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2日06:52 來源:南方都市報
自1954年開始,中國對公立醫療機構用藥實行順加15%的差價率作價政策
在2014年各級公立醫院收入中,包含中藥和西藥的藥品收入占到38%左右
“我們往往干一件事太投入的時候,忘了干這事的初衷”,北京朝陽醫院執行院長、黨委副書記陳勇近日在由健康界傳媒主辦的“發現最佳醫療實踐——2016健康界峰會”圓桌論壇上反思當下公立醫院藥品“零差率”改革時問,“零差率”改革的目標究竟是為了什么?
他說的零差率改革,是指公立醫院藥房按藥品購進價格實行零差率銷售的政策,而此前多年,醫院藥品普遍加成銷售。國家政策曾允許公立醫院藥品可加價至多15%銷售,以彌補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不足。
藥品加成一直是公立醫院收入的一個重要組成,零差率之后,按照理想的改革方案,收入憑空切掉的一塊,應該通過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及財政補助來填補,實現“騰籠換鳥”。
然而,醫療服務定價改革遲遲不動,財政補助亦到位不了。隨著零差率改革的2017年大限逼近,公立醫院普遍發現利益調整的艱難。
以藥養醫:
公立醫院維持運轉之道
2012年9月1日,一早到北京朝陽醫院看病的人發現,藥品加成和掛號費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項新增的醫事服務費。
原先5-14元的掛號費一下變成42-100元的醫事服務費,這讓一些患者無法接受。然而,負擔沒有因此加重,反而減輕了。原因在于醫院藥品加成取消,開大處方的動力沒了。
和朝陽醫院一樣,當年北京共有5家醫院試點醫藥分開,通過新設“醫事服務費”,實現騰籠換鳥。
改革之前,公立醫院收入渠道有三:財政撥款、醫療服務項目(診療、手術等)收費和藥品(包括耗材)加成,其中藥品占據大頭。
政府在醫院運營當中的財政撥款雖然一直在增加,但其實只占很小一部分,“不超過20%”,北京一位三甲醫院院長說,公立醫院80%的運營資金并非來自財政撥款。
在《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中,南都記者發現2014年平均每所公立醫院,財政補助收入僅占7.7%,其中三級醫院占比更低,只占6.2%,二級醫院占9.7%,最高的一級醫院占比最多也只有15.2%.這也證實了上述醫院院長的說法。
第二個渠道是醫療服務收費。醫療服務本應體現醫護工作價值,但目前的收費定價標準依舊留在計劃經濟時代,也無法體現醫護工作的風險因素和技術含量。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院長李衛平舉例,做一場腦干腫瘤切除術,需要4個醫生在顯微鏡下操作近10個小時,屬難度和風險系數最高的四級手術,但按上海標準收費只有5000元。
一些地方雖然對服務定價有過微調,但卻“遠遠沒有到位”,陳勇說,不少醫療服務項目收費都是低于成本。
于是,在人力等成本不斷增長的壓力面前,“以藥補醫”就成了公立醫院維持運轉的“華山一條道”:要么多賣藥開大處方,要么賣貴藥。因為加成率是固定的,藥越貴,加成收入越高。
原衛生部部長陳竺曾在《求是》撰文介紹,自1954年開始,中國對公立醫療機構用藥實行順加15%的差價率作價的政策。改革開放之后,市場化改革方向讓公立醫院越來越依賴藥品加成。
從《統計年鑒》公布數字看,在2014年各級公立醫院收入中,包含中藥和西藥的藥品收入占到38%左右。
“醫院與廠商形成了利益共同體,而不是與患者”,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因而,砍掉藥品加成,也成為2009年新醫改中動作最大的改革。公立醫院在對自己進行一場癌癥切除手術。
“用服務費平移藥品加成,被逼的”
“要改革藥品加成政策,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目標。
