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5日16:4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調結構 轉方式·北京科技創新調研行①】
開欄的話
創新驅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從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高度看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當然是中關村。
地域面積不過一“村”,卻牽動全國乃至全球的資本、人才、資訊和技術;發展不過30余年,已成為全世界高新產業的風向標之一。近年來,國內外觀察者們從各個角度描述中關村在當代中國的意義和對全世界的價值,試圖揭示這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承載者、創新型社會的探路者的實踐之道。
連日來,光明日報記者走進中關村,步入這個我們曾無數次聚焦的區域,再次關注頂層設計以及科學與人文融會、教育與科技互動的奧秘。從今天開始,光明日報分3次刊發《調結構轉方式·北京科技創新調研行》系列報道,和讀者共同體味中關村的創新發展之路。
在中國大地上,中關村的面積不足兩萬分之一,能當得起“民族前途”這萬鈞重擔嗎?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首次走出中南海,把“課堂”搬到了中關村。那天的上午,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而中關村,恰恰是我國唯一的自主創新示范區。
如果以此作為認識中關村的邏輯起點,那怎樣高看其肩負的歷史使命,都不為過。
“始終保持戰略決斷力”
近一個時期以來,國內外輿論場對中國經濟聲音不少,歸根到底離不開一個問題:“中國的經濟到底還行不行?”
目前,中關村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數量僅次于美國硅谷,分布全球的無數分支機構、研發中心為世界分享中國紅利提供了機遇。
中關村,以“戰略家”的智慧,逐漸厘清了對歷史性交匯的認識——
一方面,面對全球競爭,過去擅長的“打法”靈光不再,轉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已成必由之路;另一方面,新一輪核心技術革命先兆頻頻,迅速搶占制高點,關系著復興大業的實現。
中關村的實踐,越來越帶有“千鈞一發”的味道。
2015年5月,清華大學所屬的紫光集團成功收購“新華三”公司,開創了世界頂級企業在中國本土化的新路徑。姓了“紫光”的跨國企業帶來了全球第一的服務器和存儲產品線,成為清華產業全線布局的“獨門秘籍”。
“并購世界一流企業是一招‘險棋’,趁勢趕自主創新的路才是王道。”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在接受采訪時反復講,成熟的中關村人必須“始終保持戰略決斷力”。
以此發端,柳傳志交出聯想集團“指揮權”二度創業,雷軍作出“站在臺風口,豬都能飛起來”的比喻,劉成城放言“告別硅谷崇拜”,無不體現著戰略決斷力。
沒有“大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坐在一個工位里的深鑒科技公司CEO姚頌同樣氣度不凡。這位在校期間就關注深度學習加速研究的90后,本科畢業就開始創業。
“我團結的是全球最好的團隊,我的奮斗目標是賦予萬物智能。”姚頌認為自己所擁有的,也是一種戰略決斷力。
“看得遠、抓得準才走得順”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威廉·米勒曾提出,中關村比世界上任何科技園都更接近硅谷。
盡管像極了硅谷,中關村卻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下成長起來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中關村,以“過來人”的經歷,訴說著走中國道路的榮光——
俯瞰中關村,以北大、清華以及中科院若干研究所為代表的200多所科教單位星羅棋布。共和國的締造者們早在60多年前,就親手定準了中關村的“根”——文脈競傳承,知識為薪火。
改革開放初期,一批體制內科研人員離職創業,打拼出中關村電子一條街。這批開拓者念念不忘的,是全國科學大會首次宣告“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科學的春天和歷史大勢交相輝映所帶來的命運轉折,成就了中關村之“魂”——舉思想之光,視創新為生命。
從1988年批準成立北京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誕生,近3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8次對中關村發展作出重大決策。洪鐘大呂銘刻下的,是中關村之“本”——敢為天下先,沐浴國家力量。
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徐井宏認為,中關村形成今天創新生態環境的背后,各級決策者“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始終是最深沉而持久的力量。
“看得遠、抓得準才走得順。”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坦言,一代又一代中關村人時至今日仍在不斷反思和慶幸。從百廢待興中走出的新中國,如果不是從起點就謀劃好、呵護好一方知識高地;操持著大家大業的中國共產黨,如果不是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就不可能完成一個個像中關村這樣的戰略布局,從而無限接近中國夢的實現。
事后宏碁售后鑒定該款機型已停產,而且機內配置采用的還是英特爾的舊代處理器,當時S3市場價格僅3600元。位于鼎好電子賣場一層的另一家索尼授權店的工作人員則向北京商報記者說道,“轉型”已成為中關村各大賣場普遍采用的招式。
春節后,中關村e世界將以整體或整層的方式出租,統一經營,不再從事電子賣場的業務。中新社發 張浩 攝 2月9日,一名商家的孩子在中關村E世界拉著空的推車玩耍,這個電子賣場即將迎來春節放假。
鼎好、海龍等中關村電子賣場將整體轉向以企業孵化器為代表的寫字樓,即便保留一些商業,也是一些規范的品牌體驗店,讓消費者在線下體驗正牌的產品。
e世界一層已經空蕩蕩,一些柜臺上還有沒來得及撤掉的廣告牌。傳統的賣場模式盛世遠去,而那些來自五湖四海懷揣夢想的草根創業者,他們在中關村電子賣場的沉浮中又該何去何從。
昨日,一張中關村e世界的“關門”公告引發了外界嘩然。市場方表示,市場面臨業態調整,今后將公開招標統一經營,未來e世界的初步定位是中關村科技金融中心。該負責人介紹,由于市場的產權分散,在管理和經營方面不好統一,所以決定對e世界進行公開招標統一經營。
昨天下午,確認客人要買蘋果iPhone 6手機,中關村水貨手機商李強打了個電話,然后給出報價:6500元。“即使在一天內,這部手機的價格如同海鮮一樣,執行的是‘時價’,上午與下午可能不同,水貨商都不敢囤貨。” 多個網友面對天價蘋果6,紛紛吐槽:“真無法理解這種炫富式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