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6日09:06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中國環保在線 政策法規】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行資源稅制度的局限性逐步顯現,由于目前大部分資源品目資源稅仍實行從量定額計征,相對固化的稅額標準與體現供求關系、稀缺程度的資源價格不掛鉤,不能隨價格變化而自動調整,在資源價格上漲時不能相應增加稅收,價格低迷時又難以為企業及時減負,資源稅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資源稅改革粉墨登場 環保紅利迎密集釋放期
繼營改增之后,資源稅改革7月1日起全面推開,這標志著始于2010年的資源稅改革全面落地。來自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的公開消息稱,相關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就位,資源產品的從價計征1日起施行,水資源稅試點也將在河北率先啟動。就此,資源稅改革帶來的多重紅利也將從今天開始密集釋放。
“此次資源稅改革,從稅改總體設計上兼顧了理想模式和現實情況。”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張天犁6月30日表示,資源稅改革首要內容是清費立稅,這與此前推進煤炭、稀土等資源稅改革一脈相承。據介紹,目前資源稅費重疊,一些地區仍存在擅自收費現象,加重了企業負擔。此次改革將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降為零,停止征收價格調節基金,取締地方違規設立的收費基金項目,進一步規范稅費關系,從源頭上堵住亂收費的口子。
此外,全面推開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建立稅收與資源價格直接掛鉤的調節機制,當資源價格上漲、企業效益提高時相應增加稅收,當價格下跌、效益降低時企業少納稅。這種制度機制調整和安排,可以體現稅收合理負擔原則,既有效調節資源收益,合理籌集國家財政收入,也有利于幫助企業走出當前生產經營困境,激發市場活力。
水資源稅改革河北試點
一直以來,我國只對礦產品和鹽征收資源稅,此次改革標志著我國啟動水資源稅改革,并率先在地下水超采最為嚴重的河北試點。森林、草場、灘涂等自然資源也將逐步納入征收范圍。
“要開征水資源稅了,那我澆地灌溉,是不是用水成本要漲了”“平時我在家洗洗涮涮,是不是也得多掏錢了呀”聽說要在河北開展水資源稅試點,不少河北村民還有城鎮居民都提出這樣的疑問。
30日舉行的記者會上,河北省財政廳副巡視員趙建國說,河北水資源稅改革不對居民直接征收,是對水源地取水的自來水公司實行水資源費改稅,且稅費標準平移,不會增加正常居民生活用水和一般企業用水負擔。
“我們在稅制設計上希望給百姓‘潤物細無聲’的感覺。”趙建國說,改革也保障農業生產中的合理用水,對規定限額內的農業生產取用水免征水資源稅,但對高耗水行業、超計劃用水以及在地下水超采地區取用地下水,從高制定稅額標準促進節約用水。目前,河北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7,地下水超采總量及超采面積均占全國的1/3,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和地裂等問題,嚴重威脅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對此指出,此次資源稅征收范圍的根本性變革,主要因為我國現行資源稅范圍偏窄,難以承擔起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保護作用。擴大征稅范圍正是順應世界潮流之舉,目前美國、俄羅斯、巴西、荷蘭、法國、芬蘭等國開征了水資源稅,俄羅斯也將土地、草原、森林、海洋、淡水和灘涂納入征稅范圍。
總體不增加企業負擔
而在此前召開的財政部資源稅改革吹風會上,該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稱,以水資源費改稅為例,對高耗水行業、超計劃用水以及在地下水超采地區取用地下水的企業,會適當提高稅額標準,加大征收力度,這也體現了稅收的調節作用。
業界資深人士蘭東武進而指出,評估企業負擔是否會增加,要稅費一起看。此次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清費立稅”,包括將全部資源品目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降為零,停征價格調節基金,將礦產資源補償費等收費基金適當并入資源稅,取締違規、越權設立的各項收費基金,進一步理順稅費關系,這些措施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
他表示,近年來礦產品價格波動幅度較大,資源稅實行從價計征,使資源稅與體現供求關系、稀缺程度的資源價格掛鉤。從價計征原則上對資源賦存條件好、價格高的多征稅,條件差、價格低的少征稅,并對開采難度大及綜合利用的資源給予稅收優惠,可以調動企業充分利用資源的積極性,提高資源開采效率,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業內普遍預測,以2015年口徑測算,山東省未改革品目資源稅收入60.83億元,全國最多。資源稅改革后,山東省礦產開采企業資源稅負整體明顯下降,其中石灰石、地下鹵水、井礦鹽、海鹽、黃金礦等典型資源的稅負下降尤為明顯,有利于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加快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賦予地方適當稅政管理權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還給定了列明21種礦產稅率幅度,比如鐵礦資源稅稅率幅度為1%—6%,石墨資源稅稅率幅度為3%—10%。對于這21種礦產品,各省政府提出具體適用稅率建議,報財政部、國稅總局確定核準。某東部省份財政廳稅政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搜集了近年資源稅、相關收費數據,按照“稅費平移、不增加企業負擔”的原則,經反復測算,也征求過行業、企業的意見,上報給財政部的稅率基本未被調整。
由于各省資源稟賦差異很大,各省資源稅稅率方案差異也很大。已經公布資源稅稅目稅率表的,如湖南詳細列明的有25類礦產品,河南有43種,北京只有6種。王建凡表示,財政部、稅務總局會根據各省上報的建議稅率,以及近年實際收費情況,參考周邊臨近省份稅率,對一些省份建議稅率進行微調,就是考慮到這種套利的可能性。
根據財政部下發的資源稅改革通知,此次稅改遵循適度分權的原則。結合我國資源分布不均衡、地域差異較大等實際情況,在不影響全國統一市場秩序前提下,賦予地方適當的稅政管理權。上述21種列明的礦產品,允許地方政府在稅率幅度范圍內建議該省稅率,不同省份允許有差異。
有地方財政系統人士對此指出,根據資源稅改革方案,未列明的其他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品,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稅目和適用稅率,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備案。由于此次稅改將地方合理的資源收費基金一并納入,資源稅收入規模相比以前有望增加。
(參考資料:經濟參考報、新華網、第一財經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
發展綠色經濟,離不開綠色稅制的支撐。資源稅,是以自然資源為征稅對象的稅種,其主要目的是調節資源級差收入,體現資源有償開采,促進資源節約使用。
2014年以清費為前提推進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后,2015年全國減少涉煤收費基金366億元,抵減增稅因素后,全國煤企總體減負181億元,其中因煤價下降實現自動減稅約90億元。資源稅實行從量計征,不論資源好壞,基本執行一個固定的稅額標準,客觀上助推了采富棄貧、“吃白菜心”的開采方式。
繼營改增之后,中國稅務改革迎來第二波“重量級”調整。中國資源稅從開征至今已有30多年,近10年來資源稅收入增長較快,年均增長率約為27%,成為資源富集地區重要稅收來源。
中央深改組分別在第十六次會議和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比如,電力改革方面,去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啟動新一輪電改。
此次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對企業而言,最受關注的舉措莫過于全面清理涉企收費,避免重復征稅。資源稅實行從量計征,不論資源好壞,基本執行一個固定的稅額標準,客觀上助推了采富棄貧、“吃白菜心”的開采方式。
7月1日起,資源稅改革全面推開,包括鐵礦等礦產資源在內的多種資源,稅收將實行從價計征。事實上,除了礦產資源,此次改革將逐步把水、森林、草場、灘涂等資源納入征稅范圍,有效解決現行資源稅制度覆蓋面較窄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