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1日11:26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喬雪峰) 9月20日,交通運輸部在匯總各省(區、市)已公布的收費公路統計數據后,發布了2015年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收費公路里程16.44萬公里(不含已取消收費公路,下同),其中,高速公路11.70萬公里;全國收費公路累計建設投資總額為69488.5億元,債務余額為44493.7億元;通行費收入為4097.8億元,支出總額為7285.1億元,通行費收支缺口3187.3億元。
通行費收入都用到哪兒去了?
據統計公報顯示,收費公路總體上仍然收不抵支。2015年全國收費公路通行費收入總額為4097.8億元,與2014年相比,全國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總收入凈增181.8億元,增長4.6%。全國收費公路支出總額為7285.1億元。與2014年相比,全國收費公路支出總額凈增1798.0億元,增長32.8%。
2015年通行費收支缺口達到3187.3億元,與前四年相比(2010-2014年通行費收支缺口分別為323億元、566億元、661億元、1571.1億元),收支缺口進一步擴大。
那么,通行費收入都花在哪兒了?為何2015年通行費收支缺口比2014年擴大了一倍多?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孫永紅接受人民財經采訪時表示,支出中近8成是償還到期債務本金和利息,其余2成用于養護管理、公路及附屬設施改擴建以及稅費等其他等支出。
2015年全國收費公路的養護支出503.5億元,公路附屬設施改擴建工程支出188.2億元,運營管理支出527.5億元,稅費支出296.5億元,其他支出19.5億元(包括償還母公司代墊建設期總承包工程款、工程項目質保金、票據印刷費、職工培訓教育、委托管理費等),較2014年都沒有顯著變化,而運營管理支出較2014年的534億元略有下降。
針對收支缺口比上一年擴大了一倍多的問題,孫永紅從兩個方面進行了解讀:一是建設任務重,債務增長速度快,還本付息的支出快速增長。2015年收費公路的還本付息支出為5749.8億元,比2014年的4207.7億元增加了1542.1億元,增長26.8%。收費公路累計的總債務為44493.7億元,按照5年以上貸款利率6%匡算,每年需要償還的利息2670億元、需要償還本金近3000億元,加在一起,每年僅還本付息的支出就超過5000億元。
二是當前收費公路已進入償債高峰期。銀行一般會給收費公路項目“建設期+1年左右”的寬限期,寬限期內可以只付息,少還本甚至暫不還本。待寬限期結束后,就會按貸款約定進入正常還債階段,還本付息支出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收費公路有沒有償債風險?
統計公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收費公路累計建設投資總額為69488.5億元,其中近7成是舉借債務本金47668.8億元。那么,收費公路的收支缺口會不會越滾越大,有沒有償債風險?
“我國收費公路債務雖然比較大,但是階段性的,從長遠來看,風險可控。”孫永紅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解讀:
首先,收費公路債務規模越來越大,和我國公路建設的模式密切相關。盡管我國財政收入增長較快,但用于公路建設養護的車購稅、成品油消費稅尚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公路建設、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只能依靠收費公路政策籌集資金。2015年統計公報顯示,目前16.44萬公里收費公路累計建設投資6.95萬億元,其中4.45萬億元、也就是超過60%是銀行貸款。
其次,收費公路債務規模越來越大,是我國公路階段性發展特征的體現。按照《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我國高速公路還處于加速成網的關鍵建設階段,新增債務主要是新建高速公路帶來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5年,全國共新增高速公路4.34萬公里,占收費高速公路里程的37.1%,即近五分之二的高速公路是五年間新增的。這部分高速公路的投資總額為33240億元,其中22321億元是以銀行貸款為主的債務性資金投入,債務增加速度遠超債務償還速度。
第三,雖然目前收費公路的債務還在增長,但總體上仍在有效償還。《公報》顯示,2015年底的44493.7億元債務余額與47668.8億元累計舉借的建設債務本金相比,凈減少了3175.1億元,即已經償還了6.66%的債務本金,說明債務是在繼續有效償還的。同時,2015年通行費收入4097.8億元,在扣除必要的養護、運營、稅費、其他支出后,剩下的不僅可以償還當年的2251.9億元利息,還可以償還本310.7億元,這說明收費公路整體上具備一定的還本付息能力,債務風險可控。
第四,從長遠來看,收費公路的債務規模的增長并不是無限的。《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有明確的規劃目標,待大規模建設高峰過去,路網趨于穩定,每年增加的債務也會隨之降低,通行費收入則會隨著交通量的增長而增加,收費公路的償債能力將不斷增強,屆時債務規模會逐步下降,收支趨于平衡,直至償還全部債務。
去年減免車輛通行費544.6億元
