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0日11:06 來源:學習中國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考察扶貧工作。這是12月30日,習近平在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困難群眾唐榮斌家,詳細詢問身體有病的唐榮斌(右)日常服藥情況。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源出《詩經》,是中國百姓對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是穿越無數苦難與輝煌歲月的執著夢想。近日,經中央批準,《習近平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出版發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論述,首先要正確理解“全面”這個核心詞。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難做到的是‘全面’。”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一、覆蓋的領域要全面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的全面小康。習近平指出:“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不能長的很長、短的很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如何進行總體布局,是一個重大戰略課題。總布局就是總體籌劃和總體安排,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各個組成部分的戰略地位及其內在邏輯關系的準確規定,是從總攬和統攝全局的高度就這一事業所作的最重大最根本的戰略部署。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也有一個不斷豐富和不斷完善的過程,跨越30多年,歷經四次豐富和完善。改革開放初期,黨中央明確提出,社會主義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還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兩個文明”一起抓。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三位一體”總體布局一直延續到十六大。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總體布局拓展為“四位一體”,增加了社會建設。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拓展為“五位一體”。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五位一體的構成,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既不可分割又各有自己的特定領域和特殊規律,彼此形成了內在的互動關系。五位一體是一個整體性目標要求,任何一個方面發展滯后都會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各方面建設全面推進、協調發展,才能形成經濟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公平、生態良好的發展格局。經過多年努力,我們在五大建設領域都有了前所未有的長足發展,但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仍然有許多急需補齊的短板。這就要求我們正視短板,想方設法補齊短板。只有把各個領域的短板基本補齊,才能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全面發展、協調發展。習近平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就是突出短板。在30多年持續快速發展中,我國農產品、工業品、服務產品的生產能力迅速擴大,但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的能力卻在減弱,一些地方生態環境還在惡化。這就要求我們盡力補上生態文明建設這塊短板,切實把生態文明的理念、原則、目標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貫徹落實到各級各類規劃和各項工作中。主體功能區是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基礎制度,也是從源頭上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舉措,雖然提出了多年,但落實不力。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自然條件各不相同,定位錯了,之后的一切都不可能正確。要加快完善基于主體功能區的政策和差異化績效考核,推動各地區依據主體功能定位發展。要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二、覆蓋的人口要全面
“公與平者,即國之基址也。”全面小康,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全民共享的小康,不僅要從總體上、總量上實現小康,更重要的是讓農村和貧困地區盡快趕上來,讓所有人民都進入小康,一個不少。習近平指出:“共享發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數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他多次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絕不能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要讓13億中國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
要補齊民生領域的短板,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目前,在社會保障、教育就業、公共服務等社會民生領域存在不少短板,積累了不少問題,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之間還存在很大差距。習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領域,發展不全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表現在不同社會群體民生保障方面。‘天地之大,黎元為先。’要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著力保障基本民生。”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最突出的短板。雖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樣的小康,但如果現有的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沒有明顯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讓人信服。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志,必須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更大決心、更精準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舉措,實施脫貧攻堅工程,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習近平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通過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是可以實現的。2011年至2014年,每年農村脫貧人口分別為4329萬、2339萬、1650萬、1232萬。因此,通過采取過硬的、管用的舉措,今后每年減貧1000萬人的任務是可以完成的。具體講,到2020年,通過產業扶持,可以解決3000萬人脫貧;通過轉移就業,可以解決1000萬人脫貧;通過易地搬遷,可以解決1000萬人脫貧,總計5000萬人左右。還有2000多萬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可以通過全部納入低保覆蓋范圍,實現社保政策兜底脫貧。”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解決好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習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著眼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不斷克服各種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但分配不公問題比較突出,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設計,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為此,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蛋糕’不斷做大了,同時還要把‘蛋糕’分好。我國社會歷來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觀念。我們要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盡量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事情做好,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體人民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三、覆蓋的區域要全面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全面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一個地區也不能少。習近平指出:“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從區域來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全國各個地區都要邁入小康社會,而不是大部分地區進入了小康社會,少數地區還處在貧困狀態。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已經從傳統的落后農業社會進入了全面進步的現代社會。但是,部分農村、特別西部地區發展仍然滯后。我們必須加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的力度,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努力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不僅要縮小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和增長速度的差距,而且要縮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礎設施通達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只有把落后地區的發展搞上去,補齊短板,才能實現全面小康社會。
要逐步縮小城鄉和區域差距,實現協調發展、均衡發展。城鄉區域均衡發展是“十三五”時期的重要目標。習近平指出:“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發展的目的是人民富裕、國家強盛,而發展最大的差距是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這也是現代化建設最大的難題。從城鄉看,6億多農民與6億多城鎮人口的收入差距超過3倍;從區域看,東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平均超過8000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1000多美元,差距也是巨大的。逐步縮小這兩大差距,必須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習近平指出:“城鄉聯動,就是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把發展塊狀經濟與推進城市化結合起來,與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結合起來,與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結合起來。”習近平強調:“要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著力點是通過建立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目標是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縮小區域差距,要實施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以及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等一系列區域發展戰略的推進,區域經濟增長極、增長帶和增長點呈現出從南到北、由東至西不斷拓展的新局面。同時,老少邊窮地區發展也取得明顯成效。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已經連續5年超過東部地區,區域發展的相對差距逐步縮小,區域差距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習近平指出:“‘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我們要牢牢抓住全面這個核心要求,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不讓一個任何領域滯后,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不讓任何一個區域落下,努力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稿件來源:學習中國)
2013年,習近平在湖南調研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2015年,他在貴州考察時,進一步就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基本要求;2017年10月,他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再次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近五年的扶貧成果,感受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的堅定步伐,展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的美好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的思想,十分豐富、十分深邃、十分精辟,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提出的關于運用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
黨的十九大閉幕后第2天,習近平主持第一次軍委常務會議,就強調軍委班子要推動全軍各項工作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看到一年多來軍委聯指中心取得許多新進步,習近平十分高興,勉勵大家再接再厲,不斷提高聯合作戰指揮能力。
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受中共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委托,謹表示衷心的感謝。
應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陳大光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11月10日至11日赴越南峴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實現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只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苦干實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清談誤國、實干興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新氣象·新作為——習近平金句點亮新時代
從東海之濱到西部戈壁,從白山黑水到南國密林,從護航一線到維和戰場……連日來,全軍和武警部隊以強烈的責任擔當,采取有力舉措,不斷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官兵們表示,全軍和武警部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堅持標準更高、抓得更實、走在前列、做得更好。
題: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七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就要聚焦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切實在認清使命、強化擔當上取得實效。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深刻闡明了這一指導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并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2017-10-31 18:23:00習近平同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 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 31日上午,習近平和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從...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深刻闡明了這一指導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并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記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赴浙江嘉興瞻仰南湖紅船 10月31日,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一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趕赴這里,沿著早期共產黨人的足跡,探尋我們黨的精神密碼。
10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10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