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5日08:38 來源:金羊網
原標題:越秀北路發現宋代廣州城墻東北角臺遺址
專家建議對該城墻遺址實施原址保護
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鄭迅,通訊員易西兵、謝億明報道:廣州古城考古又有重要發現。5月24日晚,記者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越秀北路發現宋代廣州城墻東北角臺遺址,與2002年在越秀北路發掘的宋代城墻一起修正了文獻關于宋代廣州城東城東界在芳草街以西的記載,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理坐標意義和研究價值。
發現五代南漢至宋代磚墻
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廣州市深層隧道排水系統東濠涌試驗段孖魚崗涌豎井工程建設,于2015年12月下旬開始對工程建設范圍開展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截至目前,發掘面積近300平方米,清理五代南漢至民國時期的磚墻、角臺、紅砂巖墻體、路面等遺跡和遺物。”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五代南漢至宋代磚墻是此次考古最重要的收獲。
據介紹,磚墻分上下兩層。上層磚墻清出北、南邊各一部分及東邊全部,部分被現代建筑基礎打破。東邊墻方向303o,長13.3米。包邊磚墻殘高0.5~0.9米,寬約2.2米,明顯分兩期砌筑。其中第一期磚墻用磚顏色較雜,多殘磚,完整的磚規格一般為47×25-4厘米;第二期用磚多數較完整,磚規格一般35×17.5-5.5厘米,部分磚側有“王”等戳印文字。包邊磚墻內填深灰色含貝螺砂質土,較致密,可能經過夯實。
下層磚墻清出東、北部。東部磚墻形成一個方形臺,直接疊壓在上層角臺基址下,長、寬均為6.5米,其南、北邊方向接近正東西向;北部磚墻形成一個長方形臺,南北寬4.7、東西寬7.5米,方向358 o,接近正南北向。包邊磚墻均以長方形平磚錯縫結砌,寬0.55~1.1米,磚墻內填灰褐色砂質土,較密實。
東、北方形臺基相接,西、南部被上層角臺基址疊壓,具體結構未明。磚墻用磚規格一般為35~37×17~19-4厘米。下層磚墻直接砌筑在灰褐色含貝螺砂質土上,這一層堆積厚約20厘米,再往下是紅褐色基巖。發掘區東南角基巖面距現地表3.5-4.1米。
下層磚墻或與城防設施有關
考古專家介紹,根據發掘情況判斷,下層磚墻年代不晚于五代南漢,由于其南、西部未清出,結構不明,其性質不能完全確定。初步推測很可能與城防設施有關。而上層磚墻年代為宋代,應當是宋代廣州城東城東北角臺基址。這處角臺的包邊磚墻明顯分兩期,第一期使用一段時間后,經過加固修繕。
考古專家表示,這一發現確認了宋代廣州城東城的東北角,與2002年在越秀北路發掘的宋代城墻一起修正了文獻關于宋代廣州城東城東界在芳草街以西的記載,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理坐標意義和研究價值,屬于廣州古城考古的重要發現。
對該城墻遺址實施原址保護
考古專家建議,鑒于此次考古發現的重要價值,應當對該城墻遺址實施原址保護,將來條件成熟時結合東濠涌景觀進行展示。
根據專家意見,廣州市文物部門與建設單位廣州市凈水公司及其主管部門進行了積極溝通,并多次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已基本確定了遺址原址保護的原則,并適當調整工程建設方案。目前,建設單位正在根據文物部門的要求組織編制遺址原址保護方案。
早晨:洗臉、刷牙(已經有了牙刷)、吃早點。以茶會友,一起野餐下午:聽歌、喝茶、叫外賣。晚上:夜市斗茶、填詞作畫。早晨:洗臉、刷牙(已經有了牙刷)、吃早點。以茶會友,一起野餐下午:聽歌、喝茶、叫外賣。
2016年2月23日凌晨,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小霹靂莊,宋代古冢牛保冢上一年一度的正月十六祭祀活動正式開始,方圓百里萬余百姓陸陸續續趕來祭祀,以求風調雨順,家和事興。
6月6日,中國舍得拍賣國際(澳門)有限公司主辦的首屆藝術品專場拍賣會贏得開門紅,一件宋代定窯美人枕以3.5億港元的高價落槌,加上13%傭金,最終成交價高達3.955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1644億元)。
戚昌榮與龍建雄等幾位專家一起考察開封現代仿宋官窯,車快到汝州市時出現故障,修車期間,他沿街閑逛,在汝州市安平街一古玩店以5000元買了一件青瓷,事后得知該筆添應為宋代張公巷窯之瓷。
自2014年12月起,本報連續報道了《工地挖出文物被私藏 已追回77件》,引起強烈反響。相關部門對于文物的追討,給予了參與私分人員長達一周的時間要求主動上交,隨后,警方介入調查。
宋朝的房租有多貴?精確的數目頗難稽考。和今日相似的是,大城市的租金貴過小縣城,富人的相對負擔較輕。宋朝的房屋租賃業遠比唐朝發達。
宋代早期耀州窯瓷器的裝飾以刻花為主,紋飾較為簡單,線條寬粗,題材以蓮瓣、牡丹、菊花紋等較為常見。
四天前,山東膠州市民郭先生來到李哥莊鎮河榮村走親戚,看到一名村民從大沽河里挖出兩個古代小壺,愛好收藏的他就花了兩千元購買了下來。前天上午,為了給這兩個小壺斷代,郭先生找到膠州一名文物專家,經鑒定,這兩個小壺產自宋代,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
“千年法相——宋代木雕佛像藝術展”今天起在北京石景山區八大處公園免費舉行。此次展出是西山八大處文化節的主體活動之一,“觀音菩薩像”“自在觀音像”等40尊木雕展品均為首次公開展出。本次展出的木雕佛像,揀選自廈門上古文化藝術館館藏。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港鐵沙中線地盤附近發現香港自李鄭屋古墓后最大批文物,包括宋代千年古井及200多個考古遺跡,涉及3700件重要器物。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鑑林認為,有關出土文物對于香港原有文化及歷史十分珍貴,希望港鐵交予政府作長遠保育。
據專家介紹,其中一座為宋代仿木結構磚室墓,在濟源尚屬首次發現,有重要的考古研究意義。據專家介紹,該墓為宋代仿木結構磚室墓,其建筑形式與當時人們居住的房屋形制基本一致。這種形制的墓葬在濟源尚屬首次發現,有重要的考古研究意義。
近日,湖北襄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襄陽市高新區一工地上搶救發掘出一座宋代古墓。據考古專家推測,這座墓葬與宋代書法家米芾家族墓地有很大的關聯,疑似米氏家族墓。
10月19日,大海的方向——西沙華光礁一號沉船寶藏展在省博物院舉行。考古工作者推測:當船隊航行至華光礁水域時,暴風驟起,浪濤洶涌,船隊頓時亂了陣腳,其中一艘貨船被風浪托起,落入了礁盤內擱淺。
武漢首屆民間古兵器展19日在武漢黃陂大余灣舉行,一件長近2米的罕見宋代大劍首次現身。
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哥窯器,均為歷代宮廷舊藏,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內外的傳世品,約計也只有300件左右。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哥窯器,均為歷代宮廷舊藏,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內外的傳世品,約計也只有300件左右。