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5日06:44 來源:澎湃新聞網
2016年7月19日,一名員工在東北特鋼大連基地檢查產品表面質量。 在4個月的時間里連續7次債券違約,東北特鋼開了地方國企債券違約先河;在對債權人承諾不會“債轉股”后,才過去一個多月,東北特鋼又開始單方面計劃通過“債轉股”脫離困境。
那么,是什么壓垮了這家遼寧省第二大國企,北方最大的特鋼企業,讓它淪為“違約王”?危機的種子,在東北特鋼2008年為實行技術升級改造而進行巨額投資時,便已埋下。
截至2014年的6年間,東北特鋼累計投入300億元,實施國內外特鋼企業最大規模技術改造,并計劃在未來3年完成特鋼品種在高端市場的新布局,高溫合金、高強鋼等產品將占領國內民品市場份額35%以上,1/3產品實現外銷或替代進口。
如今三年計劃還未走完,升級還未完成,東北特鋼卻已負債累累。
前期300億技術改造投資,讓東北特鋼負債累累
2004年,東北特鋼由國家原三大骨干特鋼企業——大連特鋼、撫順特鋼、北滿特鋼重組而成,主要經營特種鋼,用途包括潛艇、火箭等。其主要控股股東是遼寧省國資委。作為東北最大的特鋼企業,遼寧省一度想將東北特鋼打造成中國最大的特鋼集團,而現在其卻面臨負債累累以及債券屢屢違約的窘境。
國開行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末,東北特鋼資產總額527.26億元,總負債達444.73億元,資產負債率84.35%,公司面臨較大流動性壓力。而近年來因為拖欠貸款,東北特鋼已先后多次被最高人民法院列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為何東北特鋼會陷入如此窘境呢?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查閱此前公開報道發現,刨除近年來經濟下行導致鋼鐵行業不振等因素外,前期300億技術改造升級投資規模過大或是使東北特鋼負債累累的根本原因之一。
中債資信的分析報告稱,東北特鋼近年來仍保持盈利的狀態,但是利潤規模并不大,而且公司其他應收款較大,資金被占用規模較大且時間也較長。具體而言,從2008年起東北特鋼大連基地搬遷改造,導致公司債務負擔大幅上升,資產負債率從2007年的65.85%持續加重至2010年的87.35%,加上后續又新增大型材廠的投資,近年來公司資產負債率一直保持在84%至85%之間,債務負擔重,償債指標較差。
據遼寧日報2013年9月的報道,近幾年,東北特鋼集團三大基地同步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技術改造。大連基地投資160億元引進國際一流的工藝裝備,建成了世界最先進的10條現代化特殊鋼專業化生產線;撫順基地斥資百億元,形成了國防軍工和高科技領域國際一流水平的工藝裝備;北滿基地則規劃投資227億元,進行全面技術改造。
2014年7月遼寧日報報道,據統計,此前東北特鋼已累計投入近300億元,實施了國內外特鋼企業最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彼時,東北特鋼計劃未來3年完成特鋼品種在高端市場的新布局,高溫合金、高強鋼等產品將占領國內民品市場份額35%以上,1/3產品實現外銷或替代進口。
如今,三年未到,東北特鋼已背負巨額債務。即便說技術改造升級是企業不斷發展的動力來源,但在鋼鐵繁榮時期進行巨大投資,使得東北特鋼在行業萎靡之時不得不接受巨額負債的現狀,這也是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的一個普遍現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3月28日,東北特鋼發行的“15東特鋼CP001”宣告違約,開啟了地方國企債券違約的先河。此次債券違約,也像是推翻了的多米諾骨牌,自此,東北特鋼后續到期的債券全部違約。
但有媒體報道稱,其實,東北特鋼的這次債券違約本是有可能避免的。證券時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當時,主承銷商國開行曾主動與發行人和控股股東遼寧省國資委溝通,愿意提供流動性支持,并表示已經準備好兌付資金,同時還愿意一攬子考慮為國開行主承銷的其他存續債項兌付提供資金支持。但是,遼寧省地方政府的相關部門一直未予以回應。
在7月20日召開的東北特鋼2015年第一、二、三期短期融資券第三次持有人會議上,債券持有人要求調查遼寧國資委在處理東北特鋼違約債券的過程中是否有不作為。
在東北特鋼多次發生債券違約及其引發的風波被諸多媒體報道后,作為東北特鋼控股股東的遼寧省國資委和遼寧省政府還都未就此事公開發聲。
不是辦法的辦法:“債轉股”
7月20日,東北特鋼2015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第三次持有人會議在大連召開。一位參會的銀行人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東北特鋼的發言人在會上表示,公司70%的金融債券將通過債轉股的方式解決。
這一說法和此前網上傳的《省政府東北特鋼工作協調領導小組會議精神傳達提綱》中提到的的債轉股方案一致。但對此解決方案,東北特鋼此前并未和債權人商議過。而在會議上,債權人當場對該方案堅決反對。
此前一天,在東北特鋼2015年第一、二、三期短期融資券第三次持有人會議上,東北特鋼董事長董事也稱要進行債轉股。據界面報道,該會議上的具體方案包含三點內容:一是由債務人推出“債轉股方案”;二是盡快引入新的投資人;三是實現整體上市,進軍資本市場。
上述銀行人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東北特鋼2015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之前的兩次持有人會議上,東北特鋼的態度都是不對此進行回應,但此次在會上直接提出債務重組方案中70%的金融債務是以債轉股的方式解決。
