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4日18:06 來源:南昌日報
資料圖
劉賀死因究竟是什么?大劉記印的印文為什么這么奇特?簡牘釋讀出了什么新內容?近日,中國考古學會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文物局駐海昏侯墓考古專家組組長信立祥在南昌舉辦講座,為我們分析和解釋了海昏侯墓考古工作中出現的若干謎團。
香瓜子可能揭開劉賀死因之謎
據信立祥介紹,內棺中墓主人的收殮完全符合西漢列侯葬律的規定,整個尸體用絲綢做的衣服和被子裹住,臉部蓋有一塊紅褐色覆面,頭枕琉璃枕。覆面之下,放著一塊玉璧,玉璧中有圓孔,正好對著墓主人的口部。工作人員將玉璧清理出來后發現內部有劉賀的完整牙齒,目前牙齒被送往有關科研機構,正在進行DNA檢測。
內棺中還發現了大量玉器,信立祥認為這些玉器側面反映了漢代喪葬習俗中對玉器的喜愛,“在古代人看來,玉器有兩種功能,一是讓靈魂不遠去,二是防止尸體腐爛。漢代認為人死后可以通過一定條件獲得重生,這種方式也叫尸解。”這些玉器大多為和田玉,質地很好,還有很多是罕見的羊脂玉。“說明絲綢之路開通后,大量和田玉涌入中原地區,成為貴族和皇室的裝飾品,也被大量用于葬玉。”信立祥說。
在劉賀的遺骸中發現了40多顆香瓜子,信立祥表示從中可以推斷劉賀死于夏秋季。“很奇怪,馬王堆中的辛追夫人腹部也出現香瓜子,靖安發現的春秋大墓中的遺骸腹部也出現大量香瓜子。我們很驚訝,香瓜子為何對貴族有如此吸引力。目前這些香瓜子已經送去有關科研機構進行檢測。”信立祥透露,香瓜子的檢測結果或許可以幫助我們解開劉賀死因的疑團。“漢書中對于劉賀死亡原因,只有兩個字‘后薨’,他死后推薦的繼承者,即大兒子和二兒子,推薦一個死一個,造成最終海昏侯國被除國絕嗣。所以這個瓜是什么瓜,瓜子及其周圍附著物有沒有毒藥,或許可以幫我們解答劉賀的死因。”
西漢時期豫章黃金礦產豐富
簡牘的釋讀情況也備受關注,信立祥表示,在所有文物中價值最高的無疑是數千枚竹簡和近百件木牘上的文字資料。目前根據對4000枚竹簡的初步釋讀,已知其中內容有《論語》、《易經》、《禮記》、《孝經》等儒家經典,還有農書、方伎類文獻。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金器,而且純度很高,達99%以上。其中最純的是20塊金板,純度在99.5%~99.6%之間。高純度的黃金數據表明,海昏侯墓出土的各類金器原材料是經過多道提純技術完成的。根據文保專家測定,這些金器上都有少量的汞,所以當時可能使用混汞法進行提煉,即把黃金溶解在水銀里,再把水銀加熱蒸發,所以提煉出來的黃金純度很高。西漢時期黃金礦產豐富,黃金產地有豫章鄱陽,《史記·貨殖列傳》和《漢書·地理志》中都分別有“豫章出黃金”、“豫章郡鄱陽、武陽鄉右十里有黃金采”等記載。
大劉記印為劉賀尷尬生涯寫照
在主槨室內出土的孔子屏風,上面繪有圣賢像以及贊語。其中有一句贊語為“孔子高九尺六寸”,但信立祥認為這并不能作為孔子真實身高的實際依據,因為古代對于圣賢人物會進行藝術夸張。在主槨室中出土了兩盒金餅和一盒馬蹄金,而在盜墓者打的盜洞附近,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兩塊散落的金餅和一副手套,因此信立祥推測主槨室中原先應該還有一盒金餅。
在劉賀墓中,出土了從昌邑二年到昌邑十一年有明確年號的漆器,這些都是劉賀父親昌邑哀王劉髆在位期間所制造,而劉賀擔任昌邑王期間,并沒有制造自己年號的漆器,信立祥認為這也說明劉賀生活非常低調、簡樸,沒有惡名,或許這是劉賀被霍光擁立為皇帝的原因。在主槨室東側出土的大劉記印,印文極為奇特,信立祥推測這應該是劉賀被廢后,囚禁于昌邑王宮期間所使用的印信。這也是他非王、非帝,成為庶民的尷尬身份的真實寫照。
信立祥稱,從墓主有關的文物可以看出,劉賀絕不像漢書所說的那樣荒唐不堪,作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漢書中對劉賀的記述和評價不足憑信。信立祥認為,劉賀的悲劇絕非性格不肖所致,而是緣于缺乏政治經驗和權臣當政的時代所造成的。他認為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不僅印證、充實了我們對西漢制度的認識,還使我們了解到西漢文獻失載的一些制度。
DNA或能還原劉賀長相
