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4日07:13 來源:北京晨報
2015年12月,貴州省都勻市經濟開發區建設局被犯罪分子冒充上海市檢察院騙走1.17億元(案件已破)。電信詐騙分子屢屢得手的背后,隱藏著怎樣的詐騙伎倆?
■數據
近10年來,我國電信詐騙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長。2015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電信詐騙案件59萬起,同比上升32.5%,造成經濟損失222億元。
今年1月至7月,全國共立電信詐騙案件35.5萬起,同比上升36.4%,造成損失114.2億元。
2013年至今,全國共發生被騙千萬元以上的電信詐騙案件104起,百萬元以上的案件2392起。
臺灣嫌犯供述 話務窩點設在非洲
公安部刑偵局介紹,電信網絡詐騙是非接觸式犯罪,受害人上當受騙一般都是從接到某個電話或信息開始。電話的一頭是受害人,另一頭則是組織嚴密、分工精細的詐騙犯罪團伙。
臺灣桃園人簡某是今年4月大陸公安機關從肯尼亞押回的77名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之一。他所在的犯罪團伙將話務窩點設在遙遠的非洲,專門針對大陸群眾實施詐騙。
“我們分為一線、二線和三線。”簡某供述,他們自稱“公司”,老板和骨干成員都是臺灣人,組織嚴密、分工明確。一線人員冒充郵局、快遞公司、電信公司等;二線人員冒充公安民警;三線人員冒充檢察官或者金融部門的人;另外還有負責招募詐騙人員、技術維護、獲取受害人個人信息的人員。
辦案民警介紹,詐騙分子通過網絡改號電話與受害人聯系,顯示為大陸政府部門或公檢法機關的電話。一旦受害人被誘騙將資金轉入指定的銀行賬戶,金主(團伙老板)就指揮臺灣的“水房”(轉賬窩點),通過網銀將資金以金字塔狀層層分解到若干個賬戶,組織若干臺灣“車手”(取款人)在臺灣瘋狂取款。金主拿到贓款后再按照約定比例,給電話窩點、“水房”“車手”等發“工資”。
與犯罪分子在境外實施的電信詐騙案件相比,境內電信詐騙案件的作案人員多是個人或小作坊方式,有些地方以親戚同鄉關系為紐帶,形成地域性職業犯罪群體。
公安部數據顯示,境外電信詐騙犯罪主要是臺灣人組織實施,占大陸電信詐騙案件總數的20%,損失的50%。千萬元以上的大案要案基本都是臺灣電信詐騙集團實施。
清華教授被騙案 境外電話改號落地
近年發案情況還顯示,為增加欺騙性,犯罪分子緊跟社會熱點,精心設計騙術“劇本”,針對不同群體量體裁衣,從“猜猜我是誰”“你有法院傳票”,到助學貸款、征兵入伍等,五花八門。隨著公民個人信息泄露日益嚴重,犯罪分子也從過去“漫天撒網”、不定向尋找詐騙對象,逐漸發展為獲取被害人身份信息“精準詐騙”。
統計表明,當前電信詐騙犯罪已侵入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受害者覆蓋各個年齡段、各種職業。
大量案例顯示,相關行業監管、網絡管控上存在管理漏洞,給了電信詐騙瘋狂蔓延的空間。例如,近日引發關注的清華大學教授被騙1760萬元案,受害人接到顯示為北京的電話號碼,實際卻是犯罪分子在境外窩點使用北京電信一家代理商銷售的“中繼線業務”接入。
“改號電話在國內順利‘落地’,很大程度上是電信運營商為了逐利,將服務器和中繼線業務層層出租,對境外改號電話不進行攔截、過濾。”湖南省公安廳刑偵總隊重案支隊副支隊長郭建華告訴記者。
根除毒瘤在行動 攔截涉案資金10億
面對如此猖獗的電信詐騙犯罪,究竟有沒有應對之策?答案是肯定的。
各地的更多創新探索正在不斷顯現成效。在北京,自2015年下半年警銀合作成立打擊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信息平臺以來,截至今年5月中旬,已攔截全國范圍內銀行賬戶35萬余個,攔截涉案資金10億余元,并陸續返還受騙群眾。
“電信詐騙犯罪必須有‘三流’的支撐,即‘信息流’‘資金流’和‘人員流’。”公安部刑偵局副巡視員陳士渠表示,防范打擊電信詐騙的關鍵,就是改變傳統辦案模式,公安、銀行、運營商等相關部門形成合力,從源頭管控“信息流”“資金流”,最大限度壓縮犯罪滋生蔓延空間。
