦福大學運籌學碩士學位
1978年獲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博士學位
1979年,霍姆斯特羅姆在《貝爾經濟學雜志》上發表經典論文“道德風險與可觀察性”,奠定了他在信息經濟學領域的權威地位
1979-1983年任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副教授
1983-1994年任耶魯大學經濟系教授和管理學院教授、講席教授
1994年任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教授
2001年當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
2011年任計量經濟學會會長
■ 解讀
諾貝爾經濟學獎:“契約”不只是合同
西方契約理論是超出經濟領域的,如盧梭將契約理論引入了社會政治領域;這說明契約在西方已不僅僅是一種商業的合同,而是無處不在的精神。
諾貝爾獎“開獎周”接近尾聲,10月10日,繼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平獎等幾大獎項揭曉后,2016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也正式揭曉——奧利弗·哈特、本格特·霍姆斯特羅姆榮獲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理由是表彰兩位經濟學家對契約理論的貢獻。
諾貝爾經濟學獎像諾獎的其他獎項一樣,不公布候選人,這使得每年獎項的揭曉充滿懸念,然而卻始終沒有脫離對現實經濟世界的關注。就今年經濟學獎的兩位獲獎者而言,國內媒體對于奧利弗·哈特較為熟悉,而本格特·霍姆斯特羅姆卻似乎籍籍無名,其名字僅僅見諸與產權相關的一些論文的作者署名,不過,他們為之做出貢獻的契約理論,在當下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應用價值,特別是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
從現實應用性來看,諾貝爾經濟學獎選擇契約理論并不突兀。如果說文學是江湖的學問,那么經濟學則是廟堂的學問。從近十年來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的情況來看,獲獎者們的貢獻涵蓋了通貨膨脹、失業問題、貿易理論等領域,這些研究均非常切近現實經濟問題的需要。契約理論也是如此——契約作為一種古老的事物,在現代商業活動、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且越來越趨向嚴謹,是現代社會正常運作的一根支柱。
很多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都在自身研究的領域有開創之功,今年的兩位獲獎者在契約、產權理論方面居功至偉,其中,哈特是“不完全合約”概念的提出者。這一概念的提出,使對契約嚴謹性的研究及其實踐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霍姆斯特羅姆的主要貢獻在于契約理論等在現代公司治理中的應用。需要指出的是,契約理論對中國等信用文化和制度不夠健全的發展中國家尤其重要,從微觀層面講,商業活動、企業治理領域對此的需求尤其緊迫——中資開展大量的跨國并購交易,A股市場股權之爭迭起,自去年以來,這兩類現象在我國同時存在,這兩個領域均涉及契約理論的應用。未來,資本市場是信用市場,中國資本市場蓬勃發展但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突出反映了契約精神的缺失。
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信用文化普遍不成熟,而西方社會在這一領域的實踐領先于后發國家,由于經典的商業案例比比皆是,故而理論的成熟度也更高。而且,西方契約理論是超出經濟領域的,如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將契約理論引入了社會政治領域。這說明,在西方社會,契約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商業的合同,而是無處不在的精神。因此,發展中國家學習西方的經濟學理論,不僅是學習理論本身,還應是學習理論的傳承和背后的文化精神。
經濟學是陽春白雪,通過頒發獎項,可以提高重要經濟學理論的普及度,促進現實問題的解決,除學術專業度外,這可能是諾貝爾獎選擇獲獎者的重要考量。而就契約理論而言,其對于后發國家發展現代商業文明和社會體制的現實意義則更為深遠。
□楊國英(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
■ 反思
諾貝爾經濟學獎為何“美國化”
美國經濟學在創新研究與現實落地之間的轉換速度很快,其創新和自由度,以及多次轉型周期,都讓經濟學家可以面對各種變化的經濟現象進行研究。
經歷了多番“競猜”后,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謎底終于揭開。英國經濟學家奧利弗·哈特與芬蘭經濟學家本格特·霍姆斯特羅姆共享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對契約理論做出的貢獻。
有媒體盤點了近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其主要成就。有意思的是,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幾乎壟斷了這一獎項。而今年獲獎的兩位經濟學家雖然分別來自英國和芬蘭,但他們卻在美國兩所著名學府——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任職。諾貝爾經濟學獎“美國化”正成為事實。
歷數近10年獲獎的美國經濟學家,他們在經濟學界取得的成就可以歸納為三個關鍵詞:挑戰、總結與創新。比如2006年,美國經濟學家埃德蒙·費爾普斯。費爾普斯在上個世紀60年代后期對當時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線”理論提出了挑戰。費爾普斯指出,通貨膨脹不僅與失業有關,也與企業和雇員對價格和工資增長的預期有關。2007年,美國經濟學家萊昂尼德·赫維奇、埃里克·馬斯金和羅杰·邁爾森,則因為對“機制設計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而獲獎。2015年,擁有英國和美國雙重國籍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知名微觀經濟學家安格斯·迪頓提供了定量測量家庭福利水平的工具,從而為制定反貧困政策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美國在包括經濟學在內的科學研究,以及理論創新方面是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學界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又有著諸多緊密聯系。比如凱恩斯理論對于美國歷屆政府的政策制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上世紀三十年代一直延續到六十年代,美國經濟繁榮,但也造成了高赤字,高國債和嚴重的通貨膨脹,凱恩斯主義逐漸失靈。上世紀八十年代,里根政府又采用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的某些理論,走出了經濟滯脹的困境。