日前,海昏侯墓考古領隊楊軍在九江博物館進行了一場《發現海昏國》專題講座。在近三個小時的講座中,楊軍以專業的視野、翔實的圖文資料,向聽眾展現海昏侯墓的地下奢華,精美絕倫的文物圖片引得聽眾大嘆驚奇。楊軍透露,考古人員正在將劉賀的牙齒進行DNA檢測。在漢墓遺骸研究中,目前還沒有采用過DNA檢測法。如果成功的話,人們可以通過DNA還原出劉賀的長相。
講座中楊軍提到,長沙馬王堆墓出土各類文物3000余件,而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數量是兩萬多件,而且還在繼續挖掘中。所以,從出土文物數量上看,海昏侯墓是馬王堆漢墓的3倍多。楊軍說,對于出土文物,普通老百姓關心的是出了什么寶貝,比如說金、玉、珠寶,視覺沖擊力是很大的。但考古人員的使命,是把這塊地方的信息完整還原出來。楊軍認為,兩個墓的所有者都是侯,但從制式上看,馬王堆墓是按楚制埋葬,海昏侯墓則是典型的漢制。從出土文物來說,海昏侯墓出土數量超過了馬王堆墓,精美程度兩者接近。海昏侯墓是王的規模、侯的規格、皇帝的規制。據記載,漢宣帝將劉賀貶斥海昏國,由于漢宣帝對劉賀有憐憫之心,因此,劉賀本人過的生活還是非常富足的。4年后被廢為海昏侯的劉賀郁郁而終,本應由長子劉充國繼承侯爵,但劉充國還未來得及受封就死了。按制度由二兒子繼爵,沒想到,還沒來得及承襲爵位的二兒子劉奉親也死了。漢朝廷認為這是“天要亡昌邑”,便廢除了海昏侯國。
古代的喪葬制度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一般都不可逾越,按照當時的規定,海昏侯劉賀的所有物品不得流存于世。劉賀去世后,最為簡單和直接的方式就是將其物品作為陪葬品埋入墓中。劉賀將所有的家當埋入墓中,他的后代幾乎沒有什么財富。可誰也沒想到,10年后漢元帝即位,又封劉賀的兒子劉代宗為海昏侯。
記者日前探訪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工地獲悉,海昏侯劉賀墓主棺已進入后期清理階段,“劉賀”字樣私印、頭箱、部分玉件、敷面等表層文物已提取。“由于棺體受重壓變形,劉賀的上下齒緊密咬合在一起,牙齒上方還能辨認出小部分鼻骨痕跡。
自“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以來,展覽門票的預約非常火爆,堪稱一票難求。盡管墓主身份已公布,但是在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中仍留下了不少未解之謎。
考古發現內槨室存有劉賀遺骸,腰部位置見一枚印有“劉賀”名字玉印。
(記者 趙穎彥) 相關資料:劉賀(前92年7月25日—前59年),漢武帝劉徹之孫,昌邑哀王劉髆之子,西漢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漢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神爵三年(前59年),劉賀去世,史稱漢廢帝。
3月2日,“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展,441組件從江西南昌漢代海昏侯墓中發掘的珍貴文物與觀眾見面。3月2日,觀眾在首都博物館舉辦的“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上觀看展出的雁魚燈。
#探秘海昏侯墓#近日,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內棺考古進入后期清理階段。考古人員揭開覆蓋在墓主人劉賀面部的玉璧,發現了保存較完好的牙齒。考古人員還在劉賀腹部發現尚未消化的“香瓜子”,由此推斷劉賀或是夏季去世。
近日,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王仁湘通過復原、比對文物照片發現,奏牘副本上的“南海”實為“南藩”,復原后的“藩”字與馬王堆帛書上的“藩”字并無二致。
“家財萬貫”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人身份今早最終揭曉,確認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今早9時,首博禮儀大堂內舉辦了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江西省相關負責人介紹,經考古證實,墎墩山墓園主墓墓主人即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