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5日16:51 來源:新華網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性癡呆,是一種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衰退和惡化,如何解決由阿爾茨海默病帶來的認知障礙是目前影響人類社會的重要課題。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教授蔣慶華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將對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產生巨大影響。
尋找影響認知衰退的遺傳位點是治療該疾病的關鍵一步,2015年,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發現CD33基因變異rs3865444是人類逐漸演化出的獨特的基因變異,能保護認知衰退,進而抵御神經退行性疾病。
為了驗證這一發現,蔣慶華教授和其博士生劉桂友分析了17989個兒童樣本的認知功能數據、106736個成人樣本的認知功能數據以及101069個成人樣本的受教育程度數據。研究發現,CD33基因變異r s3865444與兒童認知功能、成人認知功能和受教育程度無顯著關聯。蔣慶華教授研究結果表明,CD33基因附近可能存在其它的突變位點能夠保護認知衰退,進而抵御神經退行性疾病,這一發現為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后續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線索。
這一研究結果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以快報形式發表,該刊是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綜合學科文獻之一,是公認的世界四大名刊之一。
英國《新科學家》雜志日前報道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激光刺激神經元,使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實驗鼠恢復了特定記憶。觀察發現,在健康實驗鼠腦部,形成“檸檬味與電擊”的記憶時發出黃光的神經元,與一星期后的實驗中發出紅光的神經元是同一批。
科學有效地照護老年癡呆患者,也包括心理支持,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資料圖片 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患者走丟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嘆息之余,患者的護理問題似乎更應引起重視。
認知訓練游戲、免費參與AD8量表檢測……中心醫院“9月21日世界老年癡呆日”大型公益活動邀您您一起守住記憶。
最近半年來,80歲的張桂蓮總被同一件煩心事兒困擾——她懷疑自己的老伴兒有了外遇。昨日一早,張桂蓮竟然認不出老伴兒了,直管他叫“大兒子”,還問他怎么搬來和自己一起住了。”張艷霞提醒老年人,足不出戶不喜交流,并整天看電視的老年人患老年癡呆的幾率大。
昨日,鄭州市救助站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接收的走失人員主要以老年人和兒童為主,其中老人走失主要原因是老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或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