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2日07:32 來源:央視網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在2016年高考中,重慶市云陽縣的雙江中學有1827名考生參加,本科上線人數1336余名。其中,貧困學生就有1376名,占到了考生總人數的53%。
父母雙亡,舅舅癱瘓,年少的她扛起整個家
重慶市云陽縣人和鎮立新村人的代露,就是這群貧困畢業生之一。今年她以526分的成績被重慶工商大學錄取。剛得知成績,她就迫不及待地來到父母的墳前,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給九泉之下的爸媽。
代露的父母在四年前雙雙去世,四年前,代露的父親患食道癌晚期去世,母親精神病發作,墜樓身亡。他們被安葬在離家不遠的小山坡上。
自從父母去世之后,代露和年邁的外婆、癱瘓的舅舅相依為命。外婆年老眼睛經常看不見,而舅舅在建筑工地上摔傷了脊骨,癱瘓在床已經十余年。
△代露給癱瘓在床的舅舅端茶倒水。
一家人所有的經濟來源就是每個月政府發放給外婆和舅舅的低保費,和代露每月600元的孤兒生活費補助,還有母親墜亡時醫院的賠償金數萬元,要想支付一家人的生活費用和醫療費難上加難。
△晚餐,只有一盤辣椒炒空心菜,就著稀飯吃。
代露對外婆和舅舅說:“我讀大學會好好努力讀書的,你們兩個人要過好,不要為了我拼命。”
面對困窘的生活環境和命運的不公,舅舅黃文久卻一直深信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的份量。在采訪中,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沒想過讓她輟學,哪怕我是不吃不喝也要供她讀書。
代露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父母去世后,她曾因讀書費用太高想過要輟學,那時候連飯也吃不飽,光靠喝水支撐著。可是,是舅舅的支持讓她完全打消了輟學的念頭。
代露:我舅舅他說過一句特別讓我感動的話,他說你爸爸都走了,其實我也很想去陪你的母親。就是因為為了讓你更好的讀書,所以我選擇繼續活著。
體諒到家里的困難,填報高考志愿的時候,懂事的代露都是選擇離家最近、學費最低廉的大學。一年學費要四五千的,已經是最低限額了。再加上生活費、交通費等等,這對于一個月收入僅1200多元、負債累累的家庭來說無異于天文數字。
△代露一家現在住的屋子沒有門,也沒有窗,四壁空空。
代露出生后生活了15年的老屋在一次特大洪水中成了危房,已經不能再住人。今年舅舅一狠心,叫來村民們幫忙建起了一座新房,一下子欠下了6、7萬塊錢。政府危房改造的補助金還沒有下來,現在新房子建不下去了,大門和窗戶全部裸露著。
《經濟半小時》記者:住在這里害怕嗎?
代露:挺害怕的,如果半夜的時候有人闖進來,特別對一個女生,還是有一點害怕的。
建新房子欠下的債務,再加上三年前欠下的兩萬多元的債務,讓這個依靠低保生活的家庭已經債臺高筑。這些年,能借的親戚朋友也都借了個遍,如何能夠給代露交上大學的報名費,成為黃文久眼前最大的難題。
他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全家起早貪黑三個月收入八九百塊
△這個在樹上采藥材的男孩叫吳紅偉,重慶市黔江區濯水鎮烏楊村人,畢業于重慶市黔江新華中學。
今年吳紅偉以文科474分、高過二本線40多分的成績考取了重慶工程學院工程造價專業。
吳紅偉的父親在他出生前的一個月突發腦溢血去世,留下了他這個遺腹子。一年后,母親改嫁,從此,年幼的吳紅偉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30年前,爺爺吳永貴被倒下的大樹砸傷了腰,再也直不起來了。
多年辛苦勞作的奶奶,腰椎和腿都有疾病。為了掙錢,吳紅偉常常跑到山上去采各種藥材,曬干后拿去賣錢。為了采到名貴的藥材,吳紅偉常常要冒險爬很高的樹木,有的時候還會遇到蛇。