該人士稱,雖然此前有媒體報道過,也有聽過傳言,但仍覺得出乎意料。不過,對于該方案的具體流程和運作程度,東北特鋼并沒有給出詳細的說法。
至于東北特鋼是否會采取債轉股的形式解決問題,其外宣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并沒有否認。其稱,“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關于債轉股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具體政策,是否最終采取債轉股的形式解決問題,現在還不太好說,因為這畢竟不是單方面就可以提出來的,它需要各方協商解決的一個過程。現在企業這邊也是在爭取投資人的理解和支持,企業自3月份違約開始,也是一直在積極運作這件事。”
值得注意的是5月底,在債權人的要求之下,東北特鋼承諾“不會進行債轉股及不會惡意逃廢債”。如今看來,雖然東北特鋼尚未公開宣布將會采用債轉股的形式解決問題,但至少債轉股已成為其選擇的方式之一。
在目前債權人堅決反對債轉股甚至希望東北特鋼破產的前提下,東北特鋼能否就債轉股和債權人達成一致,尚未可知。即便雙方可以達成一致,但確實如東北特鋼外宣負責人所言,國家目前尚未有相關可行的法律規定和具體政策,該方案在短期內也無法實施。
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鄭玉春此前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稱,此前中鋼重組方案也有傳聞稱有一半債務通過債轉方式解決,和現在東北特鋼債轉股的傳聞差不多。現在遼寧省政府也沒有辦法,已經沒有巨額資金去補東北特鋼的大窟窿了,但偌大的一家地方企業,當地政府不可能說關就關,這可能是當地政府“沒有辦法的辦法”。他們選擇“債轉股”的方式給企業輸點血,暫時過渡一下,但這并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案。同時,目前還沒有類似債轉股的案例,估計東北特鋼和中鋼一樣是先提出這個方案,也在看后期國家是否會有相關政策法規落地。
有銀行人士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現在東北特鋼和債權人方面都僵持不下,雙方的方案都無法取得對方的認可,只能等待中央層面來拍板了。
(原標題:能生產潛艇、火箭用鋼的東北特鋼,為何淪為“違約王” ?)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國新辦今天就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有關政策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就“僵尸企業”破產一事指出,屬長期虧損的僵尸企業便不能實施債轉股。王兆星指出,首先,發改委的同事已經講到,這次債轉股有一個政策邊界,哪些企業能夠債轉股,哪些企業不能債轉股,其中提到的屬于長期虧損的僵尸企業,便不能實施債轉股。
近日,興業銀行(601166,股吧)成為第一家“入場”本輪債轉股的股份制銀行。而對于是否會進一步設立債轉股實施機構,興業銀行方面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暫時沒有可以披露的信息。
23日訊,從大行相關人士處了解道,工、農、中、建、交五家國有大行,均表示愿意申請成立債轉股子公司,以參與到“去杠桿”的進程中。各家銀行方案基本一致,以自有資金出資100億左右,成立專門經營債轉股的投資子公司,按有關規定,交叉實施債轉股。
3月29日記者從工商部門獲悉,自國家工商總局出臺《公司債權轉股權登記管理辦法》之后,洛陽市核準了首例債權轉股權登記。3月27日,位于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劉富村的河南省河陽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在洛陽市工商局辦理了債權轉股權增資手續,原本公司應償還的420萬債務轉為公司股權,既減輕了公司的債務負擔,又增加了公司的注冊資本。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在近日召開的第六屆中國鋼鐵技術經濟高端論壇上表示,截至目前,本輪鋼鐵行業債轉股已簽訂框架協議的規模約1500億元。
9月8日,平頂山天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煤股份”)非標準債權“債轉股”業務12.5億元在興業銀行鄭州分行落地,該項目獲批總額度20億元,系河南省內首單上市公司市場化債轉股業務。
在建行、農行等銀行系資產管理公司(AMC)先后落地之后,8月7日,銀監會下發《商業銀行新設債轉股實施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在本輪市場化債轉股加速推進之時,市場對于是否會有企業通過此手段逃廢債抱有擔憂。在銀監會8月7日下發的《商業銀行新設債轉股實施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中再次強調,將扭虧無望、已失去生存發展前景等的企業拉入“負面清單”。
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昨日在山東代表團聽取審議間歇接受上證報記者獨家采訪時透露,銀監會法規部正在制訂債轉股實施機構管理辦法,今年上半年差不多能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