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6日07:0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8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交通部官方網站了解到,在近日印發的《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中,交通部再次提出了完善公路收費管理的要求。
同時,交通部在落實《若干意見》三年行動方案(2016~2018年)里面,進一步確定了任務分工和完成目標:由交通部法制司牽頭,公路局參與,推進《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科學合理確定公路收費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部提出了探索高速公路分時段差異化收費的政策。據了解,官方提出該政策尚屬首次。
一位不愿署名的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高速公路分時段差異化收費主要是為了分流,起到緩解個別時間段擁堵的作用。但考慮到平時絕大多數高速公路較為暢通,主要是重大節假日小客車免費通行的時候擁堵問題突出,因此未來重大節假日小型客車免費通行的政策有可能會產生變數。
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提速
高速公路過路費比成品油費更貴、公路收費站設點太多等有關收費公路的吐槽不斷,在網上更是出現了大量自駕出行規避收費路段的攻略,這也讓《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修訂顯得更為緊迫。
交通部在《若干意見》中提出,推進《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科學合理確定公路收費標準。
同時,在落實《若干意見》的三年行動方案(2016~2018年)中明確分工,并要求持續推進《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幾天前,交通部就曾連續公布4篇對人大建議的答復,都涉及公路收費政策的相關話題。
交通部在答復中透露,目前,交通部正在配合國務院法制辦對《收費公路管理條例》進行修訂,擬對收費公路范圍、期限、標準及減免等事項重新作出統一規定。
1984年,國務院出臺“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收費公路政策,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在近12年的管理條例執行過程中,中國的公路得到了快速、有序發展,但業界對于收費公路政策的爭議之聲也越來越大。
早在2011年1月,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耿書海就曾公開表示,中國各種過路過橋費已高達運輸企業成本的1/3,高速公路收費標準過高,應大幅降低。
在近幾年的全國兩會期間,有關收費公路的話題一直是討論的熱點。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黃陽旭表示,在我國貨物總價值中有30%都被物流費用耗去,物流成本成為物價升高的直接推手。他建議國家相關部門降低高速公路收費,減輕企業物流成本,為中小企業發展松綁解壓。
實際上,交通部對于修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想法由來已久,在近年出臺的多份文件中,交通部都提出了修訂的要求。但即便如此,相對于此前而言,近一周以來交通部如此密集地提及修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情況也并不多見,而且對修訂的要求也更加具體,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修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將進入快速推進階段。
舉債修的公路降費空間有限
離今年的國慶節還有一個半月時間,在北京工作、老家在河南的小張已經在規劃開車回家的事情了。和去年一樣,他還是計劃在10月1日的零點開始動身。
對此,小張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選擇這個時間動身主要是考慮到走高速公路正好可以免費通行,而且也可以規避早上的擁堵,開車回家來回一趟的油費大概是900元左右,高速過路費也差不太多,這樣可以省掉大約一半的成本。
但是,如果未來重大節假日小型客車免費通行的政策要進行調整的話,小張的“小算盤”還能打多久呢?
