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5日07:10 來源:京華時報
面對新媒體時代的多元聲音、多樣訴求,具有良好的新媒體素養,也是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的體現。讓更多領導干部敢于觸網、敢于發聲,需要有健康的政治生態和官場文化。
仔細研究不同群體的微信朋友圈,不難發現一個現象:領導干部在朋友圈一般都比較沉默,而且級別越高越不愛在朋友圈說話,他們幾乎從不參與熱點話題的討論,即使偶爾更新也以轉發“心靈雞湯”、分享風景照為主。這個現象在公務員群體中非常普遍,完全可以用“官樣朋友圈”為之命名。
最近,《人民日報》一篇報道在談及這個現象時指出,一些領導干部不愿面對網絡、無視輿論生態變化,在社交媒體平臺不察民情、不問民意,反映了他們觸網時的“鴕鳥心態”。將患有“網絡恐懼癥”的領導干部喻為鴕鳥,確實形象——或許在這些人的意識中,網絡世界復雜而兇險,保持沉默才是最佳策略。
按照中央要求,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但從現實來看,很多領導干部仍視網絡為洪水猛獸,時刻擔心禍從口出,對朋友圈敬而遠之。由此引出的一個問題是:這種“官樣朋友圈”的文化是怎樣形成的?
一個很重要原因是,當今的官場文化并不鼓勵官員有“個性”,反倒主張面目越模糊越好。筆者不止一次聽一些公務員朋友說過,在體制內生存不怕你跟其他人言行相同,就怕你跟別人不同。當別的領導干部都在網絡時代謹言慎行,如果有誰表現得特別活躍,就很容易被貼上“愛出風頭”“不夠穩重”的標簽。
現實中,每有重大事件發生,我們的領導干部的朋友圈幾乎看不到波瀾,而很多外國政客卻把社交網絡當作塑造個人形象的平臺,第一時間在社交平臺發表觀點。倒不是說后一種模式一定更好,但官場“千人一面”、領導干部不敢張揚個性,終究不是一種健康的政治生態。
導致“官樣朋友圈”的另一個原因是,很多領導干部將網絡當作可能影響個人仕途的危險因素,而非加分因素。在一些領導干部的觀念中,體制內生存的一個重要法則就是“管住嘴”。在朋友圈“亂說話”,很可能會被過度解讀或被人“打小報告”——此前就有媒體報道過官員因發朋友圈被處分的案例。
事實上,官員群體中有不少富有真知灼見的人,但在一種不健康的政治生態中,他們退休前通常都會韜光養晦,不愿意通過網絡推動社會進步。而當“官樣朋友圈”成為官場主流,很多剛進入體制的年輕人也開始顯現出“鴕鳥心態”,或是表現得像個“雞湯愛好者”,或成為網上網下“兩面人”。
面對新媒體時代的多元聲音、多樣訴求,具有良好的新媒體素養,也是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的體現。民眾期望看到善用網絡、善于與網友打成一片的新型官員,而非思想觀念停留在幾十年前的“鴕鳥干部”。讓更多領導干部敢于觸網、敢于發聲,需要有健康的政治生態和官場文化,也需要更多高級別官員作出表率。
本報特約評論員 湯嘉琛
全書采用文獻匯編形式,按時間順序排列,收錄習主席2012年11月至2017年4月期間的重要文稿67篇,集中體現了習主席強軍興軍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決策部署。軍委政治工作部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全軍和武警部隊認真組織學習《習近平論強軍興軍》(團以上領導干部使用)。
作為人民的干部,應謹慎行使好人民群眾賦予的權力,切實履行好肩上的職責使命。而簽署意見“一筆一劃”,仔細核實、嚴格把關,不正是一種責任擔當的體現嗎?(
盡管目前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但制度約束的籠子還需扎緊,唯有下大力氣搞反腐、下“繡花”功夫嚴查處,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才能真正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才能真正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廓清道路。
干部進退本是正常現象,但是不少領導干部,認為百姓有愧于他們,是百姓把他們推向了一個火坑。殊不知,只要為百姓實干,領導干部在哪里都能發光發熱。
不斷提高為民服務的能力,不僅是作為領導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保護領導干部少犯錯、不犯錯的“護身符”。保持為人民服務之心用不移,把奉獻體現在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樣的領導干部必會得到人民支持,得到民心民意。
《黨員干部不當言行提醒本》在作風建設上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讓領導干部反思自己言行,糾正錯誤,防微杜漸,在為人民服務中以正確的思想、誠摯的感情、實干的作風來取信于民,傳遞出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好消息,這無疑是群眾所愿意聽到的好聲音,更愿意看到的好作風。
面對領導干部違規兼職現象,各級黨委、政府嚴懲不貸,貴州省紀委嚴處5名領導干部,就是最好的證明。“除非己莫為,出手即被捉”,不管他們的手段多么高明,隱蔽得多深,伸出了黑手,終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既當官又掙錢,該收手了。
習近平總書記眼中,領導干部要這樣過節。
”領導干部對個人愛好,當以淡然之態,不宜高調喧嘩、招蜂引蝶,更不能到處“示好”,謹防用心不良者投其所好。今年1月“空降”湖北擔任武漢市委書記不久,陳一新曾數次痛批“只微笑不辦事”、“不貪不占也不干”等“新衙門作風”。
習近平的重要講話意味著,各黨政機關及領導干部在工作實際中走好群眾路線增添了新的內涵,即要同時走好網絡群眾路線。用匠心走好網絡群眾路線,就是要充分發揮領導干部的創造性,積極為群眾“牽線搭橋”。
所謂“群眾話”,就是站在群眾立場用群眾的語言講群眾愿意聽、能聽懂又能接受的話。
“領導干部要把好用權‘方向盤’,系好廉潔‘安全帶’。”黨和人民的事業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坎坷曲折的,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杜絕權力成為官員的切膚之痛,需要自始至終做到與商人“親”“清”有度,心中裝著百姓這把秤,努力提升自己抗腐拒變的能力,做到不為“糖衣炮彈”所誘惑,謹慎權力,面對誘惑不伸手,不貪腐,尤需學會拒絕商人的“橄欖枝”,方為從政之正道。
2014年10月30日,巡視組點名上海存在個別領導干部的配偶子女倚仗其權力謀取巨額利益的現象。2個月后的5月4日,上海正式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本市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的規定(試行)》。
2014年10月30日,巡視組點名上海存在個別領導干部的配偶子女倚仗其權力謀取巨額利益的現象。2個月后的5月4日,上海正式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本市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的規定(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