但是他不愿輕易放棄,他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如果運氣好,從早到晚不停歇,采到的貝子(一種藥材)就能夠賣到100多塊錢。這些年,為了給自己積攢學費和生活費,從13歲開始,不管酷暑嚴寒,吳紅偉一有空就到山上挖藥材。幾天前,他還為此曬到中暑。
不上課的時候,吳紅偉會搶著幫爺爺奶奶摘蠶繭,風干后拿到集市上去賣,以此減輕老人們的負擔。
△五百個蠶繭才能湊夠一斤,而一斤蠶繭才賣到18元錢。
吳紅偉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一天需要600斤蠶葉,必須得晝夜不停地山上打蠶葉、喂蠶葉,爺爺奶奶經常忙得連飯也顧不上吃。
養蠶是烏楊村的支柱產業,吳紅偉的家因為缺少勞動力,全家人起早貪黑忙碌三個月,收入只有八九百塊錢。一年下來,也最多只有3000多塊錢的養蠶收入,再加上每年家里賣一頭豬2000多塊,和少量的低保收入,就是這個家庭的全部經濟來源了。可是爺爺奶奶還是慢慢老了,越來越干不動活了。
求學之路如此艱難,2015年的9月,一場意外的災難又降臨了。一直鼓勵吳紅偉完成學業,像母親一樣關心他,年僅35歲的姑姑,因積勞成疾猝死在工廠大門外。
他說,沒有姑姑的支持,其實我可能很早就會輟學了。姑姑的突然猝死讓這個貧困家庭的生活雪上加霜。
吳紅偉高中班主任王紹祥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重慶工程學院的每一個專業學費都在一萬以上。
吳紅偉:不敢讓他們知道我自己的學費多少,就不敢讓他們知道,也害怕他們傷心。
政府發揮職能 救助貧困學子
為了給自己籌集大學學費,今年暑假代露和吳紅偉以及其他40位來自貧困山區的大學生參加了重慶市綠葉義工組織的“夢想課堂”高考圓夢活動,通過義賣報紙為自己籌集走進大學必需的費用。
△吳紅偉和其他的貧困大學生在重慶市觀音橋步行街義賣籌集學費。
盛夏的重慶街頭,超過40度,可是不少重慶市民頂著烈日自發地來參加幫助貧困大學生的義賣活動。
張海峰,重慶市綠葉義工組織的負責人,他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今年參加“夢想課堂”高考圓夢活動的每一個孩子背后都有一段艱難求學的心酸史,他們都來自山區最貧困的家庭,品學兼優,自立自強,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們都如愿地考取了重點大學。
△ 參加"夢想課堂"高考圓夢活動的部分學生和他們的家人。
黃煉(華北電力大學北京校區):出身寒門,并不能阻擋我逐夢的腳步,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電氣工程師,成為一個對家、對國都有益的人。
院松林(武漢大學):雖然未來的路充滿了太多的困難,但是在這條路上,我會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不拋棄、不放棄,努力拼搏。
田永長(西北政法大學):雖然說我們現在要經歷那么多磨難,但是我相信,風雨之后,必定有彩虹。
吳紅偉(重慶工程學院):我的夢想是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播撒芬芳,讓我的家鄉越來越美好。
中共重慶市江北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馳:我想除了政府在發揮自身職能的作用,加大對貧困學子這方面的救助、支持的力度之外,我們也希望通過社會組織力量,發動集聚我們更多的社會力量,來參與扶貧濟困的活動,這樣讓我們這個社會是有一個溫度感的社會。
愛心幫扶熱線:
代 露:17783690810
吳紅偉:13594119027
半小時觀察:
重慶市云陽縣的代露和黔江區的吳紅偉,父母都已經離他們而去,作為孤兒,他們都經受了比同齡人更多的磨難。所幸在他們的頑強努力下,都順利考上了大學。生活的貧困并沒有讓他們意志消沉,相反讓他們能夠直面困難、樂觀向上。但是,不管孩子們有多堅強,在沉重的經濟壓力面前,日子的確都過得特別艱難,稚嫩的肩膀承受了太多太多的重量。
