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7日06: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27日電(張尼)近日,包括長江中下游和江南大部在內的地區出現今年來最強高溫天,中央氣象臺持續拉響高溫橙色預警。上海、湖北、重慶等地近日相繼拉響今夏首個高溫紅色預警,此外,江蘇、安徽的一些地區電網負荷屢創新高,全國多地開啟高溫“燒烤”模式。
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高溫預警持續拉響 部分地區體感溫度超50℃
26日18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預計27日白天,華南北部、江南、江淮、江漢、黃淮南部、華北南部、四川盆地東部、重慶、貴州北部和東部以及新疆、甘肅西北部、內蒙古西部等地有35~39℃的高溫天氣。
這其中,浙江中北部、安徽東部、江蘇南部、江西東北部和西部、湖北東南部和西部、湖南東部和西北部、重慶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41℃。
另據中國天氣網報道,7月下旬以來,長江中下游和江南大部已出現今年以來最強高溫天氣,部分地區體感溫度高達50℃。
25日,高溫范圍、強度達到鼎盛狀態,江淮、江漢中南部、江南、華南、西南地區東北部等地普遍出現35℃或以上的高溫,其中湖北西北北部、湖南中部、浙江西部等地的局部地區最高氣溫達到40℃或以上。
上海、湖北、重慶等地近日也相繼拉響了今夏首個高溫紅色預警,進入“燒烤”模式。截至24日,受高溫影響的地區波及人口約7億人左右。
7月26日,福州高溫來襲,民眾“全副武裝”出行。 王東明 攝
高溫天氣為何持續發威?
為何本輪高溫天氣如此之強?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對媒體表示,此輪高溫天氣是由于副熱帶高壓西伸北抬,逐漸增強的副熱帶高壓將持續控制南方地區。
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地方將以晴熱少雨天氣為主,白天受太陽短波輻射影響,地面溫度會逐步上升。同時,在高壓控制區也盛行下沉氣流,形成一定的下沉增溫效應。在輻射增溫和下沉增溫的綜合作用下就會導致高溫天氣的出現。
馬學款表示,目前來看,本次高溫天氣過程還將持續,華南北部、江南、江漢、江淮、重慶等地高溫天氣或將貫穿至7月底,局部地區氣溫將達39-41℃。
資料圖 谷華 攝
部分地區用電負荷破紀錄 電力供應吃緊
持續的高溫天氣讓不少地區的電網用電負荷打破紀錄。
24日,安徽合肥電網最大負荷已達517.14萬千瓦,今年首創歷史新高。25日,電網負荷繼續攀升至553.2萬千瓦,連續兩日打破歷史紀錄。
目前合肥供電公司已啟動電網運行和配搶指揮應急預案,消除隱患,增派搶修人員力量,強化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快速響應。
江蘇方面,25日13時10分,全省最大調度用電負荷突破9000萬千瓦大關,達到9238萬千瓦,創歷史新高。江蘇全省13個地市中,除連云港外,其余12個地市用電負荷均創了歷史新高。
山東省從23日到25日,電網全網最高負荷連續三天創下歷史新高,25日達到6838.6萬千瓦。有關部門已組織啟動有序用電措施,部分高耗能行業被“限電”。
7月26日中午12點39分,南京街頭高溫逼人,用溫度計測量的實時溫度超過40攝氏度。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多地出現熱射病死亡病例 高溫作業人員需警惕
高溫天氣不僅讓電網吃不消,民眾的身體健康也受到了影響。近期多地接連曝出高溫天氣致人死亡消息,讓人著實捏把汗。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5日中午,江蘇累積報告中暑病例超過120例,危重癥病例近20例。其中最多的是南京,有70多例,僅一例重癥;鎮江地區危重病例最多,達到11例;另外蘇州、鹽城、南通等都有危重或者瀕臨死亡病例報告。因中暑導致死亡的,除鎮江外,鹽城和張家港各有一例。
另外,安徽、上海等地也均出現熱射病死亡病例。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王軍宇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采訪時表示,熱射病其實是重癥中暑,是人體由于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中,導致機體核心溫度迅速升高,超過40℃,伴有皮膚灼熱、意識障礙等多器官系統損傷的嚴重臨床綜合征。
熱射病發病與3個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即高溫、高濕、無風環境。所以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的工作人員容易出現熱射病。
“一旦出現中暑癥狀,首先要將患者轉移到陰涼的地方,加強空氣流通,同時讓患者及時補充水分以緩解癥狀。一旦患者出現意識不清、抽搐等癥狀時,一定要及時送醫,不可自行處理,以免延誤病情。”王軍宇強調。
記者了解到,除了熱射病,近期因高溫引起的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等疾病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
王軍宇告訴記者,以其所在的科室為例,最近一周,患有上述疾病病人就診的數量大約上升10%到20%左右,以中老年群體為主。
7月25日,“全副武裝”的市民騎著自行車在高溫下的南京街頭經過。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防暑降溫小貼士:高溫天氣多補水 切忌貪涼
多地“高溫燒烤”模式開啟,普通民眾日常出行又應當采取哪些應對措施?