陳勇也是這場“手術”的操刀人。他既是朝陽醫院的負責人,背負著醫院運營的壓力,同時也參與了2012年北京醫院藥品“零差率”改革政策的制定。
按照改革意見,這場“手術”的“預后”要通過適當提高服務收費和政府補貼這兩道閘門,伴隨醫保支付銜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取消藥品加成后公立醫院收入減少的問題。
2011年北京醞釀醫改,動刀的切入口依然是藥。按照最初設想,北京也要調整手術、護理、診療等一批醫療服務價格,測算量相當之大,但報告完成之后卻沒有得到批準。
為推進改革,政策制定者想了另一個辦法。2009年改革意見曾明確說,可以“通過實行藥品購銷差別加價、設立藥事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改革”。作為一種過渡辦法,可以設立藥事服務費來完成藥品加成的平移。
測算下來,按照2011年的水平,平均每個患者要收50-60元的藥事服務費,才能平移。這個方案交上去,領導給的意見是,“這邊跟老百姓說取消藥品加成,那邊收藥事服務費,顯然換湯不換藥”。于是,這個方案也被否。
之后,第三個方案獲得原則同意,那就是把“藥事服務費”改為“醫事服務費”,就是“醫院政策性虧損的那點事兒都在里頭了”。但若收了醫事服務費,再收掛號費和診療費就顯得有重復收費之嫌,于是將后二者一起并入醫事服務費。
“北京用醫事服務費來平移藥品,是被逼的,不是我們的主動選擇”,陳勇回憶這段歷史,直言“改革有多難”,原本應該通過一攬子醫療服務價格調整來平移,而北京改革模式只靠“漲了一個價格”,也就是傳統的掛號費、診療費。
用這種方法,北京五家醫院試點至今,已三年多,“應該說平移是成功的”,陳勇說,藥品加成減少的收入,靠醫事服務費可以完全平移,而且我們五家醫院都多少有些盈余。
朝陽醫院成功取消藥品加成,患者普遍說“朝陽醫院不宰人”,醫院還能盈余不少,這些讓陳勇很驕傲,也引來圓桌討論中很多艷羨。
南都記者了解到,朝陽醫院從改革之初的藥占比(藥品收入占醫院總收入比重)達53%,降低到35%.而醫保卻可以從當初年度超支6%的不夠花,到改革后最多的一年結余18%的總額預付醫保資金。
腫瘤醫院或年損失上億,誰來補?
今年,北京將在600多家公立醫院全面推開醫藥分開,取消藥品加成。天津等地亦有此計劃。
五家公立醫院的成功平移,卻沒有換來其他醫院管理者的信心。特別是??颇[瘤醫院,更是在改革前夕如坐針氈。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是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該院醫務處副處長邱亭林坦言困惑很多,一方面作為國家級專科醫院,醫科院腫瘤醫院門診量遠不及綜合性三甲醫院。
這意味著,該院將很難用體現門診量的醫事服務費來實現平移。2015年該院門診量76萬,北醫三院的門診量則達391萬。
另外,腫瘤醫院的內科病人很多,用藥費用本來就特別高。
遼寧省腫瘤醫院院長樸浩哲說,連續三年的分析,該院藥占比穩定在50%左右,取消藥品加成后,將丟失上億元的純收入。
江蘇2015年底也推開藥品零差率改革,要求控制藥占比。南京軍區總醫院副院長楊國斌說,腫瘤科醫生常反映,藥占比指標不合理,腫瘤科用藥較多,“不讓我用藥怎么辦?”
據了解,腫瘤醫院比較“賺錢”的是放射科,但內科仍然是重要治療手段。南京軍區總醫院改革后一年收入可能少2個億。
北大腫瘤醫院醫務處邢沫也告訴南都記者,收入減少在七八千萬。醫科院腫瘤醫院也做過測算,零差率改革將使之少收入1.2億元。
南都記者了解到,遼寧幾家醫改試點公立醫院已經取消藥品加成,但走的是政府補貼方式,然而“補貼卻到不了位”。多家公立醫院管理者認為,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才是補償機制的正途,然而調整卻遲遲不來。
江蘇、浙江、四川等一些地方城市和縣級公立醫院在取消藥品加成同時,提出“價格補償70%、財政補助20%、醫院消化10%”的辦法,但不少醫院對此并不買賬。
在陳勇看來,取消藥品加成只是改革第一步,最終目的是建立公立醫院合理補償機制?!拔覀冎桓闪饲鞍虢?,后半截應該繼續干!”
