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2日06:54 來源:新京報
7月20日,北京遭遇強降雨,首都機場部分航班延誤或取消,圖為旅客在北京首都機場查看航班信息。 新華社發
近日,交通部發布《航班正常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就航班延誤時的主體責任和權益保障做出規范,如航班機坪延誤超3小時須安排旅客下飛機。這部國內第一部明確了航班延誤權責以及處置流程的管理規定將于明年1月1日起實施。
焦點1 非航空公司原因延誤 旅客自理費用
《規定》原文第二十九條分四款規定,明確了航班延誤的原因以及各航空公司應該承擔的責任。將延誤原因予以分類,首次明確由于天氣、突發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檢以及旅客等非承運人原因,造成航班在始發地出港延誤或者取消,承運人應當協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費用由旅客自理。
解讀:中國民航大學教授李曉津介紹,《規定》將航班延誤的原因進行了更為清晰的分類,一類是由于承運企業自身原因導致的,一類則是因為天氣等客觀因素造成的。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導致的延誤,必須為旅客提供餐食住宿服務,天氣等原因造成的延誤,航空公司則只需要協助旅客安排食宿。“但現在延誤時間長了以后,航企都會為旅客提供食宿。”李曉津說。國內一家大型航空企業地面服務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航班延誤4個小時以上,他們會免費為旅客提供飲用水和餐食,如果需要過夜還會安排就近賓館住宿。目前并沒有因為航班延誤原因不同而區別擔責。
李曉津說,《規定》清晰的透露出這樣的信息,不是所有延誤的責任,航空公司都要承擔,但也人性化地提出,在中轉和備降機場,航空公司要負責旅客食宿。
焦點2 航空公司30分鐘內應告知延誤信息
《規定》明確,在出現航班大面積延誤之前,航空公司接到延誤信息,要在30分鐘以內通知購票旅客。并通過官網網站等多種渠道向社會公布延誤信息。《規定》還指出,大面積延誤下,機場要協調海關、邊防、檢疫、公安、地面服務等部門。夜間大面積航班延誤期間,機場管理機構應當協調延長機場巴士運營時間。
解讀:首都機場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首都機場早已經按照這樣的處置流程應對航班大面積延誤。在首都機場成立了由所有駐場單位、保障機構組成的運管委,根據航班延誤登記,適時啟動運管委應急響應,最高級響應,所有單位負責人要在運管委值守,協調處理相關環節的問題。首都機場巴士以及機場線也會在夜間出現大面積延誤時適當延長運營時間。
國航方面有關負責人介紹,航空公司在接到民航空管部門的空管信息以后,根據自身的航班準備情況確定延誤或者取消信息,第一時間聯通呼叫中心向購票乘客發送。
焦點3 購票時應告知航班延誤服務內容
《規定》第三章提出延誤后的處置,明確航空公司應該明確航班出港延誤及取消后的旅客服務內容,并在購票環節中明確告知旅客。航空公司的運輸總條件中應當包括是否對航班延誤進行補償;若給予補償,應當明確補償條件、標準和方式等相關內容。
解讀:民航行業專業律師張起淮指出,《規定》并未就航班延誤時承運人應向旅客提供的經濟補償或賠償制定統一的標準,這也是《規定》的一個遺憾之處。
目前我國針對航班延誤賠償標準沒有相關立法,所以現在只能依據民航總局在2004年發布的一個指導意見作為航班延誤賠償主要處理依據。“這個指導意見對補償的條件以及標準非常粗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他說,其實賠償條件和標準還掌握在各航空公司手里,此項規定將導致各家航空公司出臺不同的賠償標準,不利于建立統一的規范和市場秩序。且在航空客運關系中,旅客始終處于被動和弱勢地位,由航空公司自行制定賠償和補償標準,不利于保護旅客的合法權益。
■ 小貼士
●“航班延誤”是指航班實際到港擋輪擋時間晚于計劃到港時間超過15分鐘的情況。
●“航班出港延誤”是指航班實際出港撤輪擋時間晚于計劃出港時間超過15分鐘的情況。
●“航班取消”是指因預計航班延誤而停止飛行計劃或者因延誤而導致停止飛行計劃的情況。
●“機上延誤”是指航班飛機關艙門后至起飛前或者降落后至開艙門前,旅客在航空器內等待超過機場規定的地面滑行時間的情況。(根據《航班正常管理規定》)
■ 追訪
是否延誤以撤輪擋時間計算
業內人士:之前延誤標準各部門計算方式不一
據業內人士透露,由于行業內部運行方式不同,以前在計算航班延誤時標準不一。“空管有空管的標準,航空公司有自己的標準,機場有機場的標準。”該人士透露,2014年起,民航局修改了航班延誤統計標準,首次提出以“撤輪擋”替換“關艙門”,以減少乘客在飛機上等待時間。此次則將撤輪擋的統計方式列入規定。
據了解,撤輪擋是全球民航界通用的專業術語,如同汽車停車放置擋板防止溜車開車前拿走,飛機撤掉輪擋后,才可啟動發動機滑行。
