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8日12:45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布加勒斯特6月16日電財經觀察:中國-中東歐合作:長短項目結合 中央地方并舉
新華社記者林惠芬
隨著“16+1合作”的深入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中國同中東歐地區國家一起不斷探索合作模式,基礎設施、能源領域等一系列中長線項目穩步推進,雙邊各領域各層次的務實合作日益取得新的進展。
經過3年多的共同努力,中國同中東歐國家在深化產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金融等領域的合作成績可圈可點:中國路橋公司在塞爾維亞承建的貝爾格萊德跨多瑙河大橋已于2014年底通車;塞爾維亞科斯托拉茨電站一期項目大修已順利完工;塞爾維亞E763高速公路、馬其頓兩段高速公路、波黑斯坦納里火電站等項目正在建設之中;塞匈鐵路項目塞爾維亞境內路段于去年底開工;匈牙利國會今年4月批準匈牙利和中國政府簽署的關于塞匈鐵路匈牙利段開發、建設和融資合作的協議,為塞匈鐵路這一“16+1合作”的“旗艦項目”全面啟動掃清了障礙。
中國領導人提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應秉持互尊互助、互利共贏、開放包容精神,實現“16+1合作”同“一帶一路”建設和中歐關系發展對接,為地區和世界發展作出貢獻。
可以看到,中東歐地區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興趣,歡迎中國企業參與這一地區的能源領域和基礎設施建設。迄今,葛洲壩公司通過國際招標中標波黑大型火電站建設項目;華電集團拿下羅馬尼亞羅維納里燃煤發電站項目,并于今年早些時候同對方就成立項目合資公司簽署了股東協議;今年5月,羅馬尼亞正式宣布由中廣核參與開發、建設、運營及退役處理的切爾納沃德核電站3、4號機組項目為國家優先投資項目。值得一提的是,總投資70多億歐元的羅馬尼亞核電站項目不僅是羅中兩國之間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合作,也是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之間迄今達成的規模最大的合作項目。
在上述大型合作項目平穩推進的同時,中國-中東歐合作近期再傳佳音:中國河鋼集團與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鐵廠4月18日簽署收購協議;華儀風能5月12日在塞爾維亞設立辦事處,中國能源企業登陸巴爾干;4月30日,在中國成都和波蘭羅茲之間運行了3年多的蓉歐快鐵將位于波蘭的歐洲重要物流樞紐庫特諾作為快鐵的又一個起始站點,首列滿載41個集裝箱特色食品、葡萄酒和汽車等貨物的火車當天發車駛往中國的“天府之國”;6月9日至12日,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在浙江寧波舉行,中東歐國家在當地開設的特色產品館已達14個,常年展示本國特色商品,通過寧波覆蓋到整個中國市場。
在金融領域,波蘭已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前不久羅馬尼亞也表示有意加入亞投行。
中國-中東歐旅游業合作前景廣闊。去年3月,中國-中東歐國家旅游合作促進年啟動儀式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一年后,中國在中東歐首個旅游辦事處在布達佩斯掛牌。隨著雙邊旅游和商務客源不斷增加,航空客運需求迅速增長。去年5月1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開通北京-布達佩斯航線;4個月后,海南航空公司開通北京-布拉格的直航航線。至此,加上波蘭航空公司2012年恢復的華沙-北京航線,共有3條航線將中國和中東歐地區緊密地連接在了一起。
此外,地方合作正在成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務實合作的新亮點。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在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韋大學醫院開設的中醫中心致力于在幾年后建成集科研、教學、診療于一體的綜合性中醫中心;蘇州中醫學院在羅馬尼亞圖爾恰市的中醫中心建成以來深受歡迎;日前,四川省又與羅馬尼亞皮特什蒂一家醫院簽署了合作協議。
中國和中東歐地區國家各界人士普遍對雙邊合作前景充滿期待,堅信雙方合作規模和水平的不斷提高將有助于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分享彼此的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造福人民。
中國-中東歐國家最高法院院長會議4日在江蘇蘇州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習近平在賀信中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向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出席會議的各國最高法院貴賓表示誠摯歡迎。
捷克何以成為習近平主席首訪的中東歐國家?中捷關系為何提升為戰略伙伴關系?這兩大議題是一些人心中的不明點。
陽春三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地處歐洲內陸的捷克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既是兩國建交后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捷克,也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后對中東歐國家的首次訪問。
外交部部長助理劉海星24日在中外媒體吹風會上說,這次訪問是習近平主席對中東歐國家首訪和今年對歐洲國家的首訪,“是針對歐洲方向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動”。
應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邀請,6月12日至14日,來自波蘭、捷克等中東歐16國的50名主流媒體記者訪問了我省的鄭州和洛陽兩地,近距離感受我省經濟、文化的發展。
李克強總理和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18日共同出席貝爾格萊德跨多瑙河大橋竣工儀式。12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貝爾格萊德出席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并發表重要講話。
當地時間17日,在結束了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相關活動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開啟對塞爾維亞的正式訪問。塞爾維亞《政治報》網站刊文《中塞關系就像高速列車》,透露李克強和武契奇總理將共同為由中國專家建設的跨多瑙河大橋通車剪彩,并有望商談新的基建項目。
十二月十六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貝爾格萊德出席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李克強在發言中表示,去年,我們成功會晤并發表《布加勒斯特綱要》以來,中國—中東歐國家交往進一步密切,各領域合作更加活躍。
李克強表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潛力巨大,此次會晤發表的《貝爾格萊德綱要》明確了進一步合作的方向和前景。中東歐國家愿同中方攜手努力,落實好會晤成果,推動雙方合作和歐中關系取得更大發展。
12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貝爾格萊德出席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并發表重要講話。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16日下午在貝爾格萊德與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共同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第四屆經貿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12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貝爾格萊德出席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并發表重要講話。
此間人士認為,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體現未來改革發展與世界潮流的交匯,雙方的互利合作將推動亞歐大陸的復興。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俊杰表示,堅持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是中歐合作的一部分,有利于推進歐洲一體化進程,推動實現一個團結繁榮的歐洲。
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26日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在綱要中,與會各方一致認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契合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各自發展特點與合作需求,符合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
中國與中東歐合作,既有“深耕”,也有“細作”;既有暢想,也有成果,提升了中歐合作的規模和質量,細化了雙方合作的內容,也使中歐合作大棋局更加豐滿均衡。在一片綠意的貝爾格萊德,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進入提質增速的新階段,也為中歐合作增添“濃濃新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