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6日18:14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
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而不懈努力
——在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聯合開幕式上的講話
(2016年6月6日,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
克里國務卿,
雅各布·盧財長,
各位來賓,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今天,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在北京舉行。首先,我對對話和磋商的開幕,表示衷心的祝賀!對遠道而來的美國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3年前的這個時節,我同奧巴馬總統在安納伯格莊園舉行會晤,雙方同意加強戰略溝通,拓展務實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努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3年耕耘,我們有了不少收獲。在雙方努力下,中美兩國在雙邊、地區、全球層面眾多領域開展合作,推動兩國關系發展取得新成果。兩國貿易額和雙向投資達到歷史新高,人文和地方交流更加密切,網絡、執法等領域合作和兩軍交往取得新進展。兩國發表了3個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達成具有歷史意義的《巴黎協定》。兩國在朝鮮半島核、伊朗核、阿富汗、敘利亞等熱點問題上也保持了有效溝通和協調。這些合作給中美雙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有力促進了亞太地區及世界和平、穩定、發展。
3年的成果來之不易,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示,最根本的一條就是雙方要堅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堅定不移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設。這個選擇符合中美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各國人民普遍愿望。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我們都應該堅持這個大方向,毫不動搖為之努力。
現在,我們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變化的世界里。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推進,各種挑戰層出不窮,各國利益緊密相連。零和博弈、沖突對抗早已不合時宜,同舟共濟、合作共贏成為時代要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發達國家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兩國更應該從兩國人民和各國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勇于擔當,朝著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方向奮力前行。
——我們要增強兩國互信。中國人歷來講究“信”。2000多年前,孔子就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任是人與人關系的基礎、國與國交往的前提。我們要防止浮云遮眼,避免戰略誤判,就要通過經常性溝通,積累戰略互信。這個問題解決好了,中美合作基礎就會更加堅實,動力就會更加強勁。
——我們要積極拓展兩國互利合作。建交37年來,中美合作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大,兩國人民從中受益。要秉持共贏理念,不斷提高合作水平。當前,要著力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同有關各方一道推動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取得積極成果,向國際社會傳遞信心,為世界經濟注入動力。要全力爭取早日達成互利共贏的中美投資協定,打造經貿合作新亮點。要深化兩國在氣候變化、發展、網絡、反恐、防擴散、兩軍、執法等領域交流合作,加強雙方在重大國際和地區以及全球性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給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實際利益,為世界和平、穩定、繁榮提供更多公共產品。
——我們要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問題。中美兩國各具特色,歷史、文化、社會制度、民眾訴求等不盡相同,雙方存在一些分歧是難以避免的。世界是多樣的,沒有分歧就沒有世界。一個家庭里還經常有這樣那樣的分歧。有了分歧并不可怕,關鍵是不要把分歧當成采取對抗態度的理由。有些分歧是可以通過努力解決的,雙方應該加把勁,把它們解決掉。有些分歧可能一時解決不了,雙方應該多從對方的具體處境著想,以務實和建設性的態度加以管控。只要雙方遵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則,堅持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就沒有過不去的坎,中美兩國關系就能避免受到大的干擾。
——我們要就亞太事務加強溝通和合作。寬廣的太平洋不應該成為各國博弈的競技場,而應該成為大家包容合作的大平臺。中國奉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始終致力于促進亞太和平、穩定、發展。中美在亞太地區擁有廣泛共同利益,應該保持經常性對話,開展更多合作,應對各種挑戰,努力培育兩國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都做地區繁榮穩定的建設者和守護者。
——我們要厚植兩國人民友誼。人民友好交往是國與國關系的源頭活水。中美關系發展的基礎是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我多次到訪美國,無論是艾奧瓦州的老朋友,還是塔科馬市林肯中學可愛的孩子們,對中國人民都抱有友好情誼,讓我深受感動。我高興地看到,去年兩國人員往來近500萬人次。雙方要為兩國各界交往搭建更多平臺、提供更多便利,讓中美友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今年是中國實施“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將貫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轉方式調結構,繼續完善對外開放布局。我們對實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既定目標充滿信心。中國將會為世界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將會同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更密切的合作。
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倡導各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愿同世界各國加強合作,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讓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更加美好。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為增進兩國戰略互信、拓展互利合作、加深兩國人民友誼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向雙方工作團隊,向所有關心、支持對話和磋商的兩國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雙方團隊不負重托、再接再厲,在接下來的兩天里深入溝通、積累共識,取得更多實際成果。
中國宋代詩人辛棄疾有一句名句,叫作“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意思是天下的大江大河千回百轉,歷經多少曲折,最終都會奔流到海。只要我們堅定方向、鍥而不舍,就一定能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設得到更大發展,更好造福兩國人民和各國人民。
最后,祝本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兩國經濟總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貿易總量占世界五分之一。近年來,隨著中國人肉食攝入量的增加,使得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的大豆進口國,而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的大豆生產國,總產量的40%、出口量的60%銷往中國。
“我們的軍事實力正出現不可思議的衰減”,7月29日蘭德發表報告的同一天,美國另一家智庫企業研究所網站以此為題呼吁增加國防經費。【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李勇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郭孝偉 林鵬飛 曲翔宇 張亦馳】
編者按: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教授是“道義現實主義”理論的提出者,該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崛起國為何可能取代現行世界主導國的地位。現在許多周邊國家采取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雙軌戰略,很說明問題。
當地時間三月三十一日,二○一六年核工業博覽會在華盛頓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美國核能企業艾德羅國際公司歐洲主管格哈德·格魯伯對本報記者說:“我對習近平主席有關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闡釋非常贊同。
來自中美兩國的400余位大學生代表匯聚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共話互聯網夢想。
“中美公開分歧但誓言合作”,23日—24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被媒體定性為“對抗和對話之間”。“對話給中美兩國提供了管理危機的良好平臺”,此前因南海危機對中美對話表示懷疑的外媒更新了它們的觀點。
“中美公開分歧但誓言合作”,24日的法新社這樣描述中美對話的情形。日本《外交學者》雜志認為,在本周舉行的對話中,如果美國希望中方的海上軍事策略能有根本性轉變,很可能會失望。
“超級大國試圖共管世界”,俄羅斯《獨立報》22日發文稱,布熱津斯基曾表示希望中美兩國“共管世界”,這一想法是不現實的,因為兩國間分歧巨大,但兩國都希望能夠建立合作關系,這也是兩國每年舉行戰略與經濟對話的目的。美國國務卿克里、財政部長雅各布·盧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國務委員楊潔篪將共同主持對話。
鐘自然:中國國土資源部是中國政府負責管理土地、礦產、海洋等自然資源的部門,實施從陸域到海洋、從地表到地下主要自然資源的綜合管理。
各參加方達成共識的產品約200項。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11月12日上午,中美兩國元首舉行會晤,雙方就盡快恢復和結束《信息技術協定》擴大產品范圍談判達成雙邊共識。如果擴圍協議達成,它將是世貿組織成立19年以來第一份關稅減讓協議,會有力增強人們對世貿組織多邊談判功能的信心。
美國防長哈格爾在夏威夷同東盟十國防長開完防務論壇后,出訪日本、中國和蒙古。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在釣魚島及南中國海的主權糾紛升級之際,美國重申對本區域的防務承擔,有遏制中國崛起的意義。
4月2日,中美兩國商會主席葛國瑞及其代表團一行13人到雙匯參觀、交流。
4月2日,中美兩國商會主席葛國瑞及其代表團一行13人到雙匯參觀、交流。
中國通過進一步加大與好萊塢的聯姻,正重新定位它在全球電影產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