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度,全國收費公路共減免車輛通行費544.6億元。其中,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減免281.0億元,重大節假日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減免207.2億元,其他政策性減免56.3億元,分別占通行費減免總額的51.6%、38.1%和10.3%。
2015年度全國收費公路減免車輛通行費總額為實際通行費收入的13.3%,為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促進旅游業發展、實惠人民群眾出行做出了突出貢獻。
此外,與2014年相比,2015年收費公路運營管理支出凈減6.6億元,減少1.2%。雖然收費公路總里程凈增加不多,但在高速公路里程大幅增加的情況下,運營管理支出實現了凈減少。
對此,孫永紅表示,一是ETC的推廣應用,在大大提高通行效率的同時,減少了人力成本;二是各地高速公路普遍實施了全面預算成本管理,細化落實成本管理,定期對成本、費用控制績效進行考核,不斷推進高速公路降本增效;三是全國高速公路網絡規模效益逐步顯現,大多數省份以區域為單位對高速公路實施集約化管理,單位里程高速公路的管理費用有所下降。
事實上,自2012年國慶長假開始,我國就實施了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的政策,免費范圍確定為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
政府收費公路“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模式終結了。“收費公路專項債券對應項目形成的基礎設施資產和收費公路權益,應當嚴格按照債券發行時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用于抵質押。
截至9月20日,全國29個省區市公布了2015年收費公路統計公布。全年支出中大約七成用于償還債務本金和利息,用于養護的費用占比還不到7%。已公布數據的各省比較,福建省收費公路為償還債務花的錢,占總支出的比例最高,達到88.7%。
交通部在《若干意見》中提出,推進《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科學合理確定公路收費標準。
8月9日,交通運輸部就人大建議第4147號關于要求完善收費公路政策的建議和人大建議第1306號關于優化重大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政策的建議作出答復,表示《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已上報國務院,擬對收費公路范圍、期限、標準及減免等事項重新作出統一規定。
而在歷時1個月的征求意見過程中,“高速公路將長期收費”引發了一系列爭議和追問:長期收費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重復收費?未來通行費會否降低?
從1988年第一條高速公路通車到如今總里程居世界第一,“借錢修路、收費還貸”的收費公路政策使我國快速將高速公路總規模做大。與此同時,也積累下債務高企、虧損加劇等諸多矛盾。
客觀看,這份《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稿部分體現了解決公路收費問題的決心,有可圈點之處。而最受關注的是,在修訂稿中,高速公路不再規定具體收費期限,而以該路網實際償債期為準確定收費期限。
交通部表示按照"用路者付費"原則,實行長期收費是合理的。
收費公路將迎來重大改革。而為了滿足公路的建設、養護、管理和債務償還的資金需求,按照“用路者付費”原則,政府償債的高速公路可能將長期收費。“中國公路的稅收主要是兩種,一是車購稅,主要用于公路建設;二是成品油消費稅,主要用于非收費普通公路養護。
高速公路230億元,二級公路1億元,獨立橋梁隧道2億元,分別占收費公路通行費收入的98.7%、0.4%和0.9%。其中,政府還貸公路收支結余17億元,經營性公路收支缺口100億元;高速公路收支缺口78億元,二級公路收支缺口0.01億元,獨立橋梁隧道收支缺口5億元。
高速公路230億元,二級公路1億元,獨立橋梁隧道2億元,分別占收費公路通行費收入的98.7%、0.4%和0.9%。其中,政府還貸公路收支結余17億元,經營性公路收支缺口100億元;高速公路收支缺口78億元,二級公路收支缺口0.01億元,獨立橋梁隧道收支缺口5億元。
收費公路多達上千億的虧損數額,難逃“糊涂賬”的質疑,有關部門必須給出明細賬本,才能令公眾信服。昨日,交通運輸部公布2014年收費公路統計公報,公報指出,2014年度,全國收費公路收支平衡結果為負1571.1億元,除去政策性減免車輛通行費473.7億元,實際虧損超1000億元。
28日,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部長楊傳堂在2015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表示,2015年將推動交通運輸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加快推進收費公路管理改革、長江干線航道管理體制等重點領域的改革,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
據交通運輸部網站消息,2015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近日閉幕。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翁孟勇在會上強調,推動交通運輸主動適應新常態,關鍵是樹立新理念、把握新機遇、提出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