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7日07:04 來源:新京報
中央公布今年上調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6.5%后,各地遲遲未出臺相關文件。與此同時網上開始流傳各種版本的上調養老金方案。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除上海市已從6月15日起將漲幅略高于6.5%的養老金發放到位外,全國其他的省、市、自治區至今未明確落實時間,此前“網傳”各地養老金上漲的版本也并不符實。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部已明確地方應盡快落實,但具體時間表并未確定。
上調方案仍在辦理中
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上漲6.5%,4月初人社部、財政部下文明確從2016年1月1日起,將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總體水平調整為2015年月人均水平的6.5%左右。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今年已經過去一半,全國31個省市區除上海明確宣布上調外,其他30個省份都還沒有下發正式的文件。多個省份表示,目前當地人社部門還未就國家上漲養老金相關方案出臺具體的措施,因此今年新增的養老金也沒有發放到位。據悉,按往年慣例,在國家宣布上漲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后,一般在3月或4月份各地就會出臺相關文件。例如安徽省,于2015年4月28日即宣布全省完成養老金上調并全部發到退休人員手中。
上海漲幅略高于6.5%
記者從人社部獲悉,上海市人社局于今年6月1日向社會公布了上海市2016年城鎮企業和機關事業退休人員增加養老金的具體方案。據上海市人社局消息,按照方案要求,上海市增加的養老金于6月15日發放。這是今年全國第一個將6.5%的上漲部分落實到位的地方。
首次統籌上調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上海的方案針對這兩類人分別制定了調整細則。
對于企業退休人員,一是先統一增加80元;二是按本人繳費每滿1年增加2.5元;三是以本人2015年12月的基本養老金為基數增加2.5%。對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先統一增加80元;再按照同類人員平均養老金增加4.5%。上述退休人員中,2015年12月底前女年滿60周歲、男年滿65周歲的,每月再增加20元。
這樣的調整達到國家6.5%的總體上漲水平了嗎?根據上海市2015年的相關文件,該市將低于平均基本養老金水平(2513元)的退休人員調整至基本養老金每月最多不超過2773元。
那么,以2773元/月為例,如果一個繳費15年的企業退休人員,按照今年上海市的相關方案,退休金可以增加187元。照此計算,漲幅則達到了6.7%。上海市人社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上海上調養老金的幅度往年都高于全國一般水平,“今年總體上調水平也會略高于6.5%,但不會像往年高得很明顯。”
回應
人社部:養老金政策須盡快落實
此次各地具體政策的出臺與往年相比有什么不同?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對記者表示,現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剛剛起步,這次基本養老保險調整就需要充分地考慮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平衡。同時,對于中央審批地方的具體方案,李忠表示:“既要充分考慮地區之間的平衡,還需要充分考慮機關事業單位改革前和改革后待遇調整辦法的銜接等因素。”
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調整養老金涉及8500多萬企業退休人員和1700多萬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這項惠及1億退休人員的政策,地方必須按照人社部、財政部的通知精神盡快落實到位。另外,各地補發的養老金增加部分必須從2016年1月1日起計算。
釋疑“降社保費率不影響養老金發放”
據了解,今年養老金的漲幅低于往年的10%,確定在了6.5%的上調水平。同時,今年開始,全國各地開始執行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的舉措以減輕企業負擔,多省份降低了養老保險的費率。這些情況是否影響到了養老金的發放?
對于6.5%的上漲水平,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這主要是考慮到我國去年的經濟發展水平、財政的支付能力、物價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以及社保基金等五個方面的因素。
“養老基金本身的承受能力,近幾年雖然總收入額還大于支出額,但是已經出現了收入增幅低于支付增幅的現象,何況企業還在強烈呼吁要降低稅費。”胡曉義在今年3月9日的政協會議記者會上表示。
不過,人社部相關負責人也多次表示,降低社保費率絕不會影響養老金的發放。據《人民日報》4月報道,人社部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盡管費率降低,但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一定能夠做到按時足額發放。
這位負責人表示,2015年末,我國當期收支結余總計超過3400億元,年末基金累計結余超過3.4萬億元,相當于17.7個月的支付水平。“此外,基本養老保險投資運營即將啟動實施,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方案正在研究論證中,這些舉措將大大提高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保障能力,確保廣大參保人員老有所養。”
在王甦看來,退休后收入偏低,擁有房產,但希望提升生活質量的老人,就是以房養老反向抵押的剛需群體。” 王甦坦言,目前在廣州已經辦理以房養老反向抵押的老人幾乎都是孤寡老人,而有子女的家庭,參加這種產品的是鳳毛麟角。
9月8日,中國證監會公布了首批公募FOF基金名單,建信基金、泰達宏利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南方基金、海富通基金等6家基金公司旗下公募FOF(基金中基金)獲批。
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繼正海磁材和九陽股份之后,首商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又現養老金身影。
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繼正海磁材和九陽股份之后,首商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又現養老金身影。除了進入二級市場,養老金投資思路以穩為主,在債券、網下新股配售、定增及可轉債配售方面持續發力。
市場高度關注的養老金投資A股終于有了最為明確的消息,8月19日九陽股份半年報顯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值得注意的是,這A股歷史上,加上稍早的正海磁材,基本養老金首次現身上市公司十大股東名單。
上周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八零二組合首現正海磁材、九陽股份兩只中小創股被市場熱議,有投資者認為,由于關注度的暴漲,不排除周一兩只個股沖高的可能。
券商中國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全市場目前1700億左右的養老金到賬規模,社保基金理事會自行管理約600億規模,委托給管理機構的有1100億。其中,股票類資產配置規模為150億左右。”
孤立地解讀“事業單位人員違紀將影響養老金”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只有將之置于事業單位獨特的職務職級系統中,才能充分梳理清楚其前因后果及權責關系;也只有將之還原到全社會共同打造立體防腐屏障的大背景下,方可真切意識到它的必要性和公共價值。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迎20年來最大改變——個人賬戶2016年記賬利率從往年平均2%-3%的水平統一大幅提升到了8.31%,高于當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理財產品。
近期,上海、內蒙古宣布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至少已有8個省份提高了這一標準。其中,多個省份明確提出,有條件地區可在全省統一調整的基礎上自行提高基礎養老金。
隨著全球老齡化趨勢發展,三支柱模式成為各國養老金體系改革的共同趨勢:第一支柱政府兜底的公共養老金;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個人稅延養老金,自愿參加。
記者日前獲悉,地方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的工作逐步推進,中部某省有望調500億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在目前7個省區市的基礎上,此舉將使養老金委托投資合同總金額增至4000億元以上。
養老金已悄然進入股市。在4月25日舉行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盧愛紅介紹,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工作正有序推進。
昨日,人社部舉辦一季度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盧愛紅表示,今年的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平均水平為5.5%,但具體到每一位退休人員身上,實際調整水平會有差異。
幫主(id:banglicai)梳理公開材料發現,對于城鎮職工養老金而言,部分省市當期收不抵支的情況是存在的。除了強化社保基金的保值儲值功能外,逐步強化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商業保險的“三支柱”養老體系,也被認為是改革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