然而,朝陽醫院等引領北京醫改模式能走多遠,依然不被看好。有人擔心,隨著分級診療推進,三甲醫院的門診量大大減少,下放到二級甚至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后,依靠醫事服務費還能否維持?
就連陳勇自己也有點擔心。取消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按照當年測算的情況是完成平移,但是醫院的運營成本在逐年上漲,而醫事服務費不是隨之而漲,因此也就失去騰挪空間?!叭绻t療服務價格調整不跟上,醫藥分開按北京模式也難以持續?!标愑抡f。
很多人擔心藥品在高溫天氣也容易變質,影響療效,因此把藥品放進冰箱儲藏。很多藥品確實有“低溫儲藏”的要求,但并不是所有藥物都適合放進冰箱。
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報告分四部分介紹了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總體進展、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情況、風險控制措施情況以及重點提示關注的問題。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8日發布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抗感染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51.8萬份,占報告數量首位,其安全性值得重點關注。
截至2014年9月9日案發,淘寶店“中國蟾蜍網”累計銷售中藥材、“蟾壽康”系列產品493筆,銷售金額600624元;淘寶店“北京蟾業首都品質”累計銷售中藥材、“蟾壽康”系列產品677筆,銷售金額1126960.60元。
4月25日,在人社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針對該部近期確定將44個品種的藥品納入2017年版的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談判范圍,該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表示,目前正在制訂談判方案,將廣泛聽取相關學(協)會、企業和專家學者的意見。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人社部)確定了納入2017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談判范圍的44個品種名單,涉及32家企業。
記者昨日從國家食藥監總局獲悉,正式取消對互聯網藥品交易企業的審批工作(除第三方平臺)。
清遠日報訊 記者申文 通訊員朱銳金近日,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召開了2016年度工作總結暨傳達市第七次黨代會精神會議。要求全體職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代會形成的各項決議上來,把黨代會精神與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檢驗工作結合起來,不斷提升食品藥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
我國醫藥衛生領域存在許多由藥品衍生出的怪現象,同樣為批準上市藥品,質量和療效卻千差萬別;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市場,不少專利藥的價格卻幾乎是全球最貴;出廠價僅幾元的藥,賣到患者手中卻一下變成了幾十元甚至幾百元。
保障藥品安全是建設健康中國、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內容,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當前,我國藥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人民群眾用藥得到保障。但與此同時,影響藥品安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必須加以破解。
昨天上午9點40分左右,來自安徽宣城的吳小姐帶著母親到南京福建路20號附近一家醫院,給患肺癌晚期的母親購買了一盒治療用的藥品。”吳小姐懇請記者,呼吁撿到她母親藥品的市民,能看到《揚子晚報》的新聞,還給她們,或者交給警方,她們一家人將非常感謝。
6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方案》,明確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四川等10?。ㄊ校╅_展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試點工作。
孩子的父親鐘先生在醫院的糾紛辦公室見到了風濕性免疫科的護士長劉青,對方證實了藥品被換掉的事兒。省兒童醫院還表示,該科室每日安排經管醫生及上級醫生共同查房診治,護理工作嚴格遵照醫囑執行治療,加強巡視,密切觀察患兒情況。
兒子注射的 “ 救命藥水 ” 竟然被護士掉包,而事發原因竟是因為涉事護士發現藥品丟失,擔心擔責才灌注了其他藥品給患者注射 。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院方表示,將積極與鐘先生溝通,并密切關注鐘先生兒子的病況。
保健品是中老年人經常攝入的藥品之一,目的是為了補充不易獲得的各類元素和身體必須的成分,然而這樣的藥品一旦出現虛假就有可能導致身體產生不適甚至帶來嚴重后果。經初步調查,該單位是一家保健食品經營部,現場將“驢奶”乳清蛋白固體飲料冒充保健食品進行夸大宣傳高價銷售,將普比歐牌阿膠含片冒充藥品進行夸大宣傳高價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