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8日18:00 來源:國際在線
9月15日22時0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F T2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送入太空。天宮二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三步走”的第二步二階段,意義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他多次強調要建設航天強國,實現航天夢。“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習近平的講話為新時期我國的航天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期許,指明了方向,規劃了藍圖。對于中國而言,發展航天事業具有多重重要意義。
首先,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提供助力。冷戰結束已經有近30年的時間,中國已經成為亞洲最重要的增長極,亞洲的地緣經濟格局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為了繼續推進地區一體化、夯實地區安全的基礎,中國領導人提出了“一帶一路”方案,積極支持地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工程,在更大范圍、更大產業規模上深化雙邊互利合作,繼續提升亞洲國家在全球事務中的話語權,發出亞洲國家在發展經濟、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獨特聲音。中國以對接周邊國家的發展作為核心,推進“一帶一路”新合作倡議,為中國政府的外交行為和本國發展道路拓展了合法性。喚醒與周邊鄰國共同的歷史記憶,挖掘彼此之間更多的文化關聯和人文紐帶,有助于塑造新的地區認同。在這方面,中國航天將以其特殊的技術先進性為一帶一路提供助力。僅以“北斗”導航系統為例,該系統是中國獨立發展、自主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互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中國航天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系統性最強、涉及最廣、技術最復雜和建設周期最長的航天基礎工程。它能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和短報文等服務,是中國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為周邊國家,特別是“一帶一路”沿岸國家提供相關服務,從而使其受惠于中國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促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目前,該項目已經取得一定的進展,中國已經開始和東南亞國家協商建立衛星信號基站,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其次,促進產業優化。復旦大學信強教授指出,在當前這個全球經濟日益依賴于信息和信息處理的時代,隨著各國的經濟從以工業化為主導向以信息為主導的轉變,信息的快速獲取、集成、傳輸成為財富生成的源泉。經濟信息化、社會信息化已日益明顯,以通信衛星為主干的航天通信系統作為人類獲取傳輸信息的重要手段,可實現全球高頻段、高速率、小延遲、大容量、寬段、低成本的無縫隙通信,形成名副其實的空間信息高速公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經濟發展對信息獲取和傳輸的需求,得到了廣泛的青睞。結合中國的情況看,其制造業發展目前正處于一個十分關鍵的歷史時期。目前,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已成為內涵式增長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依靠“人口紅利”發展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業模式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國近年來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旨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優化產業結構的政策措施,其主要目的也在于通過大力發展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新興制造業,不斷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技術內涵,進而改變主要依靠低成本優勢發展加工制造業的單一模式。2012年7月,中國出臺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在當前全球主要國家紛紛調整發展戰略,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競爭制髙點的背景下,中國也應當大力培育和發展以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七大產業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此基礎上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該規劃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力爭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5%”航天產業是典型的新興高科技產業,涉及到的下游產業眾多,完全有可能帶動一大批產業的發展,從而優化中國制造業的整體產業結構。
再次,對于國防安全有重大意義。人類社會早就進入太空時代。隨著軍用航天器的迅速發展,各種軍用衛星、載人航天器、彈道導彈與反彈道導彈等空間新式武器形成了一體化的太空戰場軍事系統,并將在聯合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如各種偵察衛星(包括成像、電子、導彈預警、海洋監視衛星等)可用來偵察監視陸戰場、海戰場、空戰場的情況變化,起著探測、跟蹤、定位、識別敵方各種目標和軍事行動以及預警作用,導航衛星則是陸戰場人員和裝備、海戰場艦艇、空戰場飛機確定自身和敵軍目標方位的重要工具;氣象衛星能夠提供準確的地面、海洋和空中氣象資料;通信衛星則可把作戰命令、信息傳遞到戰場每個指揮員和士兵。未來高技術條件下的聯合戰役中,太空戰場軍事系統對陸、海、空戰場戰役行動所提供的支援和保障將越來越重要。此外,太空由于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奪取信息權,建立戰場信息系統,保持信息優勢方面具有其他手段所無法企及的優勢。由于其他設施只能配置在本國領土上,而滯留在軌道上的航天器則根據國際外層空間法享有超越國界的權利,因此利用天基系統可以最有效地對全球備戰情況進行不間斷的監視,能及時發現敵方發動的導彈和空間襲擊,并能確保及時發出警報和對部隊實施指揮,而其他設施則只能望“天”興嘆。
有鑒于航天工業在上述領域的巨大作用,中國非常有必要對其加大投入。作為亞洲第一航天強國、航天大國,中國宇航工業的發展不僅有利于自身的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更有利于世界天緣政治格局的進一步優化。(馬堯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
天宮游太空,神舟赴星河。對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而今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再次堅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
題:用創新標注夢想新高度--寫在首個“中國航天日”匯聚創新創造的中國力量,讓中國夢與航天夢相互激蕩,我們一定能標注中國發展的新高度、開創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境界。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今天,我們迎來首個“中國航天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來為航天事業
(記者 底東娜)15日晚,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紅旗通過電視直播“亮相”。吳志堅: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們國家在航天事業的發展方面取得了令國人驕傲、世界矚目的成就,建成了比較完整的航天科技工業體系。
一年半以前,艾隆·馬斯克將一塊50磅重的輪狀奶酪餅發射進入太空。SpaceX的存在,讓美國太空事業前景非常看好,對此馬斯克也非常自豪,他說:“就實際發射情況而言,我們做的就是美國的航天事業。
蒙牛將用全球最優質的資源、全球最嚴格的標準不斷打造世界級的中國品牌,讓每一位中國消費者都能享用到航天品質的牛奶。
2013年6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員公寓問天閣,為即將出征的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壯行。
今晚22時04分,恰逢中秋月圓夜,中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于酒泉衛星基地成功發射,正式開啟太空之旅。6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宮一號內執行任務的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通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航天事業又向前邁出堅實的一步。我們不能忘記,越是偉大的工程,前進路上的艱難險阻就越多;越是輝煌的跨越,起跳的腳步必然倍加沉重。
11月9日下午16時20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走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在指揮席就座。
“神九”返回艙成功返回后,《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的辦公室里,專訪了神舟九號飛船總指揮何宇。采訪時,這一次的交會對接任務仍在總結掃尾階段,辦公室不斷有人進出,帶著各種問題和何宇交流溝通。
新華社香港12月7日電(記者朱華穎 蘇曉)自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代表團抵港之后,代表團走到哪里,哪里就變成歡樂的海洋,香港市民用鮮花、掌聲、歡呼和笑臉,熱情迎接航天英雄。
任新民生于1915年,安徽省寧國縣人,是著名導彈和火箭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他和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并稱“中國航天四老”。1970年4月,任新民和錢學森乘專機從發射場飛抵北京,向周恩來作長征一號與東方紅一號發射前最后的匯報。
11月9日,習近平與神州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進行天地通話。2013年6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宮一號內執行任務的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通話。
2008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我國又連續成功進行3次航天發射。中國航天人用自己的成就證明,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夠牢牢掌握航天科技發展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