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8日17:11 來源:中國日報網
杜華(加納)在參加“聆聽歷史回想,思考中國奇跡”——紀念長征80周年中外學者交流座談會活動。
來到中國八年之后, 我有幸參加了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可以說沒有長征就沒有新中國。這次活動也讓我有機會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新中國的歷史根基。
我很小的時候就對中國產生濃厚的興趣。我的媽媽曾到過中國,帶回去了很多書籍、雜志以及很多讓人驚異的照片。那時候的我,就已經開始癡迷于中國那廣袤的平原和動人的中國笑容了。
但是,那些書籍和雜志卻總是缺少了一些歷史事實,可能是由于當時的我還不懂中文吧,而且這些書中并沒有描繪像紅軍烈士那樣為自由而戰的英雄的事跡。直到最近,我才真正了解了紅軍長征的歷史,一段經常被西方歷史學家忽視的如史詩般不可思議的歷史。
我看了一些有關長征的書和視頻,但在一開始,我只覺得長征可能只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可是當我又深入閱讀了一些評論和研究之后,我更加確信,長征,的的確確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當我知曉了紅軍在長征中那些艱辛的經歷和感人至深的故事之后,我認識到中國紅軍長征,真的可以堪稱戰爭歷史上最長的一次征程了。
中國人民的適應能力和對勝利及成功的渴望讓這種奮斗的精神延續至今。現在,全世界的人民都希望能夠分享中國夢想。他們從世界各地來到中國,目睹了中國模式的成功,目睹了以共產主義理想為基石的民有、民享的中國夢的成功。
中國發展模式正在被世界各國的專家們所研習并被廣泛贊譽。并且這種模式也被廣泛接受,尤其是對那些國土面積大小跟中國相差不大的世界大國。但大部分專家都忽略了這一模式發展的動力以及可持續性問題。
此次行程觀察讓我意識到,在中國發展過程中,那種堅持不懈和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就是長征精神。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應當向中國學習,學習那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只有生活在中國,看到中國人匯聚在一起,去建設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新中國時,你會發現,長征,其實從來就沒有停止,甚至在今天,中國人民依舊走在長征的路上,全國各地的中國人開始乘著火車和飛機,進行新的長征,向著中國夢進發。
中國人的新長征路,已經超越了中國國界。中國發展模式已經來到了非洲、拉丁美洲、歐洲甚至美國。中國的投資在世界各地都非常地受歡迎。中國發展模式是世界歷史上一個空前的現象。這種模式讓渴望獲得利益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同時接納。非洲國家目前已經看到了中國的成功和收獲,所以會繼續跟隨中國的腳步前進。
長征精神一開始并不是人人知曉,但是這顆種子在當年長征的時候就已經種下了。這種長征精神讓中國發展模式枝繁葉茂并且持續發展下去。
我的出生地不在中國這個事實無法改變,我卻可以從我的中國故事中分享我的中國夢。中國的故事,就是長征的故事,就是國家建設的故事,就是堅持不懈去戰勝專制統治和壓迫的故事。
離開了我們黨的堅強領導,長征的勝利是不可想象的。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中,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同樣須臾不可或缺。
走好新長征路,不只是國家的事,更是你我的事,它事關人民幸福、民族富強、國家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必須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而矢志奮斗。
除了記憶中的長征,除了探尋歷史的記憶,除了更深刻地了解長征精神的精髓,更需要讓這種精神從思想化為行動,才能讓長征精神“活”在當下。
9月13日,網絡媒體長征行,途經紅原日干喬大草原,在紅軍過草地紀念碑前,隊員們拋灑龍達緬懷先烈。中國日報網外籍專家費薩爾 基德瓦伊在貴州茅臺鎮參觀“紅軍長征過茅臺陳列館”。
歷史是最好的教材,榜樣是前進的力量。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
“聆聽歷史回響,思考中國奇跡”——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外青年學者交流活動9月21日-22日在江西省瑞金市舉行。在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人民日報評論部編輯李斌感慨,這就是那個年代的人的選擇,為了理想信念可以奮不顧身,為了理想信念可以堅守終生。
貢江鎮思源社區是一個移民安置區,像王檢秀一樣住上新房的已有551戶。近年來,于都大力實施移民搬遷扶貧工作,打造了貢江鎮思源社區、羅坳大橋移民新村等一批安置示范點,讓移民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嶺背鎮金溪現代農業觀光園鄒桃香坦言:以前連稀飯都吃不上,現在經常有魚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