由此看出,美國經濟學在創新研究與現實落地之間的轉換速度很快,美國經濟的創新和自由度,以及多次轉型周期,都讓經濟學家可以面對各種變化的經濟現象進行研究。而且,有重大學術價值的經濟學理論一旦出現,能在較短時間內被運用到各種經濟現象的應對舉措中,讓無形的理論轉化為有形的思想產品,政產學研構成了有機整體,互為補充并有效互動。
這也就為經濟學研究以及經濟學家的涌現創造了豐沃土壤。美國的經濟學家并不是關在研究室里閉門造車,而是時刻感知與觀察著外部經濟大環境的變化與創新,作為自身理論研究的事實基礎。美國高校以及社會所崇尚的經濟和學術高自由度,又讓經濟學研究人士敢于根據自身的研究和專業積累,對經濟現象做出創新性的探索,乃至挑戰權威;而美國經濟的開放、變化與轉型所面臨的挑戰,也讓經濟學家可以將宏觀理論在微觀經濟現象中不斷加以驗證,最終結成重大的學術和理論成果。
不可否認的是,由于美國在世界經濟所處的領先位置,不少國家的經濟政策往往模仿甚至復制美國模式,導致了美國經濟問題的全球化,這也讓大量美國經濟學家針對此類經濟問題的研究,具有了天然的可普遍適用的性質。其理論受關注度、影響力也就不止于美國而擴及到世界范圍,這恐怕也是美國經濟學家在諾貝爾這一世界性經濟學獎中的“加分項”。
□遠山(財經評論人)
(新京報)
瑞典皇家科學院13日宣布,將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法國經濟學家讓·梯若爾,以表彰他在研究市場力量與調控方面的貢獻。聲明說,梯若爾認為,最佳的調控和監管政策應該謹慎地根據不同行業的特殊情況加以實施。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14日說,他認為美國國會終將就債務上限問題達成妥協,萬一出現短暫違約,其影響也不會是毀滅性的。瑞典皇家科學院14日宣布,將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馬、拉爾斯·彼得·漢森和羅伯特·席勒,以表彰他們對資產價格所做的實證分析。
今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位經濟學家中,羅伯特·席勒與中國關系密切,曾多次到訪中國,并多次提及對中國房地產的看法,稱中國房地產泡沫嚴重。席勒說,“在深圳、上海以及其他中國主要的城市,人們在買房,這樣房子的價格實際上是數倍于他們的年收入的,不知道具體的比例是多少。我們在加州用電腦分析房價和收入比,看到的數字是8倍和10倍,我們就覺得太高了。如果是8倍,就要花8年的總收入買房。”
對于三位美國學者昨日獲得諾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聶輝華表示,三人的研究并無共同點。
昨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哈佛大學教授埃爾文·羅斯及加州大學羅伊德·沙普利。美國經濟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埃爾文·羅斯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羅伊德·沙普利因穩定配置和市場設計實踐理論獲得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10月28日,嵩山論壇2016年年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其中,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托馬斯.薩金的主旨演講備受人們的關注。
諾貝爾經濟學獎并非諾貝爾五大獎勵領域之一,是由瑞典銀行為紀念諾貝爾增設的。
漢森認為政府制定政策時,要提前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不確定性。
據諾貝爾官方網站消息,2013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當地時間14日揭曉,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馬、芝加哥大學教授拉爾斯·皮特·漢森以及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J·席勒獲獎。
昨日,2013年諾貝爾獎北京論壇繼續舉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等人分別做了貨幣及匯率政策,新材料、新能源與人類發展等方面的報告。
據諾爾貝獎官方網站消息,當地時間9日,2017年諾爾貝經濟學獎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揭曉,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H·泰勒獲獎。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組成的評委會評定,評委會包括5名到8名成員。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15號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埃爾文.羅斯及加州大學的羅伊德.沙普利。” 沙普利的理論和演算方式,再加上羅斯的連串實用研究有助于重新設計現存機構,例如醫生可以配對醫院,學生配對學校,以及病人配對器官捐贈者等。
今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位經濟學家中,羅伯特·席勒曾多次到訪中國。
魯政委認為,法馬、漢森和席勒在今年獲獎是建立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的背景下,2008年的危機顯示了金融市場空前的非理性。截至目前,只有一位女性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她是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其在2009年憑借“公共經濟治理”與另外一位經濟學家共同被授予該獎項。
24日晚,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河南省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中原之夜”大型主題活動不僅吸引了近百名世界500強企業高管,還引起了世界知名經濟學家和學者的興趣。他表示,非常期待能通過“中原之夜”向國際友人展現美麗中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原是很有發展潛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