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30日06:53 來源:參考消息網
老鴨村村民熊吉根的家。(英國廣播公司網站)
參考消息網8月30日報道 外媒稱,43歲的熊吉根(音)在中國被稱為“光棍”——單身、未婚,他把問題歸咎于道路。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28日報道,熊吉根住在中國東部安徽省偏遠鄉下的老鴨村。前往該村需要先開車在土路上緩慢行駛一個小時,然后再在陡峭的泥路上步行一段時間。老鴨村是當地出名的“光棍村”。
報道稱,在2014年的一項調查中,該村的1600個總人口中有112個年齡在30至55歲的男子被登記為單身。這一比例是極高的。
熊吉根說,他知道村里有100多個男人還沒結婚。“我找不到老婆,女人們都到外地打工去了,我怎么還能找到結婚的對象呢?”接著他又一次提到了道路:“這里的交通太困難了,天一下雨我們就過不了河。女人們不想住在這種地方。”
報道稱,熊吉根的村莊地處偏僻,但形勢卻早已對他不利:中國的男性遠多于女性,人口中每100個女孩就有大約115個男孩。其結果是21世紀的男性面臨結婚困難現象。
父母們在試圖安排兒女的婚姻方面可能仍然扮演重要角色。媒人在村莊里十分常見。熊吉根說自己也用過媒人。“通過媒人的牽線,有些女人來這里看了看,然后就走了,因為她們對交通的印象很差。”
報道稱,婦女們離開這個村莊——就像中國各地其他村莊的女人一樣——前往城市打工。在熊吉根所在的安徽省,吸引女人們的是上海。一些女人會回到村上,但此時她們自然已經結了婚。
男人也外出,但通常只是去打工。一些男人留在村里照顧年邁的父母,以維持中國傳統的孝道。熊吉根決定留在村里照顧自己的伯父。記者看到這個身穿破舊褲子的老人站在屋外,伸手在一碗半干的亮橙色玉米粒中摸索。“如果我離開,他會找不到吃的,”熊吉根說。“他不能去住養老院。”
報道稱,年輕一代對養育自己長大的老人的職責感仍然是中國家庭生活的一個關鍵部分。
據報道,這個村莊并不是唯一的“光棍村”。它體現的是中國農村生活的兩難境地:對貧窮的不懈逃避與土地的束縛、性別的不平衡以及對老年親屬的職責。還有糟糕的道路。(編譯/曹衛國)
從深山搬到了移民新村,陳佛生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日子真的越過越好了”。據羅坳鎮大橋村支書陳新宇介紹,羅坳鎮移民新村占地約70畝,規劃移民安置160戶,旨在解決大橋古嶂片區6個村小組133戶整體搬遷移民安置和周邊村組部分深山區移民安置。
隨著中國男女比例的拉大,光棍問題越來越凸現出來。探訪海南光棍村,貢舉村共有7個自然村,張田村是最大的村,曾繁暢是張田村村長,他自己一直到39歲才娶上老婆。
在海南省,一個位于棕櫚林中央、淹沒在耕地和稻田中的貧困村莊貢舉是個“光棍村”,這里的適婚男子生活在痛苦與沮喪當中,無望找到一個妻子。
廣西東蘭縣一條貧困村莊臺中屯,只有一個姑娘嫁給同村人,對象是小學教師,別的全嫁到外地,嫁入這村的女子則一個也沒有。報道稱,在光棍村中,有人為了延續香火,不惜近親結婚,結果有家庭誕下5個孩子,當中4個不會說話,另一個不能生育,禍及下一代。
當地人把出嫁女兒索要的彩禮稱之為“賣”,把男方花費的彩禮稱之為“買”,“人市”承擔了居中溝通和協調的重要功能。
全村共轄2個村民小組,93戶270人,其中到了結婚年齡卻找不到對象或喪偶、媳婦與他人私奔的單身漢就有38人,接近全村成年男性人數的四成。
在這樣的易地扶貧搬遷中,盧氏縣官道口鎮新坪村河溝村民組的農戶也嘗到了甜頭。
“人市”是甘肅省慶陽市焦村鎮集市上的特殊一角,位于鎮小學門口。王偉上小學的時候,班上共有46個同學,18個男生,26個女生;而現在26個女生已經全數出嫁,男生里娶妻生子的只有一人。最后一關才是“說禮”,也就是雙方家庭通過媒人商定彩禮價格以及三金首飾、衣服車房等附屬條件。
廣西東蘭縣東蘭鎮弄華村臺中屯的這兩兄弟都打光棍,至于原因,進家一看便知:一間木瓦房,篾片作墻,四面漏風。這些年,臺中屯只有一個姑娘嫁在本村,嫁給了小學老師,別的全嫁去了外地,卻沒有一個姑娘嫁進村來。
“人市”是甘肅省慶陽市焦村鎮集市上的特殊一角,位于鎮小學門口。王偉上小學的時候,班上共有46個同學,18個男生,26個女生;而現在26個女生已經全數出嫁,男生里娶妻生子的只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