在祝福的同時,我們也欣慰地看到,他們正在得到來自我們社會的更多關愛,謝謝這些幫助孩子們的好心人,希望那條通往大學的路,能讓他們走得更平穩,更堅實。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國,但卻長期被“豬周期”困擾。目前整個綏化,現在有存欄生豬1177萬頭,每年可以轉化玉米40多億斤,生豬飼養發展好了,對消化玉米庫存,調整玉米產業結構也很有好處。
2016年11月初,網絡上出現的兩段視頻,引起了公眾的關注,網友上傳的這段視頻顯示,一個排污管,正在向一條河里肆無忌憚地排放著工業廢水。
唐大華,民間古建保護志愿者,他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2012年他在發現省級文物秦莊東岳廟,由于常年缺乏維護,損毀嚴重。民間古建保護志愿者唐大華:這邊比那兒還慘,有可能它里頭一間也剩不下,就剩四面墻。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坍塌嚴重,村民:根本沒人管過。
唐大華,民間古建保護志愿者,他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2012年他在發現省級文物秦莊東岳廟,由于常年缺乏維護,損毀嚴重。民間古建保護志愿者唐大華:這邊比那兒還慘,有可能它里頭一間也剩不下,就剩四面墻。
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李崗村村民小組長夏輝:大興集(鎮)的天,是叫彩色的天,紅的白色藍的黑的黃的,五顏六色 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李崗村村民小組長夏輝:一開始馬合公司就說,你們跟我們馬合公司談,不符合游戲規則。
在離廣耀鋼鐵廠幾百米遠,就是小屯村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的所在地,面對嚴重的空氣污染,村民們十分擔心孩子們的健康問題。武安市西土山鄉河渠村村民段大爺兒子:夏天晾淺色的衣服,衣服干了都是黑粉塵。
垃圾焚燒飛灰的毒性是砒霜的900倍。
武漢市漢陽區鍋頂山垃圾焚燒發電廠周邊居民:給你們看,身上、屁股,全是這樣的,這就是空氣影響這皮膚不好。武漢市漢陽區鍋頂山垃圾焚燒發電廠周邊居民:真是臭,像是魚腥的臭味,真沖人。
武漢市漢陽區鍋頂山垃圾焚燒發電廠周邊居民:給你們看,身上、屁股,全是這樣的,這就是空氣影響這皮膚不好。武漢市漢陽區鍋頂山垃圾焚燒發電廠周邊居民:真是臭,像是魚腥的臭味,真沖人。
那么王海軍遭遇的是不是違規執法呢,記者隨后來到了天津市東麗區運管局,在聽了記者的講述后,東麗區運管局法制科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次執法確實存在很多問題。維權司機王金伍:天津市2010年出臺了超限公路行駛規定,規定10%之內不罰款,超過50公斤罰到500塊錢。
[導讀]河南商丘市梁園區境內管護的公路只有110公里,執法的人員高達200人,兩個人管一公里,財政無法承擔全部費用,這兩百人就只能是靠路吃路,上路罰款。河南永生運輸公司的運煤貨車在進入徐州后,有一部分車來到了賈汪區,這些貨車同樣也被交警一一攔下罰款。
村民名下莫名多了640畝生態林,每年8160元補貼不翼而飛。
云南省麗江市瑪咖種植戶羅現存:基本上價格算下來還是賺了幾百萬,就是爭著買。和金龍家里家外的院壩里還攤曬著十多噸瑪咖,這些瑪咖就像負擔一樣沉甸甸地壓在了一家人的心上。
食堂負責收餐廚垃圾的員工告訴記者,隨著光盤行動的推廣,餐飲浪費的現象比過去減少了。成都市城市管理局基建設備管理處處長梁曉鵬:我們中心城區,每天餐廚垃圾的產量大約是五百多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