對此王軍宇建議,首先,市民要盡量減少外出,特別是中午時段,外出時最好備上遮陽傘等物品,做好防暑降溫準備。
另外,民眾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群,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日常多飲用白開水,當大量排汗時可以補充淡鹽水。
“高溫天氣,老年人如果補水不足很容易導致血液濃縮,從而誘發心梗、腦梗,另外,悶熱天氣里,空氣流通不暢,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也更易發病。因此這些人群要格外小心。”王軍宇表示。
但他也提醒,高溫天氣切忌貪涼,因為過多飲用冷飲反而會加重腸道的刺激,損害人體健康。(完)
7月25日,記者從省氣象局了解到,7月份還未結束,全省平均高溫天數就已達到自2000年以來的第二高值,全省多地的高溫天數突破了歷史同期極值。5月1日至7月23日,三門峽、洛寧、焦作、溫縣、滎陽、鄭州、登封7站高溫天數破歷史同期極值,博愛站達到歷史極值。
7月25日,記者從省氣象局了解到,7月份還未結束,全省平均高溫天數就已達到自2000年以來的第二高值,全省多地的高溫天數突破了歷史同期極值。5月1日至7月23日,三門峽、洛寧、焦作、溫縣、滎陽、鄭州、登封7站高溫天數破歷史同期極值,博愛站達到歷史極值。
通知指出,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高度重視高溫天氣醫療工作,做好醫療資源調配和門急診工作安排。
1、盡量避免午后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2、有關部門應注意防范因用電量過高,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設備負載大而引發火災;
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7~39℃,局地可超過40℃。
12日18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13日白天,華北、黃淮、西北地區東部、四川盆地、江漢西部、江南、華南東北部以及內蒙古西部、甘肅、新疆南疆盆地和沿天山一帶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
多地高溫刷新歷史極值,出現“史上最熱一天”。
近期,高溫成為中國北方天氣舞臺上的一個重要角色,從西北至華北、黃淮等地均陸續受到高溫“烤驗”。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三天,北方地區的高溫將繼續蔓延發展;同時伴隨著副高的西伸,南方地區的高溫也將逐日擴張地盤。
根據最新氣象預報,未來10天,中國中東部地區將迎來今年來范圍最廣、強度最強高溫天氣,最強時段,預計全國高溫面積可達364萬平方公里,將覆蓋21個省份。
1、盡量避免午后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2、有關部門應注意防范因用電量過高,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設備負載大而引發火災;
昨日上午9時20分,代表“北京溫度”的南郊觀象臺氣溫達到25.3 ;11時20分,觀象臺氣溫為27.8 。雖升溫勢頭強勁,但昨日最高氣溫并未達到35 ,最終定格在32 。
17日-19日,北方多地將遭遇今年以來首次大范圍高溫天氣,涉及京津冀、內蒙古等7省市區,其中18日高溫范圍最廣、強度最大,內蒙古東部偏南地區局地更有可能出現38-40℃的最高氣溫。
本周即將來襲的高溫天氣,將會感受到“夏姑娘”的十足熱情。
昨天,高溫天氣依然在肆虐,鄭州等地甚至出現了38℃高溫。30日~31日,全省大部地區有一次對流性降水天氣過程,其中北中部局地有大雨或暴雨,并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夏季高溫炎熱,汽車開的時間長了,容易自燃。經調查發現,全國大部分私家車配備滅火器的情況更令人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