交通部此前在回復人大建議時稱,交通部在對重大節假日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政策的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和評估,將綜合考慮各方意見,進一步研究完善有關政策措施。
同時,交通部在《若干意見》中進一步指出,探索高速公路分時段差異化收費政策和標準貨運車型計重收費的ETC應用,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
對此,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這是想通過價格杠桿調節人們走高速公路出行,高峰時段高速公路的收費標準會高,低峰時段收費標準會降低,破除現行各時段標準一致的政策。
這一政策對于個人出行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不會很大。趙堅認為,總體來看,大多數高速公路都不存在擁堵問題,要想降低收費標準的話,由于債務較多,很多地方都是借新債還舊債,可降低的空間比較有限。
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顧大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動態的價格調整收費標準的方向是很有價值的,國外很多城際高速公路都是采取這一政策來緩解擁堵問題。
“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要考慮精準化施策,這個調整有可能是往下調,即使往上調也會是有針對性的。”顧大松進一步說,對于貨車而言,晚上上路的多,很多貨車為了避開高速收費而走國道。如果降低收費標準,可以吸引貨車走高速公路,減少對國道的壓力。
但是,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這一政策動向釋放出來的意圖或許并非僅限于此。前述不愿署名的專家說,長期來看,重大節假日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政策很難持續,而探索高速公路分時段差異化收費政策,當然有降低收費、減輕企業物流成本的考慮,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為取消重大節假日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政策做一個鋪墊。實際上,此前關于節假日是否取消小客車免費通行政策,行業內部也一直有爭議。
另一位行業專家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重大節假日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政策本身在法律依據上就值得商榷,未來如果出臺基于調控高速公路擁堵的收費政策,重大節假日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政策也可能面臨調整。
事實上,自2012年國慶長假開始,我國就實施了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的政策,免費范圍確定為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
政府收費公路“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模式終結了。“收費公路專項債券對應項目形成的基礎設施資產和收費公路權益,應當嚴格按照債券發行時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用于抵質押。
統計公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收費公路累計建設投資總額為69488.5億元,其中近7成是舉借債務本金47668.8億元。2015年度全國收費公路減免車輛通行費總額為實際通行費收入的13.3%,為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促進旅游業發展、實惠人民群眾出行做出了突出貢獻。
截至9月20日,全國29個省區市公布了2015年收費公路統計公布。全年支出中大約七成用于償還債務本金和利息,用于養護的費用占比還不到7%。已公布數據的各省比較,福建省收費公路為償還債務花的錢,占總支出的比例最高,達到88.7%。
8月9日,交通運輸部就人大建議第4147號關于要求完善收費公路政策的建議和人大建議第1306號關于優化重大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政策的建議作出答復,表示《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已上報國務院,擬對收費公路范圍、期限、標準及減免等事項重新作出統一規定。
而在歷時1個月的征求意見過程中,“高速公路將長期收費”引發了一系列爭議和追問:長期收費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重復收費?未來通行費會否降低?
從1988年第一條高速公路通車到如今總里程居世界第一,“借錢修路、收費還貸”的收費公路政策使我國快速將高速公路總規模做大。與此同時,也積累下債務高企、虧損加劇等諸多矛盾。
客觀看,這份《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稿部分體現了解決公路收費問題的決心,有可圈點之處。而最受關注的是,在修訂稿中,高速公路不再規定具體收費期限,而以該路網實際償債期為準確定收費期限。
交通部表示按照"用路者付費"原則,實行長期收費是合理的。
收費公路將迎來重大改革。而為了滿足公路的建設、養護、管理和債務償還的資金需求,按照“用路者付費”原則,政府償債的高速公路可能將長期收費。“中國公路的稅收主要是兩種,一是車購稅,主要用于公路建設;二是成品油消費稅,主要用于非收費普通公路養護。
高速公路230億元,二級公路1億元,獨立橋梁隧道2億元,分別占收費公路通行費收入的98.7%、0.4%和0.9%。其中,政府還貸公路收支結余17億元,經營性公路收支缺口100億元;高速公路收支缺口78億元,二級公路收支缺口0.01億元,獨立橋梁隧道收支缺口5億元。
高速公路230億元,二級公路1億元,獨立橋梁隧道2億元,分別占收費公路通行費收入的98.7%、0.4%和0.9%。其中,政府還貸公路收支結余17億元,經營性公路收支缺口100億元;高速公路收支缺口78億元,二級公路收支缺口0.01億元,獨立橋梁隧道收支缺口5億元。
收費公路多達上千億的虧損數額,難逃“糊涂賬”的質疑,有關部門必須給出明細賬本,才能令公眾信服。昨日,交通運輸部公布2014年收費公路統計公報,公報指出,2014年度,全國收費公路收支平衡結果為負1571.1億元,除去政策性減免車輛通行費473.7億元,實際虧損超1000億元。
28日,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部長楊傳堂在2015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表示,2015年將推動交通運輸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加快推進收費公路管理改革、長江干線航道管理體制等重點領域的改革,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
據交通運輸部網站消息,2015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近日閉幕。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翁孟勇在會上強調,推動交通運輸主動適應新常態,關鍵是樹立新理念、把握新機遇、提出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