業內專家說,與原來關艙門即為航班正點的統計標準相比,新標準意味著,航班正點指的是不僅航空公司做好了旅客全部上齊的準備,而且機場做好了行李裝上飛機,航油做好了加油,空管發出飛機滑行到跑道上起飛的指令。“這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明確這個標準,是對各方都有效力的,各單位都要執行統一標準。”
關艙門3個小時須下飛機等
航空公司:很難執行,可能造成混亂
《規定》要求,發生機上延誤后,航空公司應該每30分鐘向旅客通報延誤原因以及動態信息;機上延誤超過2小時(含)的,應當為機上旅客提供飲用水和食品;機上延誤超過3個小時(含)且無明確起飛時間的,應當在不違反航空安全、安全保衛規定的情況下,安排旅客下飛機等待。
國內一家航空公司運控負責人告訴記者,《規定》出臺前,他們就在執行相關內部的標準,機上延誤時間在2小時內,一律保證機艙內空調開啟,一律保證衛生間開啟,一律保證提供必要的飲用水。
“但是延誤3個小時就要回到原機位安排旅客下飛機這個很難執行。”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空管等部門的要求,飛機只有在撤離輪擋以后,才可以進入機坪排隊,如果安排旅客下機,對后續排序放行會造成混亂,也會直接影響排隊航班起飛。
記者發現,在《規定》詳細規定了法律責任,監督管理由民航行政機關和民航地區管理局實施。在相關罰則中規定,如果旅客在飛機上等待超過3小時,航空公司未按照規定安排旅客下飛機等待的,將處于8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中國民航大學教授李曉津介紹,這次公布的《規定》是規范航班延誤以后的服務以及處置問題,從內容上看并不是新的提法。“絕大部分處置流程和辦法是現在行業內公認的,也是在民航企業內部執行多年的。”
李曉津說,此《規定》并不是直接治理航班延誤的手段,但是我國首次對航班延誤處置問題進行明確的規范,將有利于促進民航運輸參與部門積極協調,共同解決延誤難題。
航班延誤險(簡稱“航延險”)可幫助乘客減少時間浪費帶來的損失,曾一度銷售火爆。但近段時間,各家保險公司均說“不堪重負”。為應對這種情況,保險公司紛紛拿出對策:有的提高了理賠門檻,有的悄然下架,還有的被打包進了航意險和旅游險等一起銷售……
昨日上午,一對夫妻在昆明長水機場準備搭乘前往成都的航班,登機前卻廝打起來,導致其乘坐的航班被延誤28分鐘。
一對夫妻在昆明長水機場登機前卻廝打起來。
在42家航空公司公布的航班延誤補償標準中,最“大方”的航空公司標準基本一致:延誤4小時(含)以上不超過8小時,每位旅客補償人民幣200元;延誤8小時(含)以上,每位旅客補償人民幣400元。有5家航空公司直言,無論何種原因航班延誤或取消,都不會提供經濟補償,這5家分別是中聯航、西部航空、烏魯木齊航空、春秋航空和桂林航空。
鄭州市氣象臺今天6點,繼續發布大霧橙色預警:鄭州市區已出現能見度小于200米的霧,局地能見度小于50米,今天凌晨到上午大霧天氣持續.河南省氣象臺發布大霧橙色預警: 多條高速管制,31班航班延誤
鄭州市氣象臺今天6點,繼續發布大霧橙色預警:鄭州市區已出現能見度小于200米的霧,局地能見度小于50米,今天凌晨到上午大霧天氣持續.河南省氣象臺發布大霧橙色預警: 多條高速管制,31班航班延誤
元旦期間,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簡稱鄭州機場)遭遇新年大“霾伏”,不少航班延誤或取消。昨天23時18分,網友“趙魚魚趙”發布消息稱,2017年第一天,他參加了鄭州機場一日游,順便友情提醒各位小伙伴,機場航班大面積延誤、取消。
“機上延誤”是指航班飛機關艙門后至起飛前或者降落后至開艙門前,旅客在航空器內等待超過機場規定的地面滑行時間的情況。
那我們再去做一個假設,吳建民大使本來要坐的飛機,應該是12點多到武漢。2013年5月22日,深圳機場航班大面積延誤,乘客將值機柜臺圍住,其中一名男乘客,擰開礦泉水瓶,兩次把水潑灑在女性空乘的身上。
3月9日,成都飛烏魯木齊CZ3693航班上的一位乘客誤把安全門打開,導致航班延誤一小時。
我敢打賭,你的驚喜一定比不上網友@-漏寶 的“驚”喜。@巫師背隆:今天竟然還能有這種房型提供,VIP待遇啊。
日前,廈門航空公司一架從大連飛往長沙的航班因故延誤,一名10歲乘客因在離開飛機時辱罵乘務長,遭到機組拒載,航班整體延誤了6個小時。
為應對持續增長的來泰中國游客,素旺納普和廊曼機場對華航班增開20%,航班延誤率也隨之增多。今年1至5月份,上述兩個機場發生嚴重延誤5起,波及600多名乘客。作為國際乘客,如何從容文明應對航班延誤?
5月4日廣州暴雨襲城,23時廣州發布今年首個紅色暴雨預警信號。受雷雨天氣影響,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出現大面積航班延誤,記者從白云機場了解到,87個航班被迫取消,延誤1小時以上的航班數最高峰達68個。圖為乘客對“航班延誤卻得不到妥善安排”提出申訴。
這樣低的維權率,也讓人們更多關注起航班延誤險來。許多網友抱怨申請理賠有點“費時費力”,一位網友表示,“下載、打印、填寫‘索賠申請表’,找航空公司開‘航班延誤’蓋章證明……有時就為了200元的賠償金,忙活好多天,劃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