近日,有細心的乘客發現在906路公交車上,張貼有不少防詐騙等各類宣傳漫畫,一上車便能吸引乘客的目光。車長鄭景軍說,公交車廂因其流動量大、乘客多,在車內張貼防范電信詐騙漫畫,揭露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法和犯罪伎倆覆蓋面廣,幫助乘客免遭電信詐騙。
據臺灣媒體報道,2名臺灣民眾日前因涉嫌電信詐騙遭大陸公安逮捕。陸委會11日表示,大陸方面5月19日逮捕當天就通報“刑事警察局”;陸委會呼吁應盡速與臺灣警方展開交流。
最近,H7N9禽流感疫情流行,一些不法分子竟從中看到了“商機”,假冒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假借檢查防范H7N9禽流感疫情實施詐騙。
日前,周口市商水縣警方成功打掉一個冒充軍人詐騙團伙,抓獲4名涉嫌詐騙犯罪嫌疑人,收繳手機19部、銀行卡7張,帶破福建寧德、江蘇南通和常州等地電信詐騙案件9起。
盡管這些數據并未說明福建安溪縣涉案的比重,但安溪“電信詐騙之鄉”的帽子卻被扣得死死的。
公安部門統計顯示,每年約有100多億元人民幣的電信詐騙犯罪贓款被騙子從大陸卷到臺灣,至今僅從臺灣追繳回20.7萬元人民幣。
——通信網絡詐騙犯罪作案手段智能化,不法分子利用任意顯號軟件、非法改號軟件、電話捆綁轉接技術以及電話群撥、網絡短信群發、網絡電話對接等技術手段蒙騙被害人;經初步查明,該團伙在網上“秒殺”高端等智能手機后以退貨需要繳納保證金為由先后騙取廣東、浙江、江蘇、重慶等地受害人340萬余元,作案2300余起。
“在珠海時,聽說老家好多人靠通訊信息詐騙買了車、蓋了房,很羨慕,于是就干上了這個。由于茂名市電白區是通訊信息詐騙犯罪輸出地,很多案件是由受害人所在地警方立案偵查,電白警方協查。
” 去年8月中旬,上海居民朱婷芳遭遇犯罪分子通過Q Q實施的通訊信息詐騙,騙子盜用她在國外留學的兒子的Q Q號,騙走了原本留作學費的20多萬元積蓄。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北京因通訊信息詐騙犯罪導致群眾經濟損失13億元,浙江近8億元,上海為5億元,重慶為3億元,天津為1.8億元,長沙為1.16億元。
去年8月中旬,上海居民朱婷芳遭遇犯罪分子通過Q Q實施的通訊信息詐騙,騙子盜用她在國外留學的兒子的Q Q號,騙走了原本留作學費的20多萬元積蓄。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北京因通訊信息詐騙犯罪導致群眾經濟損失13億元,浙江近8億元,上海為5億元,重慶為3億元,天津為1.8億元,長沙為1.16億元。
以“包小姐”為例,這種電信詐騙的來源地最終多指向河北邢臺、邯鄲兩地。有辦案民警總結稱,電信詐騙不同于一般詐騙案,屬于非接觸性犯罪,犯罪分子往往選擇垮區域甚至跨國境作案。
今年以來,我國多個省區市連續發生“虛假投資類”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涉案金額巨大,社會影響惡劣。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危害群眾財產權益,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和社會安定。
9月13日14時許,搭載275名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的20輛旅游大巴從廣州到達長春。據介紹,吉林通化警方歷時數月,在廣東警方的協助下,打掉了幾個電信詐騙窩點,并一舉抓獲300余名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
“三線”之一、犯罪嫌疑人許某供述,“我們在跟客戶交談中,知道客戶用哪家銀行轉賬,我們就向老板要哪個銀行的賬號。
在雙峰縣街頭,“嚴懲電信網絡犯罪”的標語牌隨處可見,顯示政府打擊此類犯罪的決心。“全民總動員,嚴厲懲治電信、網絡犯罪”、“堅決打擊利用PS技術合成淫穢圖片敲詐犯罪”,這些標語在雙峰縣街頭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